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急性中毒性肝损伤病例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09 16:19

  本文关键词: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急性中毒性肝损伤病例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中毒性肝损伤 肝损伤 临床特点 预后 病例分析


【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对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2005-2014年之间急诊科收治的236例急性中毒性肝损伤患者的住院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探讨该院急性中毒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急性中毒性肝损伤患者预后情况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且为能够更好的治疗和预防急性中毒性肝损伤疾病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通过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的病案查询系统进行查阅病例。记录所有患者的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过敏史、基础疾病(如肝病、糖尿病等)、用药史(包括用药时间、用药种类、给药方式等)、主要临床症状及并发症、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包括B超或CT等影像学检查、ALT、AST等血生化指标)、治疗效果(包括肝功能、血常规、凝血常规、血糖等)、治疗方法及转归。探讨病例的年龄构成、性别构成、毒物种类、临床表现、临床分型、治疗方案和预后等规律。结果:本次调查急性中毒性肝损伤患者共236例。其中男性108例,女性128例,女性所占比例略高于男性。患者年龄分布在20岁~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2±7.2岁。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其发病高发年龄段均为51~60岁,占患者总数的48.31%。不同性别间急性中毒性肝损伤患者的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432,P=0.8367)。急性中毒性肝损伤患者的中毒种类以毒物中毒居多,共160例,占患者总例数的67.80%。中毒方式主要是主动,共198例,占患者总例数的83.90%,误服所占比例极低,占16.10%。临床症状中,以乏力、黄疸、纳差、恶心的患者居多,其发生率分别为49.15%、45.76%、33.05%、23.73%。实验室检查ALT、AST、ALP、GG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等血生化指标,均伴有不同程度改变,以ALT和AST两个指标的升高发生率最高,分别为80.51%、37.29%。病理学改变以富含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炎细胞浸润改变的发生率最高,为76.19%。临床分型以肝细胞损伤型最为多见,共142例,占患者总例数的60.17%。急性中毒性肝损伤患者绝大多数采用药物治疗,共214例,占患者总例数的90.68%。预后较好,经治疗治愈161人,占68.22%;好转47人,占19.22%;未愈9人,病情无明显改善患者放弃治疗离院,占3.81%;死亡19例,占8.05%。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ALP、GGT、总胆红素、年龄、临床分型对急性中毒性肝损伤患者的预后有影响。ALP、GGT、总胆红素是急性中毒性肝损伤患者预后发生未愈及死亡的危险因素,起病时,ALP、GGT、总胆红素的值越高,预后越差。年龄是急性中毒性肝损伤患者预后发生未愈及死亡的危险因素,年龄越大,预后越差。临床分型对急性中毒性肝损伤患者的预后有影响,当患者的临床分型为肝细胞损伤型时,预后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变量年龄、肝细胞损伤型、总胆红素是急性中毒性肝损伤患者预后发生未愈及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越大,预后越差,患者临床分型为肝细胞损伤型时预后差,总胆红素越高,预后越差。结论:1、急性中毒性肝损伤患者女性所占比例略高于男性。无论男性还是女性,该病的高发年龄段均为51~60岁。不同性别间急性中毒性肝损伤患者的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急性中毒性肝损伤患者的中毒种类以毒物中毒居多,中毒方式主要是主动。临床症状中,以乏力、黄疸、纳差、恶心的患者居多。3、实验室检查ALT、AST、ALP、GG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等血生化指标,以ALT和AST两个指标的升高发生率最高。4、病理学改变以富含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炎细胞浸润改变的发生率最高,临床分型以肝细胞损伤型最为多见,绝大多是采用药物治疗。5、急性中毒性肝损伤患者的预后较好,ALP、GGT、总胆红素、年龄、临床分型对急性中毒性肝损伤患者的预后有影响。起病时,ALP、GGT、总胆红素的值越高,预后越差;年龄越大,预后越差;当患者的临床分型为肝细胞损伤型时,预后差。
【关键词】:中毒性肝损伤 肝损伤 临床特点 预后 病例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95;R575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2
  • 第1章 文献综述12-22
  • 1.1 研究背景12-18
  • 1.1.1 病因12-15
  • 1.1.1.1 药物因素12-13
  • 1.1.1.2 外源性毒物因素13
  • 1.1.1.3 自身因素13-15
  • 1.1.2 发病机制15
  • 1.1.3 实验室检查15
  • 1.1.4 临床分型15-16
  • 1.1.5 病理学改变16
  • 1.1.6 临床表现16-17
  • 1.1.7 治疗17-18
  • 1.1.7.1 治疗原则17
  • 1.1.7.2 一般治疗17
  • 1.1.7.3 药物治疗17
  • 1.1.7.4 人工肝脏支持治疗17
  • 1.1.7.5 肝移植17-18
  • 1.1.8 预后18
  • 1.2 研究现状18-20
  • 1.3 研究目的20
  • 1.4 研究意义20-22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22-24
  • 2.1 研究对象22
  • 2.2 研究方法22
  • 2.3 诊断标准、分型及预后标准22-23
  • 2.3.1 诊断标准22-23
  • 2.3.2 分型标准23
  • 2.3.3 预后判定标准23
  • 2.4 统计学分析23-24
  • 第3章 结果24-35
  • 3.1 急性中毒性肝损伤患者的性别及年龄分布特点24-25
  • 3.2 毒物种类25-26
  • 3.3 误服与主动服毒26-27
  • 3.4 临床症状27-28
  • 3.5 实验室检查结果28
  • 3.6 病理改变28-29
  • 3.7 临床分型29-30
  • 3.8 治疗方案30-31
  • 3.9 合并基础疾病31
  • 3.10 预后31-32
  • 3.11 预后的影响因素32-35
  • 3.11.1 单因素分析结果32-34
  • 3.11.2 多因素分析结果34-35
  • 第4章 讨论35-39
  • 第5章 结论39-40
  • 参考文献40-46
  • 个人简介46-47
  • 致谢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云洁;刘鸿凌;朱冰;刘婉姝;臧红;李晨;李亚斐;辛绍杰;;441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和肝组织病理学特征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5年03期

2 任东东;邓存良;;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J];西南军医;2014年06期

3 朱云;成佳黛;王立福;杨慧银;王仲霞;周坤;肖小河;李永纲;;中医药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概况[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4年04期

4 江学富;汪凯;汪朝辉;温已鹏;;198例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分析[J];安徽医药;2014年08期

5 高丽;李世明;史哲;贺蕾;张中瑞;宋磊;冯福民;;GSTA1/GSTM3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年07期

6 滕光菊;常彬霞;邹正升;孙颖;张伟;赵军;尚丽丹;李保森;周光德;赵景民;;186例药物性肝损伤组织病理学及临床特征分析[J];肝脏;2013年09期

7 孙洁;于锋;王坚;;337例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及相关药物分析[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3年04期

8 张艳;杨建雄;马蕊;王芳;;柿叶提取物对CCl_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9 刘红云;覃彩芹;张福云;;急性酒精性肝损伤与肝细胞凋亡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年11期

10 陈东风;孙文静;熊吉;;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2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世林;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发病机制及水飞蓟素对其保护作用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461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6461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f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