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在肝衰竭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代谢组学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在肝衰竭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代谢组学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急性肝衰竭 细胞移植 中国小型猪 胎盘 间充质干细胞 门静脉 代谢组学
【摘要】:研究背景 急性肝功能哀竭(acute liver failure, ALF)是一类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短期内肝细胞大量坏死、进展迅速的肝性脑病和严重的肝功能损害为特征,并产生一系列并发症的严重的肝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率高,病死率更是高达70-80%,是目前医学上最棘手的难题之一。近年,干细胞因其多向分化潜能,应用于移植治疗急性肝衰竭成为研究热点。 干细胞在一定的内环境下能够定向分化为类肝细胞,分泌相关细胞因子,促进受损肝脏的修复和再生。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是干细胞家族的重要成员,因其来源广泛、具有高度的自我复制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以及独特的低免疫原性等而成为细胞移植合适的细胞源。骨髓来源的MSc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深入的种子细胞,但其受来源、MSc含量低等限制。现已发现MSC还可来源于脐血、脐带、脂肪和胎盘等多种组织。特别是胎盘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human placent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PMSCs),和骨髓MSC有着极其一致的生物学特性,且免疫源性更低,增殖分化能力更强。同时胎盘在临床上为废弃物,取材几乎不受限制,且不涉及伦理问题;因此,它不但能够成为骨髓MSC的理想替代物,而且有更广阔的应用潜能。本研究拟分离、培养胎盘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生物学特征鉴定。 ALF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建立一个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外研究肝损伤修复的模型大多采用小鼠、大鼠等啮齿类动物,本研究拟采用中国小型猪,利用半乳糖胺(D-galactosamine, GalN)诱导法建立稳定的ALF动物模型,通过hPMSCs细胞移植来研究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进行疗效判断。为hPMSCs移植治疗肝衰竭的临床应用奠定实验基础。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肝功能衰竭时血清中很多内源性物质的浓度会升高,如芳香族氨基酸、胆红素、自由脂肪酸、血清氨、苯二氮卓类以及促炎症细胞因子等。随着病情的发展,体内众多内源性代谢物的水平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代谢组学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生物学方法,能准确而全面的测定生物体体液中小分子代谢物的变化,反映外界刺激或遗传修饰下生物体的代谢应答变化,其研究对象主要是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以下的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本研究将采用代谢组学手段,揭示在ALF病情发展和hPMSCs移植治疗ALF的全过程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动态变化模式,分析细胞移植治疗对ALF代谢谱的影响;从代谢组学角度揭示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肝衰竭的分子机制。 方法 采用胶原酶消化、密度梯度离心法进行胎盘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然后进行生物学特征鉴定,包括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表面标志;成骨、成脂、成肝定向诱导分化;对体外诱导出的类肝细胞进行肝细胞功能测定。 采用颈静脉注射半乳糖胺的方法建立中国小型猪ALF动物模型。造模后分为四组:A:无细胞移植组;B:hPMSCs通过颈静脉途径移植组;C:致死剂量X线照射的hPMSCs门静脉途径移植组;D:hPMSCs门静脉途径移植组。采集移植前后外周血,肝穿和尸检取肝组织,通过分析造模前后和不同移植途径中国小型猪存活率、血清生化指标、肝组织免疫组化染色和分子生物学测定,评价hPMSCs移植治疗的合适途径及疗效。 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联用技术(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mbined with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的代谢组学方法,对造模前后和细胞移植前后采集的血清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用MarkerLynx XS (ver.4.1)(Waters Co., Mil-ford, MA)和SIMCA-P+12.0(Umetrics AB, Sweden)等软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 结果 从胎盘中分离到的hPMSCs在体外可长期培养,高表达HLA-Ⅰ, CD29, CD73,CD13和CD90,几乎不表达HLA-Ⅱ, CD45%, CD34, CD133, CD31和CD79b,在体外能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有功能的类肝细胞。 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肝衰竭对照组与细胞移植组的代谢谱动态变化有显著差别,模型猪的正常生理代谢被干扰,急性肝衰竭过程中出现明显的代谢紊乱。甘氨熊脱氧胆酸(GUDCA)、甘氨鹅脱氧胆酸(GCDCA)和芳香族氨基酸(AAA),在急性肝衰竭过程中含量明显增加;与之相反是磷脂酰胆碱(PC)、溶血磷脂酰胆碱(LPC)和鞘磷脂(SM)在急性肝衰竭过程中明显下降。细胞经门静脉途径移植后,模型猪肝脏功能显著改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胆碱酯酶(CHE)、总胆红素(TBIL)和总胆汁酸(TBA)浓度逐渐恢复到正常范围;细胞移植后,代谢紊乱得到缓解改善,代谢物最终接近正常对照组。从代谢轨迹分析得到的结果与从生化数据分析和组织学检查所得到的结果相一致。同时,组化染色结果表明,肝脏炎症反应明显改善,肝细胞变性和坏死得以缓解;而其他三组指标改变不明显。门静脉移植组与其他三组比较,7天存活率明显延长并有显著性差异。免疫组化和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结果表明门静脉移植途径动物肝脏中有人细胞的定植。 结论 人胎盘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外都可以定向分化为有功能的类肝细胞,细胞移植后可显著延长模型猪的存活时间。门静脉移植途径优于颈静脉移植。B超定位下的门静脉移植hPMSCs可作为治疗肝脏疾病的新手段。代谢组学可用于揭示hPMSCs移植后ALF恢复分子机制,为肝脏疾病的干细胞疗法提供了实验基础。
【关键词】:急性肝衰竭 细胞移植 中国小型猪 胎盘 间充质干细胞 门静脉 代谢组学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75.3
【目录】:
- 致谢6-8
- 中文摘要8-12
- Abstract12-17
- 主要缩略语表17-25
- 第一部分:人胎盘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和鉴定25-47
- 1. 前言25-27
- 2. 材料和方法27-34
- 3. 结果34-45
- 4. 讨论45-46
- 5. 结论46-47
- 第二部分:HPMSCS移植治疗急性肝衰竭的实验研究47-70
- 1. 前言47-49
- 2. 材料和方法49-54
- 3. 结果54-66
- 4. 讨论66-69
- 5. 结论69-70
- 第三部分:HPMSCS移植治疗ALF的代谢组学研究70-94
- 1. 前言70-71
- 2. 材料和方法71-75
- 3. 结果75-90
- 4. 讨论90-93
- 5. 结论93-94
- 全文结论94-96
- 创新点96-97
- 参考文献97-115
- 附录115-120
- 文献综述120-130
- 参考文献126-130
- 作者简历及在学习工作经历与主要科研成果130-136
- 附件136-14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艳菊;刘洋;王茜;;间充质干细胞治疗[J];中国输血杂志;2008年10期
2 王军;肖田安;邓国东;吴荔琴;方炳虎;;猪肌肉与肝脏中卡拉洛尔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的研究[J];动物医学进展;2011年04期
3 刘建功;郭万龙;张淑贤;段志凯;;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辐射损伤治疗中的作用综述[J];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10年03期
4 汤文彬;李孝建;;混合皮肤移植诱导的免疫耐受[J];广东医学;2010年05期
5 冯德鹏;李雪莉;范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10年05期
6 张璐珊;刘云飞;张新忠;郑姗姗;;苯并咪唑类兽药残留分析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09年03期
7 韩荣伟;王加启;郑楠;许晓敏;甄云鹏;屈雪寅;赵连生;;牛奶质量安全主要风险因子分析 Ⅲ.兽药残留[J];中国畜牧兽医;2012年04期
8 严丽娟;张洁;潘晨松;林立毅;张欣怡;申河清;;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高通量筛查乳制品中20种镇静剂[J];分析化学;2013年01期
9 王振常;黄晶晶;吕建林;潘哲;;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肝衰竭18例的疗效评价[J];广西医学;2013年07期
10 刘磊;刘作金;;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常辉;余方圆;;干细胞关节腔内注射修复软骨损伤的研究与进展[A];中国医药教育论坛-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第三届三次理事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3年
2 束礼梅;吕宏英;;rhG—CSF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A];国家级胸部肿瘤治疗护理新进展学习班暨2013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护理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巫贵成;王辉;钟庆;何泽清;邓元明;;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衰竭的初步观察[A];第二届全国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4 侯玉洁;陈长功;王桂明;谷雪;王彦;闫超;;基于UPLC-QTOF-MS的乙型肝炎代谢组学研究[A];第十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5 郭明星;彭珑;张立;刘海玉;高晓燕;;清开灵注射液药物代谢物组学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化学分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晓春;不同来源间质干细胞的分离及多种药物因素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D];江苏大学;2010年
2 史丹;成人脂肪来源Flk-1+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相关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8年
3 龚勇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肺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保护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杨大志;BMP-2/胶原/掺锶羟基磷灰石成骨活性材料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包新杰;移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大鼠脑梗死后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6 司中洲;供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对大鼠移植肝的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李姗霓;受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大鼠异位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机制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8 唐亮;正常和增生牙龈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鉴定及其功能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9 冯曜宇;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转染HGF基因对肝损伤再生的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8年
10 索利敏;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鼻黏膜纤毛上皮细胞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阳;体外培养人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安全性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2 高杨;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肝癌转移的影响及机制的探讨[D];昆明医学院;2011年
3 赵鹏;不同浓度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4 刘莹;肝衰竭患者血清胸腺素β4的检测及临床意义[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5 杨玲玲;大鼠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肝衰竭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6 徐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肾移植免疫耐受的临床初步研究[D];广州医学院;2010年
7 冯德朋;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大鼠的实验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1年
8 钟卫卫;急性肝衰竭小鼠肝组织内质网应激反应及Cyclin D1、HGF受体c-met表达和意义[D];遵义医学院;2011年
9 齐丙迪;第三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同种异体移植受体免疫耐受机制的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1年
10 施鹏旭;肝脏部分切除对肝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120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712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