培菲康对幽门螺杆菌治疗中胃内菌群失调的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7 13:17
目的:观察益生菌培菲康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治疗中胃内菌群失调的作用。方法:H.pylori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埃索美啦唑镁+阿莫西林+呋喃唑酮三联疗法;治疗组采用上述三联疗法+培菲康。治疗前及治疗14天后分别行胃镜检查,取胃液测pH值和普通细菌培养,观察治疗前后胃液pH值、胃内菌群变化、不良反应、溃疡及糜烂愈合率。治疗结束后4周复查14C-呼吸试验,观察H.pylori根除率。结果:(1)胃液pH值变化: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1.45±0.42、4.00±1.02,治疗组分别为1.48±0.35、3.93±0.98,治疗后两组胃液pH均显著升高(P<0.05),两组之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胃内菌群变化:治疗前两组胃液细菌培养均为阴性,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胃液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46.7%、6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液pH值大于4时,治疗组与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80%、97.4%,治疗组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胃液细菌浓度...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3一1两组患者治疗前胃液PH值分布情况
3.1.2治疗后胃液pH值两组治疗后胃液pH值在2.5一5.5之间,主要分布在3.0一5.0之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一2,图3一2表3一2两组治疗后胃液PH值分布情况(n)pH值组别 2.53.03.54.04.55.05.5,一nU八,7口了O,1.,1,ll39l27O八74一、以对照组治疗组两组比较尸>0.05治疗后胃液pH值图3一2两?
3.1.3两组胃液pH值比较两组治疗后胃液pH值均明显升高,但治疗前与治疗后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一3,图3一3表3一3两组治疗前后胃液PH值比较(Z士s,n=60)组别治疗前对照组治疗组 1.45士0.42 1.48士0.35治疗后 4.00士 1.02* 3.93士0.98*与治疗前比*p<0.05P>0。05P>0。05下|||土,|.||上甲1.1今-Leseseses弓资汾乡亨浦寸亏诬片或宁泥分图3一3.两组治疗前后胃液pH值的均数与95%的可信区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培菲康临床应用进展[J]. 阎澜,张军东. 上海医药. 2007(03)
[2]益生菌株对HT-29细胞的粘附及对致病菌的粘附抑制性能研究[J]. 魏银萍,王斌,魏泓. 中国药业. 2006(08)
[3]胃液pH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抗-HpIgA含量的分析[J]. 时兰春,王缚鲲,王仁杰,王江雁.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06(03)
[4]乳酸杆菌胃分离株WR22体外抑制幽门螺杆菌黏附胃上皮细胞研究[J]. 刘祥,潘素华,张朝武,别明江,马洪升,余倩.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06(03)
[5]气管插管后气囊上液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分析[J]. 饶惠清,姜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08)
[6]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对胃液pH的影响[J]. 刘春英,夏允,于庆功,吕梅,周庆华,舒敏,王媛援. 中国医学工程. 2004(05)
[7]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和胃液分离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J]. 杨敬芳,王鑫,时东彦,李继红. 医师进修杂志. 2004(15)
[8]胃腔定植菌在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 李华茵,何礼贤,胡必杰,王葆青,张杏怡,陈雪华,董荔. 中华内科杂志. 2004(02)
[9]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微生态治疗[J]. 相英花,杨永耿.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4)
[10]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和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J]. 王继恒,刘文忠. 中华消化杂志. 2003(11)
本文编号:3540200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3一1两组患者治疗前胃液PH值分布情况
3.1.2治疗后胃液pH值两组治疗后胃液pH值在2.5一5.5之间,主要分布在3.0一5.0之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一2,图3一2表3一2两组治疗后胃液PH值分布情况(n)pH值组别 2.53.03.54.04.55.05.5,一nU八,7口了O,1.,1,ll39l27O八74一、以对照组治疗组两组比较尸>0.05治疗后胃液pH值图3一2两?
3.1.3两组胃液pH值比较两组治疗后胃液pH值均明显升高,但治疗前与治疗后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一3,图3一3表3一3两组治疗前后胃液PH值比较(Z士s,n=60)组别治疗前对照组治疗组 1.45士0.42 1.48士0.35治疗后 4.00士 1.02* 3.93士0.98*与治疗前比*p<0.05P>0。05P>0。05下|||土,|.||上甲1.1今-Leseseses弓资汾乡亨浦寸亏诬片或宁泥分图3一3.两组治疗前后胃液pH值的均数与95%的可信区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培菲康临床应用进展[J]. 阎澜,张军东. 上海医药. 2007(03)
[2]益生菌株对HT-29细胞的粘附及对致病菌的粘附抑制性能研究[J]. 魏银萍,王斌,魏泓. 中国药业. 2006(08)
[3]胃液pH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抗-HpIgA含量的分析[J]. 时兰春,王缚鲲,王仁杰,王江雁.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06(03)
[4]乳酸杆菌胃分离株WR22体外抑制幽门螺杆菌黏附胃上皮细胞研究[J]. 刘祥,潘素华,张朝武,别明江,马洪升,余倩.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06(03)
[5]气管插管后气囊上液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分析[J]. 饶惠清,姜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08)
[6]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对胃液pH的影响[J]. 刘春英,夏允,于庆功,吕梅,周庆华,舒敏,王媛援. 中国医学工程. 2004(05)
[7]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和胃液分离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J]. 杨敬芳,王鑫,时东彦,李继红. 医师进修杂志. 2004(15)
[8]胃腔定植菌在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 李华茵,何礼贤,胡必杰,王葆青,张杏怡,陈雪华,董荔. 中华内科杂志. 2004(02)
[9]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微生态治疗[J]. 相英花,杨永耿.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4)
[10]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和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J]. 王继恒,刘文忠. 中华消化杂志. 2003(11)
本文编号:35402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354020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