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消幽健脾汤联合四联疗法对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22-01-21 11:41
  研究目的:观察导师周晓虹教授自拟经验方消幽健脾汤联合四联疗法在Hp根除率、改善临床症状和安全性三个方面对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并与单纯西药四联疗法组作对照,客观评价其治疗效果,为中医药治疗Hp感染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型)提供新的治疗思路。研究方法:选择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Hp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消幽健脾汤联合西药四联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四联疗法治疗,疗程14天,停药4周后复查呼气试验。分别观察Hp根除率、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的变化以及其安全性,进行数据整理后,运用SPSS25.0统计分析评价其疗效。研究结果:1.Hp根除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86.7%,治疗组与对照组对Hp根除率治疗效果相当(P>0.05)。2.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两组组内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各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对大便粘溏、口苦、恶心呕吐等三个症状无明显改善(P>0.... 

【文章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消幽健脾汤联合四联疗法对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图2-2)??治疗组年龄范围为27-65岁,平均年龄为45.33±10.50;对照组年龄范围为22-65岁,??

年龄分布,性别,年龄,年龄分布


?第二部分临床研宄???图2-1两组性别比较??25?22??120??。|??||??治疗组?对照组??■男■女??1.2两组年龄比较(见表2-2及图2-2)??治疗组年龄范围为27-65岁,平均年龄为45.33±10.50;对照组年龄范围为22-65岁,??平均年龄为47.13±11.90。经独立样本t检验,P=0.537>0.05,说明两组在年龄分布上无差??异,具有可比性。??表2-2两组年龄分布比较(s?)??组别?例数?年龄范围?平均年龄?t?P??治疗组?30?27-65?45.33±?10.50??0.621?0.537??对照组?30?22-65?47.13±11.90??图2-2两组年龄分布比较??12??10??Hi?2H?3^?M?15?|H?on?K5??????<?j?照?f?丨?1.??14??

中医药,硕士学位,论文,南京


图2-6)??治疗组中总有效2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20例,无效10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镜像及病理表现相关性分析[J]. 刘乐鑫,王静滨,马鹏莉,刘丽,黄国欣,赖英哲,林姗姗.  河北中医. 2019(10)
[2]Hp相关性胃炎的证型分布与胃镜特点的相关性研究[J]. 吕智燚,李剑霜,郑婷婷.  中医临床研究. 2019(31)
[3]针灸联合三联疗法治疗Hp感染性胃溃疡临床研究[J]. 王强力,徐欢欢.  新中医. 2019(11)
[4]益胃汤加减联合三联疗法对HP感染所致慢性胃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HP清除率的影响[J]. 房涛,王歌文,赵佳华.  陕西中医. 2019(11)
[5]荆花胃康胶丸和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J]. 罗子龙,操宇.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10)
[6]黄芪建中汤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35例[J]. 李文红.  光明中医. 2019(19)
[7]观察自拟消菌汤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J]. 辛欢,张玲,范贵宝.  海峡药学. 2019(10)
[8]黄连药理研究进展[J]. 马国琴,刘东玲.  甘肃农业. 2019(10)
[9]胃苏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J]. 赵瑛瑛,陈浩军,黄国欣.  世界中医药. 2019(09)
[10]白术多糖通过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信号通路调控雏鸡脾脏淋巴细胞免疫功能[J]. 李婉雁,曹楠,田允波,相雪莲,李冰心,黄运茂,许丹宁.  动物营养学报. 2019(11)

博士论文
[1]薏苡仁抗性淀粉结构特性及其对肠道菌群调节机制的研究[D]. 包辰.福建农林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党参多糖对大鼠免疫活性的调节作用研究[D]. 许朋.遵义医学院 2018
[2]广藿香醇抗炎症性肠病的代谢组学和肠道菌群分析研究[D]. 屈畅.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
[3]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炎辨证规律研究[D]. 贾雪雷.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8
[4]辛开苦降法治疗寒热错杂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D]. 张巧妍.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
[5]白术多糖通过多胺和Ca2+调节IEC-6细胞迁移及粘附连接蛋白的研究[D]. 伍婷婷.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
[6]广藿香醇抗幽门螺杆菌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许艺飞.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6001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36001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b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