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18β-甘草次酸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蒙古沙鼠胃粘膜病变的抑制作用

发布时间:2021-12-22 12:27
  胃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许多流行病学研究证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HP)感染与胃癌的危险性增高密切相关。幽门螺杆菌的相关研究为胃癌的一级预防提供了新的手段。现代研究证实,甘草酸及其衍生物是甘草中重要的有效成分,具有抗炎、抗溃疡、抗肿瘤及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其中18β-甘草次酸的药理活性最强。本实验建立幽门螺杆菌感染蒙古沙鼠动物模型,并研究18β-甘草次酸抗HP感染的作用和机制。将蒙古沙鼠分成四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单纯感染HP病理模型组,HP感染加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埃索美拉唑三联药物对照组,HP感染加18β-甘草次酸组。通过观察沙鼠胃粘膜大体形态学,胃液pH值检测,HE染色病理学检查,以及胃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8β-甘草次酸对HP感染蒙古沙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感染HP病理模型组沙鼠胃粘膜病理学检查可见明显炎性改变。HP感染加18β-甘草次酸组沙鼠胃粘膜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炎性改变,证明18β-甘草次酸能抑制HP定植于胃粘膜,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并与临床上常用的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埃索美拉唑三联抗炎、抗溃疡治疗效果无明...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18β-甘草次酸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蒙古沙鼠胃粘膜病变的抑制作用


粘膜表面光滑,未见粘膜充血、水肿、出血点及溃疡形成

水肿,沙鼠,胃粘膜表面,溃疡形成


及溃疡形成(图4.4)。(3)HP感染模型组感染2周后剖杀沙鼠胃粘膜表面水肿、充血,幽门螺杆菌定植良好,但未见出血点及明显糜烂形成(图4.5)。(4)HP感染模型组剩余沙鼠剖杀后见胃粘膜表面水肿、充血,有增生性病变及胃粘膜出血、糜烂形成(图4.6,4.7,4.8)。(5)HP感染+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埃索美拉唑三联药物组沙鼠未见粘膜充血、水肿、出血点及溃疡形成(图4.9)。(6)HP+18β-甘草次酸组沙鼠胃粘膜表面光滑,未见粘膜充血、水肿、出血点及溃疡形成,与空白组沙鼠无明显差别(图4.10)。

粘膜充血,出血点,溃疡形成,水肿


出血点及溃疡形成(图4.3)。(2)空白组剩余10只沙鼠胃粘膜表面光滑,未见粘膜充血、水肿、出血点及溃疡形成(图4.4)。(3)HP感染模型组感染2周后剖杀沙鼠胃粘膜表面水肿、充血,幽门螺杆菌定植良好,但未见出血点及明显糜烂形成(图4.5)。(4)HP感染模型组剩余沙鼠剖杀后见胃粘膜表面水肿、充血,有增生性病变及胃粘膜出血、糜烂形成(图4.6,4.7,4.8)。(5)HP感染+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埃索美拉唑三联药物组沙鼠未见粘膜充血、水肿、出血点及溃疡形成(图4.9)。(6)HP+18β-甘草次酸组沙鼠胃粘膜表面光滑,未见粘膜充血、水肿、出血点及溃疡形成,与空白组沙鼠无明显差别(图4.1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甘草酸铋抗实验性胃溃疡作用及机制研究[J]. 姬晓灵,蒋袁絮,任彬彬,刘凯,刘钢.  中国中药杂志. 2007(14)
[2]18β-甘草次酸对人胃癌细胞BGC823增殖的抑制[J]. 王银环,范钰,张尤历,张英平.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03)
[3]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 兰春慧,房殿春.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07(02)
[4]幽门螺杆菌长期感染蒙古沙土鼠建立胃癌模型的研究[J]. 郑青,陈晓宇,施尧,萧树东.  中华消化杂志. 2003(02)
[5]甘草酸国外研究进展[J]. 郝飞.  中国药房. 2001(08)
[6]幽门螺杆菌长期感染大鼠腺胃模型的建立[J]. 曾志荣,胡品津,陈旻湖,陈为,彭晓忠.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1998(05)
[7]甘草酸的药用研究[J]. 陶春祥.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2004 (15)



本文编号:35463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35463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f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