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大蠊提取物抗肝纤维化机理的体外研究
本文关键词:美洲大蠊提取物抗肝纤维化机理的体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本研究以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重要细胞—肝星状细胞(HSC)为研究对象,研究美洲大蠊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增值、凋亡、细胞周期以及Ⅰ、Ⅲ型胶原、a-SM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抗肝纤维化机制是否于MAPK(ERK1/2)信号通路有关,为美洲大蠊物提取物进一步治疗肝纤维化提供基础依据。 方法:1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和大鼠正常肝细胞(BRL-3A),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浓度(0.25mg/mL、0.5mg/mL、1mg/mL、2mg/mL4mg/mL、6mg/mL、8mg/mL、10mg/mL、16mg/mL)的美洲大蠊提取物对HSC-T6细胞和BRL-3A细胞作用24h时、48h时、72h时的增殖情况,找出美洲大蠊提取物对HSC-T6的最佳抑制浓度。 2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最佳抑制浓度及上下两个浓度)美洲大蠊提取物对HSC-T6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Ⅰ、Ⅲ型胶原、a-SMA的表达。 3将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分为4个实验组:空白对照组;PDGF刺激组;PDGF+美洲大蠊提取物组;PDGF+ERK1/2阻滞剂组;培养24小时后提取蛋白,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RK1/2、P-ERK1/2表达水平。 结果:1MTT法检测结果显示:各浓度的美洲大蠊提取物干预HSC-T6细胞,实验组HSC-T6细胞的增殖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增殖抑制率逐渐升高,呈明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美洲大蠊提取物作用于HSC-T6细胞24h、48h、72h时的IC50约为:6.086、3.497、2.410mg/mL。低浓度的美洲大蠊提取物对BRL-3A细胞无抑制作用,当浓度4mg/mL时对BRL-3A细胞具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对BRL-3A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加大,也呈现明显的时间与剂量依赖性。当美洲大蠊提取物浓度为4mg/mL时,对BRL-3A细胞的抑制作用增加,4mg/mL为美洲大蠊提取物的最佳抑制浓度。 2流式结果显示:不同浓度(2mg/mL、4mg/mL、6mg/mL)的美洲大蠊提取物干预HSC-T6细胞24小时,可促进HSC-T6细胞的凋亡,凋亡率呈剂量依赖性,当浓度4mg/m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周期结果显示: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G0/G1期细胞数所占比例逐渐增多(P0.05),S期细胞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对G2/M期细胞无影响。 3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显示:正常HSC-T6细胞a-SMA及Ⅰ、Ⅲ型胶原呈强阳性表达,用浓度为4mg/mL的美洲大蠊提取物干预24小时后,α-SMA及Ⅰ、Ⅲ型胶原的荧光量减少,表达减弱。 4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PDGF作用24小时后,HSC-T6细胞p-ERK1/2表达增加,用美洲大蠊提取物及ERK通路阻滞剂PD98059干预后ERK1/2的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 结论:1美洲大蠊提取物在体外可抑制HSC-T6细胞的增殖,其抑制作用具有一定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美洲大蠊提取物对HSC-T6的最佳抑制浓度为4mg/mL。 2美洲大蠊提取物可诱导HSC-T6细胞的凋亡,并能干扰细胞周期,使细胞生长阻滞于G0/G1期。 3美洲大蠊提取物能抑制a-SMA的表达,并能抑制Ⅰ、Ⅲ型胶原的分泌。 4美洲大蠊提取物能够抑制PDGF刺激的大鼠HSC的增殖,其抗肝纤维化机制与MAPK(ERK1/2)信号通路有关。
【关键词】:美洲大蠊提取物 肝星状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血小板衍生 生长因子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1/2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75.2
【目录】:
- 英文~.略词5-6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1
- 前言11-14
- 第一部分:美洲大蠊提取物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最佳抑制浓度的研究14-27
- 材料与方法14-18
- 结果18-25
- 讨论25-27
- 第二部分:美洲大蠊提取物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细胞周期、凋亡以及对Ⅰ/Ⅲ胶原、α-SMA表达的影响27-39
- 材料与方法27-30
- 结果30-36
- 讨论36-39
- 第三部分:美洲大蠊提取物对PDGF-BB刺激的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及ERK1/2磷酸化水平的影响39-52
- 材料与方法39-46
- 结果46-49
- 讨论49-52
- 全文结论52-53
- 参考文献53-57
- 综述57-70
- 参考文献66-70
- 攻读期间发表论文70-71
- 致谢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一民;李树楠;陈鸿珊;李壮;;新药肝龙胶囊对雏鸭体内鸭乙型肝炎病毒的抑制效果[J];大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6年04期
2 蓝江林,吴珍泉;美洲大蠊抗菌物质的诱导与提取[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郭蓉;阎明;;肝纤维化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2年04期
4 焦春香;张成桂;刘光明;李树楠;;美洲大蠊提取物中抗衰老活性部位抗氧化活性的初步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1年06期
5 何正春;王晓雨;杨雷香;赵昱;刘光明;;美洲大蠊提取物对3株人体生殖系统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2009年04期
6 王清兰;陶艳艳;沈丽;崔红燕;刘成海;;扶正化瘀方影响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信号通路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2年05期
7 黄艳;黄成;李俊;;肝纤维化病程中Kupffer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对肝星状细胞活化增殖、凋亡的调控[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0年01期
8 何正春;王晓雨;杨雷香;赵昱;刘光明;;美洲大蠊提取物对3株消化系统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研究[J];中国药业;2009年09期
9 肖小芹;汪世平;徐绍锐;刘雪琴;罗臣;吴仕筠;曾少华;;美洲大蠊提取物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7年02期
10 马家骅;蒋巧梅;徐华;张艳艳;曾敏;杨明;;美洲大蠊抗CCl_4急性肝损伤作用的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8年03期
本文关键词:美洲大蠊提取物抗肝纤维化机理的体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01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400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