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27 12:17

  本文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并发症和生存期的影响 临床资料及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确诊的294例肝硬化患者,依据多排螺旋CT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PVT。其中55例肝硬化合并PVT患者作为血栓组,,239例肝硬化无血栓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肝硬化病因,统计腹水、食道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程度,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门静脉内径、门静脉流速、脾脏厚度、腹水,胃镜检查明确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并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凝血功能、血浆D二聚体,并随访记录1年内的生存期和死亡原因。使用SPSS18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Wald检验)筛选出P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以判断各指标的诊断效能。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及生存期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单因素生存曲线比较(Kaplan-Meier法)计算及绘制生存曲线并进行死因分析。 结果在294例肝硬化患者当中,合并有门静脉血栓形成的55例,发病率为18.71%。血栓位于门静脉主干最为常见,共43例(78%)。血栓组与对照组的血白细胞、血红蛋白、总胆红素、肌酐,血清钠,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INR,检测结果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组的血小板、白蛋白水平比对照组明显低(92.55±23.04vs99.66±20.23×10~9/L, P=0.038;32.53±2.324vs33.36±3.622g/L,P=0.036),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对照组显著升高(1.00±0.22vs0.77±0.15mg/L, P=0.001),门静脉主干内径比对照组增宽(15.11±1.32vs13.40±1.43mm,P=0.001),门静脉流速较缓慢(13.51±1.51vs15.16±1.60cm/s,P=0.001),脾脏厚度较厚(59.35±5.45vs57.64±5.92mm,P=0.0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血栓组血浆D-二聚体、门静脉流速、门静脉宽度是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独立危险因素(P=0.001,0.019,0.024;OR值:10.07,9.489,7.616)。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显示各因素预测价值:D-dimerPVV MPV(AUC:0.8000.7380.729)。血栓组食管重度静脉曲张和上消化道大出血,大量腹水等并发症比例与对照组比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性脑病比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单因素生存曲线(Kaplan-Meier法)计算及绘制生存曲线(确诊后1年内)。两组生存曲线比较,血栓组生存期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组死亡原因以上消化道大出血及大量腹水较多(37.5%,31.25%)。 结论 1.血浆D-二聚体、门静脉宽度、门静脉流速是肝硬化患者P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D二聚体水平越高、门静脉主干内径宽度越宽、门静脉流速越缓慢,PVT的发生率越高。 2.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食管重度静脉曲张和上消化道大出血,大量腹水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增高。 3.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1年内生存期较无血栓者明显缩短,多数死于上消化道大出血与大量腹水。
【关键词】:肝硬化 门静脉血栓形成 血浆D-二聚体 门静脉宽度 门静脉流速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575.2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9
  • 前言9-11
  • 临床资料与方法11-15
  • 结果15-25
  • 讨论25-29
  • 结论29-30
  • 参考文献30-33
  • 综述33-46
  • 参考文献42-46
  • 中英文缩略词表46-48
  • 已发表论文48-49
  • 致谢49-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绚,金鹏华,董玉柱,刘玉兰;肝硬化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04年06期

2 孙勇伟;吴志勇;;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手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J];腹部外科;2007年04期

3 姚戈冰;鲁建国;;门静脉血栓的发病机制及诊治[J];肝胆外科杂志;2009年02期

4 孙隆慈;罗蒙;;门静脉高压症中门静脉血栓的发生机制及诊治进展[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1年01期

5 余深平,杨建勇;门静脉血栓的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2年02期

6 廖凤;;奥曲肽和垂体后叶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疗效对比观察[J];内科;2009年06期

7 王力;刘桂杰;陈砚鑫;董怀平;张延强;;P-选择素、D-二聚体早期诊断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9年11期

8 姚斯元;郭建平;马玉超;邢鹏毅;黄静;闵辉东;;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门静脉系统血栓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药杂志;2009年04期

9 张冬磊;杨宁;郝建宇;;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凝血和抗凝指标变化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年06期

10 梅斌;郑凯;陈孝平;;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与血小板膜蛋白CD62P的关系[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4期


  本文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99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3999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e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