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力康颗粒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本文关键词:胃力康颗粒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 RE)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和难治性疾病,本研究旨在观察胃力康颗粒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型)的近期临床疗效,并研究药物对食管下端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eter, LES)压力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依据。 方法: 参照中医、西医两个诊断标准,将符合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型的84例患者,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44例,口服泮托拉唑40mg,每日一次,早餐前半小时服用,中成药胃力康颗粒10g,每日三次,餐后服用;对照组40例,口服泮托拉唑40mg,每日一次,早餐前半小时服用,多潘立酮10mg,每日三次,餐前半小时服用,疗程为8周。治疗前、治疗4周及治疗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症状积分,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胃镜及食管测压评价,通过分析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内镜下食管黏膜的损伤程度及食管测压的结果,评价胃力康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并在试验过程中记录患者服药的不良反应,以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 结果: 1、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周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2%。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胃镜下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经统计学检验,两组胃镜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食管测压比较治疗前后食管压力比较,试验组治疗后LES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LES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复发率比较治疗结束后8周,试验组5例复发,复发率为11.9%;对照组10例复发,复发率为26.3%。经统计学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胃力康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治疗4周时与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疗效相当,治疗8周后,胃力康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在症状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单用西药。 2、胃力康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能更好的修复食管黏膜炎症。 3、胃力康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可以有效改善患者LESP,但其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4、胃力康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安全有效,在服药过程中,对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无明显影响,复发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用药方案,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 胃力康颗粒 肝胃郁热证 中西医结合 疗效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57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缩略语说明10-11
- 前言11-13
- 研究现状、成果11-12
- 研究目的、方法12-13
- 临床研究13-30
- 1.研究对象13-15
- 1.1 病例来源13
- 1.2 诊断标准13-14
- 1.3 病例纳入标准14
- 1.4 病例排除标准14
- 1.5 病例剔除标准14
- 1.6 终止试验标准14-15
- 1.7 病例脱落15
- 2.研究方法15-18
- 2.1 试验分组15
- 2.2 用药方案15-16
- 2.3 观察项目及指标16
- 2.4 疗效性检查16-17
- 2.5 疗效判定标准17-18
- 2.6 统计学处理18
- 3.结果18-23
- 3.1 基线比较18-19
- 3.2 研究结果19-22
- 3.3 安全性观测22-23
- 4.讨论23-30
- 4.1 中医对肝胃郁热型RE的认识23-24
- 4.2 药物选择及分析24-28
- 4.3 LESP与RE的相关性28-29
- 4.4 研究中有待改进的方面29-30
- 结论30-31
- 参考文献31-33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33-34
- 附录34-35
- 综述35-50
- 参考文献46-50
- 致谢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筱婷;潘浩霖;杨晓军;;西沙比利联合法莫替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1997年04期
2 黄文柱;;反流性食管炎12例洛赛克长期维持治疗临床观察[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1997年04期
3 张瑞明;魏玉静;;穴位按摩配合西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100例[J];中医杂志;2001年01期
4 祁琢;反流性食管炎治验[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3年01期
5 张伟萍;;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03年12期
6 冯桂建,胡伏莲,王化虹;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关系[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年09期
7 蒋红玉;;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治疗[J];中医杂志;2005年02期
8 蔡列兵;;五味消毒饮治疗反流性食管炎[J];中医杂志;2005年04期
9 李增烈;;食管里为啥长了胃黏膜——巴氏食管之谜[J];家庭医药;2006年08期
10 崔玉环;;反流性食管炎140例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6年2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丰敏;;反流性食管炎治疗体会[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二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10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2 米庆海;;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0例[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八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江米足;陈飞波;周雪莲;吴秀英;陈肖肖;欧弼悠;;小儿胃酸反流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关系[A];2005年浙江省消化系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4 孙刚;彭丽华;杨云生;;反流性食管炎夜间症状与食管炎内镜分级关系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5 肖清华;赵云长;肖承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50例临床观察[A];江西省第四次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李佃贵;张金丽;张彬彬;焦建玮;刘建平;朱峰;张素钊;;李佃贵教授妙用古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九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王捷虹;郑羽;张贞鲁;沈舒文;;沈舒文教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九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解其华;金小晶;缪伟峰;;反流性食管炎与情志因素关系探讨[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韦红;王裕宣;陈轶;张东艳;陈益耀;;反流性食管炎及相关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10 孙聪;孙常波;李江波;;胃镜检出反流性食管炎206例分析[A];首届浙江省消化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晴晴;反流性食管炎咋治?[N];健康时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王磊;远离反流性食管炎[N];保健时报;2004年
3 吕群;反流性食管炎四大危险因素[N];健康报;2002年
4 陈敬 龚晓明;治反流性食管炎效优价廉[N];医药经济报;2002年
5 王君;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N];中国中医药报;2001年
6 ;调肝清胃顺升降 治反流性食管炎[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7 罗达仁;反流性食管炎防治有6招[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王海蕴;反流性食管炎探因[N];中国消费者报;2002年
9 贾九玉;反流性食管炎病人的自我保健[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10 湖北省远安县中医院 胡献国;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治疗[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威;膈肌生物反馈训练对反流性食管炎维持治疗疗效研究及机制探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2 李飞跃;反流性食管炎粘膜上皮紧密连接蛋白及桥粒连接蛋白表达方式的改变及与IL-6表达关系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3 王更如;牙齿侵蚀症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及反流物对牙本质作用机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张厂;和降胶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及相关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5 孙晓红;抗胃食管反流机制及胃食管反流病非药物治疗途经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6 王金栋;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与抗反流术式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7 张艳丽;非糜烂性反流病临床特点及其内脏高敏机制的探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8 佟盼琢;杂色曲霉素对食管鳞状上皮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9 王军;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粘膜claudin4的表达变化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10 丁召路;一、非糜烂性反流病发病机制探讨 二、膈肌生物反馈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疗效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代梅;胃力康颗粒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2 胡嘉锡;食管宁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郑珉在;反流性食管炎与Hp感染证候、证素分布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于鹰;疏肝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年
5 王万卷;反流性食管炎证素研究初探[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6 文智英;反流性食管炎的证候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7 陈洲;调中颗粒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8年
8 龚艳桥;四逆散合左金丸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9年
9 王晓燕;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胃镜表现相关性的初步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10 李安全;IL-2、TNF-α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中的表达及意义[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胃力康颗粒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53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395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