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预后研究
本文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预后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肝硬化 门静脉血栓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预后
【摘要】:目的1.了解肝硬化并发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2.探索肝硬化患者形成门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3.分析肝硬化并发门静脉血栓患者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入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予以临床诊断的770例肝硬化病例,通过影像学检查筛选出肝硬化并发非恶性门静脉血栓患者共108例,剔除资料不完整4例,失访5例,最终符合肝硬化研究标准及门静脉血栓研究标准并且随访时间≥6个月的肝硬化并发门静脉血栓形成9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作为血栓组。随机选择资料完整同期住院的肝硬化无门静脉血栓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1.详细登记研究对象的人口学资料、基础疾病史及家族史、手术史、肝硬化病因、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检查、临床症状、并发症及治疗方案等,了解肝硬化并发PVT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并随访其转归。2.PVT组与对照组对比分析得出PVT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预后影响,在单因素基础上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影响PVT形成的危险因素。3.根据肝硬化并发PVT患者有无脾切除病史分为脾切除组及非脾切除组,对比分析研究两组临床表现、肝功能评级、实验室指标、并发症、预后等方面,分析肝硬化脾切除术后PVT形成患者的临床特点。4.根据肝硬化并发PVT患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对比分析两组间差异探讨导致肝硬化并发PVT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1.本研究中共770例肝硬化患者,其中并发门静脉血栓形成99例,发病率为12.9%(99/770)。血栓主要累及门静脉主干,其次延伸至肠系膜上静脉。2.PVT组的腹痛、发热、腹水、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0.033,0.041,0.001)。随访期间PVT组死亡29人,病死率为29.3%,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OR=2.02), 提示肝硬化并发PVT患者的死亡风险是肝硬化无PVT患者的2.02倍。3.单因素分析PVT组及对照组显示糖尿病史、脾切除史、曲张静脉硬化剂治疗史、血红蛋白下降、血小板升高存在组间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两组间糖尿病史、脾切除史、曲张静脉硬化剂治疗史、血红蛋白下降有统计学意义(OR=2.244,3.179,2.508,1.013;P=0.039,0.042,0.037,0.020)。4.脾切组患者与非脾切组相比,年龄较轻,病程较长,Child评分及MELD评分较优,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但临床症状、并发症及病死率无差异(P均0.05)。5.PVT患者中死亡组与存活组对比分析,死亡组住院天数延长、Child C级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0.020,均0.05)。结论1.本组肝硬化患者并发门静脉血栓发病率为12.9%;2.肝硬化并发PVT加重临床症状,恶化预后;3.糖尿病史、脾切除史、曲张静脉硬化剂治疗史可能是肝硬化患者形成门静脉血栓的预测因素;4.对于已形成PVT的肝硬化患者而言,肝功能Child C级、住院时间延长是提示死亡预后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肝硬化 门静脉血栓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预后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75.2
【目录】:
- 中英文缩略词表6-8
- 中文摘要8-10
- 英文摘要10-13
- 前言13-16
- 1. 资料与方法16-23
- 1.1 研究对象及来源16
- 1.2 诊断标准16-17
- 1.2.1 肝硬化诊断标准16
- 1.2.2 门静脉血栓诊断标准16
- 1.2.3 肝硬化Child-Pugh分级标准16-17
- 1.2.4 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标准17
- 1.2.5 肝硬化并发症诊断标准17
- 1.3 研究方法17-18
- 1.3.1 研究设计17
- 1.3.2 临床资料收集及分析17-18
- 1.3.3 临床研究终点及随访时间18
- 1.3.4 统计学方法18
- 1.4 一般资料分析18-19
- 1.5 临床资料分析19-23
- 1.5.1 肝硬化病因学19-20
- 1.5.2 肝功能评分20-21
- 1.5.3 临床表现21
- 1.5.4 肝硬化并发症21
- 1.5.5 辅助检查21-22
- 1.5.6 门静脉血栓治疗情况22-23
- 2. 结果23-30
- 2.1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发病率23
- 2.2 门静脉血栓诊断影像学手段23
- 2.3 随访及转归23-24
- 2.4 门静脉血栓分布位置24-25
- 2.5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患者临床特点分析25
- 2.6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25-27
- 2.7 脾切除组与非脾切除组临床特点对比分析27-29
- 2.8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分析29-30
- 3.讨论30-34
- 4.结论34-35
- 参考文献35-39
- 简历39-40
- 致谢40-41
- 综述41-47
- 参考文献45-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萍;刘战丛;史永涛;;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J];医学信息(内·外科版);2009年05期
2 蒋胜昌;郭锦涛;岳德亮;;手术治疗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11例临床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10年01期
3 孙仁海;;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0年42期
4 谭永法;阚和平;陈丽君;田玉伟;;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J];当代医学;2011年17期
5 李博;于彦章;赵华;陈昕;徐涛;时红光;;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诊治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年20期
6 卢翔;张力;;门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J];人民军医;2014年04期
7 李德旭,唐哲,邱新光,杨镇,裘法祖;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机制的研究[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3年03期
8 陆亮;;门静脉高压症手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5年04期
9 刘卓;杜建时;杨津;韩冬梅;;经皮经脾双介入在门静脉血栓形成中诊断及治疗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年02期
10 钱爱民;李晓强;桑宏飞;段鹏飞;朱礼炜;戎建杰;;介入联合手术治疗门静脉血栓形成7例[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桂安萍;陈力;;门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探讨[A];2008年浙江省血管外科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张东萍;周力;陈晓琴;;门静脉血栓形成[A];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2007年消化系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孙丽;罗雁;李宇琛;王静宜;张华瑞;张东;陆伟;;经皮经肝介入溶栓治疗门静脉血栓形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4 孙大军;杜建时;王征;刘卓;;经皮经脾双介入门静脉留置导管溶栓治疗门静脉血栓形成(个例报道)[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5 吴安乐;颜志平;黄求理;柴小民;宋侃侃;施建国;居洁勤;余峰;;机械性血栓粉碎术结合经导管溶栓治疗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A];2008年浙江省放射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陈官明;;门静脉高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7 王茂强;;急性和亚急性肠系膜-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介入诊疗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8 韩国宏;何创业;殷占新;孟祥杰;王建宏;幺立萍;白安强;熊庆春;丁杰;吴开春;樊代明;;多途径综合介入治疗伴有或不伴有海绵样变性的门静脉血栓形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9 周厚荣;;重症患者案例分享[A];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贵州省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诊疗新进展培训班论文汇编[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肝硬化常见并发症[N];保健时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国帅;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2 刘金芝;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预后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3 赵亮;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手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4 邢飞;门静脉高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5 曲仙智;早期全身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脾切除门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D];吉林大学;2013年
6 邹俊;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3年
7 祝峰;兔胆道感染与门静脉血栓形成关系的实验观察[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3年
8 于国锋;门脉高压症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9 王小英;肝硬化脾切除、断流术后并发门静脉系血栓形成——1例报告[D];浙江大学;2003年
10 陈贵进;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相关危险因素及早期预防的疗效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7349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734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