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5 01:35
研究背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脂质在肝细胞中异常沉积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不十分明确。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维生素D的缺乏与NAFLD患病风险增加相关,但其中的具体调节机制尚不清楚,相关基础研究缺乏,本研究旨在探讨维生素D及其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在NAFLD中的调节作用和具体的分子机制。研究方法和材料:采用人正常肝细胞系L02,添加棕榈酸(palmitic acid,PA)至培养基构建NAFLD细胞模型。C57BL/6小鼠喂养高脂饲料(high fat diet,HFD)构建动物模型。小鼠饲料添加维生素D和构建肝细胞特异性VDR敲除C57BL/6小鼠探究维生素D和VDR对NAFLD的影响。细胞上通过培养基添加1,25(OH)2VD3和小干扰RNA敲低VDR来观察维生素D和VDR对NAFLD的影响。应用伊红-苏木素染色(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油红O染色,肝脏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NAFLD细胞模型评估(*与BSA组比较P<0.05)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正文第一部分实验结果21肝脏相比于SCD组小鼠出现显著的肝细胞脂质沉积(图1.2D)。HFD小鼠肝脏甘油三脂(TG)也较SCD组显著升高(图1.2E)。HFD组小鼠血清肝细胞损伤相关指标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也较SCD组明显上升(图1.2F)。以上结果表明小鼠NAFLD动物模型构建成功。图1.2NAFLD动物模型评估(*与SCD组比较P<0.05)1.3.3血维生素D水平在NAFLD中的情况(1)为了明确维生素D是否与NAFLD相关联,我们检测了参与常规体检的人群的血清25-VitD水平,并且根据腹部B超的诊断将患者分为NAFLD组和正常对照组,按照年龄和性别将两组进行匹配,统计分析发现NAFLD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相较于正常对照组是显著下降的(图1.3A)。(2)经过8周高脂饲料喂养(HFD)的小鼠血清25-VitD水平相比于对照组小鼠也是下降的(图1.3B)。(3)小鼠在饲料添加维生素D后,小鼠血清25-VitD水平显著上升(图1.3B)。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正文第一部分实验结果22图1.3血维生素D水平在NAFLD中的情况(*与control或者SCD组比较P<0.05;#与HFD组比较P<0.05)1.3.4维生素D对NAFLD小鼠肝脏脂变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探究维生素D对NAFLD的是否具有改善作用。我们对刚离乳的小鼠在普通饲料里添加维生素D,待到8周龄可以高脂造模时造模时继续在高脂饲料中添加维生素D直到8周造模结束(HFD+VD)。高脂对照组(HFD)小鼠离乳时喂普通饲料,到8周龄可以造模时喂高脂饲料直到造模结束。我们发现高脂补充维生素D组小鼠相较于高脂组小鼠,体重明显减轻(图1.4A)。高脂补充维生素D组小鼠肝脏苍白泛黄程度不及高脂组,肝脏体积也较小,质地稍韧,肝重和肝体比明显轻于高脂组(图1.4B)。H&E染色显示高脂补充维生素D组小鼠肝脏弥漫性脂变区域明显少于对照组小鼠,肝细胞气球样变比例少于高脂组(图1.4C)。油红染色表明补充维生素D可以明显减少高脂造模引起的脂滴沉积(图1.4D)。并且通过检测肝脏TG含量,我们发现维生素D的补充可以明显减少高脂造模引起的TG升高(图1.4E)。肝脏TG的合成途径有脂质的从头合成,这一过程受到多种基因的调控,其中比较重要的有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terol-regulatoryelementbindingprotein1,SREBP1),脂肪酸合成酶(fattyacidsynthase,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carboxylase,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involved in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and novel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s[J]. Fátima Higuera-de la Tijera,Alfredo I Servín-Caama?o. 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15(10)
本文编号:3589630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NAFLD细胞模型评估(*与BSA组比较P<0.05)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正文第一部分实验结果21肝脏相比于SCD组小鼠出现显著的肝细胞脂质沉积(图1.2D)。HFD小鼠肝脏甘油三脂(TG)也较SCD组显著升高(图1.2E)。HFD组小鼠血清肝细胞损伤相关指标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也较SCD组明显上升(图1.2F)。以上结果表明小鼠NAFLD动物模型构建成功。图1.2NAFLD动物模型评估(*与SCD组比较P<0.05)1.3.3血维生素D水平在NAFLD中的情况(1)为了明确维生素D是否与NAFLD相关联,我们检测了参与常规体检的人群的血清25-VitD水平,并且根据腹部B超的诊断将患者分为NAFLD组和正常对照组,按照年龄和性别将两组进行匹配,统计分析发现NAFLD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相较于正常对照组是显著下降的(图1.3A)。(2)经过8周高脂饲料喂养(HFD)的小鼠血清25-VitD水平相比于对照组小鼠也是下降的(图1.3B)。(3)小鼠在饲料添加维生素D后,小鼠血清25-VitD水平显著上升(图1.3B)。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正文第一部分实验结果22图1.3血维生素D水平在NAFLD中的情况(*与control或者SCD组比较P<0.05;#与HFD组比较P<0.05)1.3.4维生素D对NAFLD小鼠肝脏脂变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探究维生素D对NAFLD的是否具有改善作用。我们对刚离乳的小鼠在普通饲料里添加维生素D,待到8周龄可以高脂造模时造模时继续在高脂饲料中添加维生素D直到8周造模结束(HFD+VD)。高脂对照组(HFD)小鼠离乳时喂普通饲料,到8周龄可以造模时喂高脂饲料直到造模结束。我们发现高脂补充维生素D组小鼠相较于高脂组小鼠,体重明显减轻(图1.4A)。高脂补充维生素D组小鼠肝脏苍白泛黄程度不及高脂组,肝脏体积也较小,质地稍韧,肝重和肝体比明显轻于高脂组(图1.4B)。H&E染色显示高脂补充维生素D组小鼠肝脏弥漫性脂变区域明显少于对照组小鼠,肝细胞气球样变比例少于高脂组(图1.4C)。油红染色表明补充维生素D可以明显减少高脂造模引起的脂滴沉积(图1.4D)。并且通过检测肝脏TG含量,我们发现维生素D的补充可以明显减少高脂造模引起的TG升高(图1.4E)。肝脏TG的合成途径有脂质的从头合成,这一过程受到多种基因的调控,其中比较重要的有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terol-regulatoryelementbindingprotein1,SREBP1),脂肪酸合成酶(fattyacidsynthase,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carboxylase,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involved in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and novel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s[J]. Fátima Higuera-de la Tijera,Alfredo I Servín-Caama?o. 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15(10)
本文编号:35896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358963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