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0 16:35
本文关键词:苦参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利于进一步提高恩替卡韦的抗病毒疗效。方法:将选取的96例来源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东莞康华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和住院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恩替卡韦片(商品名Baraclude,简称博路定,生产于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公司0.5mg/片)0.5mg口服,每日一次,治疗组同时联合苦参素胶囊(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0.2g/丸)口服每次2丸每日三次;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0周、12周、24周时的ALT、HBV DNA载量、HBsAg定量、HBeAg阴转、HBeAg血清学转换,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计量资料相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相比用X2检验。结果:在治疗第12周、24周时,对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体疗效结果分别进行组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O.05)。治疗组治疗第12周、24周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8.75%和95.83%,均高于对照组60.42%和79.17%。在ALT定量、HBeAg定量方面,治疗第0周和12周、第0周和24周结果,进行两组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方面,对治疗第12周、第24周结果,进行两组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第12周和第24周结果分别进行组间比较,ALT定量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肝功能(ALT)复常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疗效、HBsAg定量、HBeAg定量、HBV DNA阴转率方面,组间比较第12周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O.05),组间比较第24周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相关生化指标,在HBV DNA阴转率、HBsAg定量的检测数值的改善上与单一恩替卡韦治疗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优势显著。虽然两组在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ALT复常率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治疗组在数值改善上有一定的优势。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苦参素 临床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12.6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10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10-16
- 1.1 中医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认识10-11
- 1.1.1 对病名的认识10
- 1.1.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10-11
- 1.1.3 辨证分型和治疗原则11
- 1.2 慢性乙型肝炎的西医研究进展11-16
- 1.2.1 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原学11-12
- 1.2.2 慢性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12
- 1.2.3 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12-13
- 1.2.4 慢性乙型肝炎的西药治疗13-16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16-26
- 2.1 临床资料16-18
- 2.1.1 一般资料16
- 2.1.2 病例诊断标准16
- 2.1.3 病例纳入标准16
- 2.1.4 病例排除标准16-17
- 2.1.5 病例脱落标准17
- 2.1.6 观察指标17
- 2.1.7 疗效判定标准17-18
- 2.2 治疗方法18
- 2.2.1 治疗组18
- 2.2.2 对照组18
- 2.3 统计学分析方法18
- 2.4 统计结果分析18-26
- 2.4.1 两组患者治疗前基本资料(见表2)18-19
- 2.4.2 治疗后总体疗效(见表3)19
- 2.4.3 其他检测指标19-26
- 讨论26-30
- 1.1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26
- 1.2 使用恩替卡韦片抗病毒治疗的原因26
- 1.3 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机理分析26-27
- 1.4 苦参素联合恩替卡韦片抗病毒治疗对HBV DNA的影响27
- 1.5 苦参素联合恩替卡韦片抗病毒治疗对HBEAG的影响27
- 1.6 苦参素联合恩替卡韦片抗病毒治疗对HBSAG的影响27-28
- 1.7 苦参素联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ALT的影响28-30
- 结语30-31
- 参考文献31-35
- 附录35-41
- 附表41-46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46-48
- 致谢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林;毛德文;唐农;张荣臻;;乙肝中医病因病机思考[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2 华海清;慢性乙型肝炎病因病机探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3 侯瑞芳;史保生;;HBsAg下降速率在抗病毒治疗中的意义[J];医药论坛杂志;2011年14期
4 陈嵬;吴峰;窦晓光;张琳;;慢性HBV感染者肝脏HBV cccDNA含量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3年06期
5 刘云松;李则藩;;李则藩从脾胃论治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经验[J];江苏中医药;2013年01期
6 田海河;董建华教授治疗乙型肝炎临床经验[J];新中医;1992年01期
7 毛毛;;李勇主任医师辨治慢性乙型肝炎心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8 周卫军;谢正福;邵琳智;;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口腔卫生产品中抗生素类药物[J];色谱;2012年07期
9 杨军;秦波;;乙肝病毒基因型的研究进展[J];西南国防医药;2011年03期
10 赵连锋;姜英;王妍;;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在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中的疗效对比[J];中国当代医药;2011年34期
,本文编号:7077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70773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