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紧张素Ⅱ通过AT1-TLR4-Bambi轴促进肝纤维化分子机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18 17:04
肝纤维化,也称作肝脏瘢痕,是肝脏对各种刺激因素如酗酒、肝病毒感染、代谢紊乱等产生过度创伤修复反应的结果。这些刺激因素的共同之处在于可造成以炎症反应为特点的慢性肝脏损伤。肝纤维化的主要特征是以Ⅰ型α胶原(Col la)为主要成分的细胞外基质(ECM)在肝脏内过量沉积。长期的纤维增生逐渐使正常的肝脏结构发生异常改变,进而导致肝脏血液循环障碍和肝功能损伤,因而引起多种并发症(如门脉高压症等),最终导致肝硬化和肝癌。在肝脏慢性损伤的过程中,肝脏内的多种细胞可以产生细胞因子和趋化因了,它们可以趋化枯否细胞(KC)迁移到损伤局部,进而大量释放包括多种细胞因了和生长因了在内的促纤维化介质。在这个过程中,肝的一种间充质细胞——肝星状细胞(HSC)起到了关键作用,并有实验证据表明它是诸多促纤维化介质作用的主要靶细胞。HSC接受KC释放的促纤维化介质后,主要从两个方面促进肝纤维化。首先,这些促纤维化介质可以活化HSC,促进其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样细胞,进而导致细胞因子、炎症因子和ECM蛋白大量生成。其次,KC释放的促纤维化介质可以促进HSC的增殖,进一步加速了肝纤维化进程。在KC释放的促纤维化介质中,尤以转...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主要试剂
2.1.2 试剂配制
2.1.3 细胞株
2.1.4 主要仪器
2.1.5 实验动物
2.2 方法
2.2.1 细胞总RNA的提取
2.2.2 从总RNA中分离mRNA(Oligotex mRNA Mini Kit,QIAGEN)
2.2.3 逆转录成cDNA
2.2.4 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2.2.5 细胞培养
2.2.6 蛋白免疫印迹
2.2.7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2.2.8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建立
2.2.9 给药方式与剂量
2.2.10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AngⅡ诱导肝星状细胞表达TLR4的剂量效应
3.2 AT1受体阻断剂抑制AngⅡ上调TLR4表达
3.3 AngⅡ增强LPS-TLR4信号通路对Bambi mRNA的下调作用
3.4 AngⅡ进一步增强LPS-TLR4信号通路对Col 1α表达的上调作用
3.5 BDL致大鼠肝脏纤维化后TLR4的表达量上调
3.6 培哚普利治疗14天后抑制肝纤维化大鼠肝脏TLR4的表达上调
3.7 氯沙坦治疗14天后抑制肝纤维化大鼠肝脏TLR4的表达上调
3.8 培哚普利和氯沙坦治疗30天后抑制肝脏TLR4表达水平的作用减弱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英文缩略词表)
发表文章
致谢
统计学证明
本文编号:3745356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主要试剂
2.1.2 试剂配制
2.1.3 细胞株
2.1.4 主要仪器
2.1.5 实验动物
2.2 方法
2.2.1 细胞总RNA的提取
2.2.2 从总RNA中分离mRNA(Oligotex mRNA Mini Kit,QIAGEN)
2.2.3 逆转录成cDNA
2.2.4 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2.2.5 细胞培养
2.2.6 蛋白免疫印迹
2.2.7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2.2.8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建立
2.2.9 给药方式与剂量
2.2.10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AngⅡ诱导肝星状细胞表达TLR4的剂量效应
3.2 AT1受体阻断剂抑制AngⅡ上调TLR4表达
3.3 AngⅡ增强LPS-TLR4信号通路对Bambi mRNA的下调作用
3.4 AngⅡ进一步增强LPS-TLR4信号通路对Col 1α表达的上调作用
3.5 BDL致大鼠肝脏纤维化后TLR4的表达量上调
3.6 培哚普利治疗14天后抑制肝纤维化大鼠肝脏TLR4的表达上调
3.7 氯沙坦治疗14天后抑制肝纤维化大鼠肝脏TLR4的表达上调
3.8 培哚普利和氯沙坦治疗30天后抑制肝脏TLR4表达水平的作用减弱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英文缩略词表)
发表文章
致谢
统计学证明
本文编号:37453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374535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