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肝豆扶木汤对Wilson病肝纤维化临床疗效观察及其对TX小鼠肝纤维化的Western blot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8 13:48

  本文关键词:肝豆扶木汤对Wilson病肝纤维化临床疗效观察及其对TX小鼠肝纤维化的Western blot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肝豆扶木汤 肝豆状核变性 肝纤维化 TX小鼠 Western blot TGF-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


【摘要】:目的:(1)对肝豆状核变性(WD)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观察肝豆扶木汤(GDFMT)对WD肝纤维化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值、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肝功能、血清铜蓝蛋白、铜氧化酶、血清铜及24h尿铜等的影响,评价GDFMT治疗WD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GDFMT治疗WD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2)采用Western blot法观察GDFMT在不同药物浓度、不同治疗时间对WD模型TX小鼠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证实GDFMT对WD模型TX小鼠肝纤维化具有逆转作用,阐明GDFMT对WD模型TX小鼠肝纤维化逆转作用的分子机制;为提供逆转WD肝纤维化有效组方。方法:临床部分: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WD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GDFMT组)30例,对照组(扶正化瘀胶囊组)30例。治疗组予以GDFMT,对照组予以扶正化瘀胶囊,基础治疗2组均予以DMPS驱铜治疗,6天予以静脉排铜,间歇2天予以补钙,1疗程为8天,共计4疗程。对比WD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值、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血清HA、LN、PC-Ⅲ、C-IV)、肝功能(ALT、AST、TP、ALB)、血清铜、血清铜蓝蛋白、血清铜氧化酶及24h尿铜等指标变化。实验部分:144只TX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青霉胺组、丹参组、GDFMT低剂量组、GDFMT中剂量组、GDFMT高剂量组。正常对照组DL小鼠24只。共7组。(1)采用竞争性放免分析法检测血清HA、LN、PC-Ⅲ、C-IV含量;(2)采用赖氏法检测血清ALT、AST,考马斯亮兰法检测血清TP、溴甲酚绿法检测血清ALB;(3)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TGF-β1、TβRⅠ、TβRⅡ、Smad2、smad3、smad4、smad7蛋白的含量。结果:(1)临床部分:1)临床总疗效:经过4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dmps联合gdfmt临床总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dmps加扶正化瘀胶囊组。2)中医证候积分值: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值无差异(p0.05);与同组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值均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2组治疗后组间对比,治疗组积分值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3)血清ha、ln、pc-Ⅲ、c-iv:治疗前,2组ha、ln、c-iv、pc-Ⅲ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组内比较,治疗组较治疗前ha、ln、c-iv、pc-Ⅲ均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较治疗前有下降,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肝豆扶木汤具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4)肝功能:2组治疗前血清alt、ast、tp、alb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alt、ast显著下降,tp、alb显著升高,表明治疗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肝功能指标亦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肝功能指标(alt、ast、tp、alb)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血清铜蓝蛋白、铜氧化酶及血清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铜蓝蛋白、铜氧化酶及血清铜治疗后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2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肝豆扶木汤对wd患者上述三项指标均无明显影响。6)24h尿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24h尿铜均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每疗程末治疗组24h尿铜均明显高于对应的对照组(p0.01)。提示肝豆扶木汤能显著提高wd患者的排铜量。7)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及肾功能:2组wd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及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变化。(2)实验部分:1)血清ha、ln、pc-Ⅲ、c-iv含量:(1)与对应的正常组2周、4周、6周组比较,模型组tx小鼠血清ha、ln、pcⅢ、c-iv含量明显升高(p0.01),提示wd模型tx小鼠存在明显肝脏损害。(2)与对应的模型组2周、4周、6周比较,gdfmt高、中剂量组、丹参组和青霉胺组各组ha、ln、pc-Ⅲ、c-iv均明显下降(p0.05,p0.01),gdfmt2周血清ha、ln、pc-Ⅲ、c-iv虽均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对应的丹参组2周、4周、6周各组比较,gdfmt高、低剂量组各组血清ha、ln、pc-Ⅲ、c-iv与丹参组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gdfmt中剂量组各组与丹参组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与青霉胺组2周、4周、6周比较,gdfmt高、中剂量组各组较对应的青霉胺组ha、ln、pc-Ⅲ、c-iv明显降低(p0.05,p0.01)。(5)gdfmt高剂量组2周、4周、6周组与对应的中、低剂量组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6)对应的gdfmt2周高、中、低剂量组比较,4周各组血清ha、ln、pc-Ⅲ、c-iv均明显降低(p0.05)。(7)与对应的gdfmt4周高、中、低剂量各组比较,6周各组血清ha、ln、pc-Ⅲ、c-iv均显著降低(p0.05)。2)血清ast、alt活力:(1)与对应的正常组2周、4周、6周组比较,模型组tx小鼠血清alt、ast活力明显升高(p0.01),提示wd模型tx小鼠存在明显肝脏损害。(2)与对应的模型组2周、4周、6周比较,gdfmt高、中、低剂量组、丹参组和青霉胺组各组alt、ast均下降(p0.05,p0.01)。(3)与对应的丹参组2周、4周、6周比较,gdfmt高剂量组各组血清alt、ast活力均较对应的丹参组明显降低(p0.05);gdfmt中剂量组各组与对应的丹参组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与对应的青霉胺组2周、4周、6周比较,gdfmt高、中剂量组各组与青霉胺组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gdfmt低剂量组各组与对应的青霉胺组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gdfmt高剂量组2周、4周、6周组与对应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6)与对应的gdfmt2周高、中、低剂量组比较,gdfmt4周各组血清alt、ast活力虽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与对应的gdfmt4周高、中、低剂量组比较,gdfmt6周各组血清alt、ast活力均明显降低(p0.05)。3)血清tp、alb含量:(1)与对应的正常组2周、4周、6周组比较,模型组tx小鼠血清tp、alb含量明显降低(p0.01),提示wd模型tx小鼠肝脏合成蛋白能力下降,存在明显肝脏损害现象。(2)与对应的模型组2周、4周、6周比较,gdfmt高、中剂量组和丹参组各组tp、alb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gdfmt低剂量组与青霉胺组2周的tp、alb含量虽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对应的丹参组2周、4周、6周比较,gdfmt高剂量组各组血清tp、alb含量均较对应的丹参组各组明显升高(p0.01);gdfmt中剂量组各组与对应的丹参组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与对应的青霉胺组2周、4周、6周比较,gdfmt高剂量组、中剂量组2周、4周、6周较对应的青霉胺组tp、alb含量均明显增高(p0.01,p0.05)。(5)gdfmt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低剂量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6)与对应的gdfmt2周高、中、低剂量组比较,gdfmt4周各组血清tp、alb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7)与对应的gdfmt4周高、中、低剂量组比较,gdfmt6周各组血清tp、alb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4)tgf-β1、tβrⅠ、tβrⅡ、smad2、smad3、smad4、smad7蛋白表达:(1)与对应的正常组2周、4周、6周比较,模型组各组的tgf-β1、tβrⅠ、tβrⅡ、smad2、smad3、smad4蛋白表达明显升高,smad7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提示wd模型tx小鼠存在明显肝纤维化。(2)与对应的模型组2周、4周、6周比较,gdfmt高、中、低剂量组、丹参组和青霉胺组各组tgf-β1、tβrⅠ、tβrⅡ、smad2、smad3、smad4蛋白表达均减少,smad7蛋白表达则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3)丹参组2周、4周、6周与对应的gdfmt高、低剂量组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丹参组2周、4周、6周与对应的gdfmt中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青霉胺组2周、4周、6周与对应的gdfmt高、中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青霉胺组2周、4周、6周与对应的gdfmt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gdfmt高剂量组2周、4周、6周与对应的gdfmt中、低剂量组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6)与对应的gdfmt2周高、中、低剂量组比较,tgf-β1、tβrⅠ、tβrⅡ、smad2、smad3、smad4在gdfmt4周各组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smad7蛋白表达则明显升高(p0.05,p0.01)。(7)与对应的gdfmt4周高、中、低剂量组比较,TGF-β1、TβRⅠ、TβRⅡ、Smad2、Smad3、Smad4在GDFMT 6周各组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Smad7蛋白表达则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1)GDFMT能够有效地改善WD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肝功能(ALT、AST、TP、ALB),增加24h尿铜的排泄。(2)GDFMT能够有效地降低WD肝纤维化患者血清肝纤维化四项指标(HA、LN、PC-III、C-IV),从而发挥抗纤维化的作用。(3)GDFMT能够有效地改善WD模型TX小鼠的肝功能;且能降低TX小鼠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HA、LN、PC-III、C-IV),说明GDFMT具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且呈量效-时效依赖性。(4)GDFMT能够调控TGF-β1及Smads蛋白表达,从而抑制TGF-β1/Smad信号传导的激活,阻止了肝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且对TGF-β1/Smad信号传导的调控呈量效-时效依赖性。
【关键词】:肝豆扶木汤 肝豆状核变性 肝纤维化 TX小鼠 Western blot TGF-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75.2;R742.4
【目录】:
  • 中文摘要5-10
  • 英文摘要10-18
  • 英文缩略词18-19
  • 前言19-22
  • 第一部分 肝豆扶木汤对Wilson病肝纤维化临床疗效观察22-44
  • 1 资料和方法22-23
  • 2 治疗方案23-24
  • 3 指标观测24-25
  • 4 结果25-33
  • 5 讨论33-44
  • 第二部分 肝豆扶木汤对TX小鼠肝纤维化的Western blot研究44-79
  • 1 实验材料44-47
  • 2 实验方法47-49
  • 3 实验结果49-73
  • 4 讨论73-79
  • 结论79-80
  • 参考文献80-88
  • 综述88-101
  • 参考文献96-101
  • 附表101-104
  • 个人简介104-105
  • 致谢10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圣强,齐宗利;91例非老年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J];中国基层医药;2001年04期

2 曾民德;肝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J];肝脏;2001年S1期

3 田养年,邓淑玲,张武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纤维化的新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年S1期

4 曾民德;肝纤维化的治疗及其疗效评估[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年05期

5 谢彦华,刘春荣;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与肝纤维化[J];临床荟萃;2002年08期

6 李清华,战淑慧,卞鲁岩,秦成勇,劳萍;转化生长因子-β_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关系[J];中华消化杂志;2004年02期

7 王吉耀;重视肝纤维化的基础与临床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15期

8 陆伦根,曾民德;肝纤维化的诊断和评估[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年08期

9 时昭红,邓长生;肝纤维化的防治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5年03期

10 刘克洲;侯伟;;肝纤维化的治疗策略[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勇钢;卢建华;;瘦素与肝纤维化关系及研究方法探讨[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袁凤仪;;浅议中西医防治肝纤维化的研究[A];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2010年消化系病学术交流会暨非酒精性脂肪肝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3 杜绪胜;;肝纤维化的中西医结合研究现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六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赵新颜;王宝恩;贾继东;;先天性肝纤维化的临床病理特点[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5 李骥;董培红;金益辉;卢明芹;潘发奋;王帮松;陈永平;;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肝纤维化关系初步研究[A];第九次浙江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张磊;李俊;黄成;吕雄文;金涌;朱鹏礼;;肝纤维化逆转的机制研究[A];第十届全国生化与分子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7 徐叶进;;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大鼠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A];2012年浙江省医学会肝病、感染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感染科医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贾继东;;肝纤维化的发生机理及治疗进展[A];第6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杨从意;陈英杰;程晶;李群;周大桥;;浅谈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郭宇;曾华强;罗时兵;何丽珍;;中西医结合诊疗肝纤维化的几点思考[A];第十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昀;肝纤维化可以治疗[N];健康报;2005年

2 陈斌;肝纤维化可以逆转吗?[N];大众卫生报;2007年

3 范又;肝病专家指出治疗肝纤维化中医药疗效世界领先[N];光明日报;2007年

4 陈黎明;肝纤维化[N];家庭医生报;2006年

5 通讯员 陈丽霞邋王怀民 记者 赵凤华;黄连素可能治肝纤维化[N];科技日报;2008年

6 蒋明邋通讯员 陈丽霞 王怀民;黄连素治疗肝纤维化有效果[N];健康报;2008年

7 健康时报记者 刘桥斌;测肝纤维化免穿刺[N];健康时报;2009年

8 解放军302医院肝纤维化无创诊疗中心 陈国凤 黄显斌 整理;肝纤维化检查进入无创时代[N];健康报;2009年

9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教授 谢渭芬 整理 王根华;阻断肝纤维化发展的链条[N];健康报;2010年

10 黄丁毅;福瑞股份:肝纤维化专科面对“做大”命题[N];医药经济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俊峰;单采血浆所致慢性HCV感染20年自然史及其鞘脂组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杜静华;微小RNAs差异表达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相关肝纤维化的影响及分子调控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3 李红;探讨海珠益肝方从痰论治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6年

4 涂晓龙;miR-30和lincRNA-p21调控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5 朱颖炜;转染TIMP-1-shRNA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肝纤维化[D];苏州大学;2016年

6 李杨;磁共振T_2~* mapping成像及分子成像评价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7 庄灿皇;基于近二十年文献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方药规律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8 吴鹏;姜黄素对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表观遗传学机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9 石磊;表皮形态发生素在HIV与HCV共感染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年

10 陈利军;经血干细胞治疗肝纤维化及其作用机制[D];浙江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君;水飞蓟素联合吡喹酮治疗小鼠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D];湖北科技学院;2015年

2 张美;肝纤维化无创模型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预测价值[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3 楼印fE;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无创模型比较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4 高永振;基于超声射频时间序列的早期肝纤维化检测及程度识别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李旭;γ-谷氨酰转肽酶(γ-GT)与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比值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纤维化的评价[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6 陈小霞;EZH2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部分机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7 谢力骏;2型糖尿病对NAFLD患者肝纤维化进展相关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5年

8 曾祥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与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9 冯文强;SIRT1在小鼠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相关分子的组学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10 张静雯;间充质干细胞通过调控枯否细胞M1型和M2型改善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949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6949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9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