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肠道微生态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5 02:12
目的研究肠道微生态重建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将20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重建组,剔除失访病例后共164例有效病例,其中对照组83例,重建组81例,对照组予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和复合乳酸菌治疗2周,重建组予以重建肠道微生态疗法1周,采用胃肠道症状量表评估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的症状改善情况,并采用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专用量表(IBS-QOL)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重建组治疗后1个月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86.42%)与对照组(77.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重建组治疗后3、6个月(75.31%、60.49%)均高于对照组(60.24%、3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降低,但重建组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重建肠道微生态疗法可以有效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可提高中远期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文章来源】:中国医药科学. 2020,10(03)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比较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肠道微生态与肠易激综合征:基础与临床[J]. 王鹏,李延青. 胃肠病学. 2019(04)
[2]调节肠道微生态对胃食管反流病与肠易激综合征重叠症患者临床症状及胃肠道功能的影响[J]. 程进伟,余志金,陈惠新.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8(04)
[3]重视开展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微生态制剂使用的临床研究[J]. 段丽萍. 中华内科杂志. 2018 (07)
[4]肠易激综合征肠道微生态调整和精神疗法探讨[J]. 陈霞,王学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7(23)
[5]合生元调整肠道微生态治疗大鼠NASH及其对TLR4的影响[J]. 蔡洁毅,罗丹萍,张扬,袁瑜,何兴祥.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7(09)
[6]益生元效应:回顾与展望[J]. 蒋晨,周刊,侯晓华.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7(03)
[7]以肠道菌群为靶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 赵萌,李岩.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7(05)
[8]肠道微生态参与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的相关机制[J]. 庄晓君,陈旻湖,熊理守. 胃肠病学. 2017(03)
[9]乳杆菌属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机制[J]. 陆佳,方秀才.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7(02)
[10]肠道微生态与肠易激综合征的问题与挑战[J]. 李铭,李延青. 中华内科杂志. 2015 (09)
本文编号:3551606
【文章来源】:中国医药科学. 2020,10(03)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比较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肠道微生态与肠易激综合征:基础与临床[J]. 王鹏,李延青. 胃肠病学. 2019(04)
[2]调节肠道微生态对胃食管反流病与肠易激综合征重叠症患者临床症状及胃肠道功能的影响[J]. 程进伟,余志金,陈惠新.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8(04)
[3]重视开展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微生态制剂使用的临床研究[J]. 段丽萍. 中华内科杂志. 2018 (07)
[4]肠易激综合征肠道微生态调整和精神疗法探讨[J]. 陈霞,王学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7(23)
[5]合生元调整肠道微生态治疗大鼠NASH及其对TLR4的影响[J]. 蔡洁毅,罗丹萍,张扬,袁瑜,何兴祥.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7(09)
[6]益生元效应:回顾与展望[J]. 蒋晨,周刊,侯晓华.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7(03)
[7]以肠道菌群为靶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 赵萌,李岩.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7(05)
[8]肠道微生态参与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的相关机制[J]. 庄晓君,陈旻湖,熊理守. 胃肠病学. 2017(03)
[9]乳杆菌属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机制[J]. 陆佳,方秀才.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7(02)
[10]肠道微生态与肠易激综合征的问题与挑战[J]. 李铭,李延青. 中华内科杂志. 2015 (09)
本文编号:35516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355160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