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IL-10启动子区SNPs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0 01:39
  HBV感染是急慢性肝炎的主要原因,其感染机体后引起疾病的进程及转归有很大差别,与病毒本身因素、宿主免疫和遗传因素以及治疗干预因素等密切相关。 IL-10在机体的免疫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IL-10的分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遗传因素,而其表达水平的改变,直接影响病毒性肝炎的易感性、严重程度、以及对治疗的敏感性等。由于IL-10启动子区的SNP能够直接影响其表达水平,因而IL-10启动子区位置的SNP是进行研究的热点。 在进行IL-10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的相关研究方面,国内外不同学者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本研究设立患者组、自限性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三组,采用病例-对照群体关联分析的方法,通过PCR-RFLP检测手段,对研究对象IL-10-592和1082位点的SNP进行检测,并进行基因分型,观察不同基因型在不同组别中的分布情况,最后运用统计学手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L-10-592位点在患者组、自限性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均存在AA、AC、CC 3种基因型,根据不同基因型在三组中的分布情况,不能排除IL-10-592多态性与HBV感染后转归可能存在相关性。IL-10-1082位点在患...

【文章页数】:10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提要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篇 前言
    第一章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检测和应用
    第二章 白细胞介素-10 及其基因多态性与病毒性肝炎的相关研究进展
    第三章 研究背景
第二篇 实验研究
    第一章 研究对象及样本收集与处理
        一、研究对象
        二、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三、样本数量
        四、血样收集与处理
        五、肝组织的收集与处理
    第二章 白细胞介素-10 启动子区-592C/A 和-1082A/G 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转归的相关研究
        第一节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一) 实验液体配置
                (二) 实验步骤
                    1、人类基因组DNA 提取及琼脂糖凝胶电泳验证
                    2、PCR 扩增目的片断及琼脂糖凝胶电泳验证
                    3、PCR 产物酶切及琼脂糖凝胶电泳验证
                    4、资料整理及统计分析
        第二节 结果
            一、人类基因组DNA 提取
            二、PCR 扩增目的片断
            三、PCR 产物酶切电泳
            四、资料整理及统计分析
                (一) 研究人群的数量及基本特征
                (二) 基因型频率Hardy-Weinberg 平衡检验
                (三) IL-10-592 和-1082 SNP 与HBV 感染后转归的相关性分析
        第三节 讨论
    第三章 白细胞介素-10 启动子区-592C/A 与乙型肝炎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第一节 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步骤
                (一) DNA 提取、目的片段的PCR 扩增及PCR 产物酶切
                (二) 肝组织HE 染色
                (三) 病理检查
                (四) 资料整理及统计分析
        第二节 结果
            一、研究人群的数量
            二、IL-10-592C/A 不同基因型与肝脏病理改变程度相关性分析
            三、IL-10-592C/A 不同基因型与肝脏炎症反应的相关性分析
            四、IL-10-592C/A 不同基因型与 HBV 感染后血清病毒载量相关性分析
        第三节 讨论
    第四章 白细胞介素-10 启动子区-592C/A 与药物敏感性相关性研究
        第一节 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
        第二节 结果
            一、研究人群的数量
            二、阿德福韦酯用药至3 个月时不同基因型患者转氨酶ALT 恢复情况
            三、用药前后不同基因型与DNA 载量动态变化相关性分析
        第三节 讨论
结论
创新点及意义
附图
参考文献
攻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致谢



本文编号:37664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37664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6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