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iTRAQ定量蛋白质组学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血清差异蛋白的鉴定及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09 10:44

  本文关键词:iTRAQ定量蛋白质组学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血清差异蛋白的鉴定及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iTRAQ 定量蛋白质组学 乙肝肝硬化失代偿


【摘要】:背景:乙肝相关性肝硬化失代偿(HBV-DLC)是一个全球性的卫生问题,现在预测HBV-DLC患者预后的主要方法是Child评分和MELD评分。然而,这两种评分标准都有明显的局限性。为了寻找更加准确、可靠的HBV-DLC预后标志物,我们开展了本研究。方法:采用基于同位素标记相对定量和绝对定量技术(iTRAQ)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分析正常、慢性乙型肝炎(CHB)、乙肝肝硬化代偿期(HBV-CLC)、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HBV-DLC)四组样本的血清蛋白表达谱,找出在HBV-DLC患者中异常表达的蛋白。采用ELISA、Western blot技术对质谱结果进行验证,并从中筛选更有价值的候选蛋白,对其进行后续的临床分析。结果:共有437个蛋白被鉴定出来。以Non-HBV-DLC组为对照,有21个蛋白在HBV-DLC患者中是异常表达的,其中包括18个下调蛋白,3个上调蛋白。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文献检索,发现转铁蛋白和SERPINA1蛋白跟HBV-DLC患者预后的关系可能更密切。选取新的血清标本,用ELISA技术对这两个候选蛋白进行验证,发现转铁蛋白和SERPINA1蛋白在血清中的含量均是随着疾病的进展逐渐下降的,这和质谱检测的结果相一致。ROC分析发现转铁蛋白对HBV-DLC患者的诊断较能要高于SERPINA1 (AUC:0.86 vs 0.76, p0.01),提示转铁蛋白可能跟HBV-DLC患者预后的关系更大。因此,选择转铁蛋白用于后续的研究与验证。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也发现了血清转铁蛋白的水平随着疾病的进展逐渐下降。对新的]HBV-DLC队列进行研究发现,血清转铁蛋白在HBV-DLC死亡组的水平要显著低于HBV-DLC存活组(p 0.01)。ROC分析提示转铁蛋白对HBV-DLC死亡患者的预测较能和MELD评分相似(AUC:0.80 vs 0.72, p=0.13)。结论:HBV-DLC患者的死亡或和血清转铁蛋白的下降有关。本研究提示基于iTRAQ标记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在HBV-DLC预后标志物的研究中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iTRAQ 定量蛋白质组学 乙肝肝硬化失代偿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12.62;R575.2
【目录】: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5-6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0
  • 前言10-11
  • 1 材料与方法11-21
  • 1.1 材料11-13
  • 1.2 方法13-21
  • 1.3 统计方法21
  • 2 结果21-29
  • 2.1 蛋白质鉴定及相对定量21-25
  • 2.2 ELISA检测候选蛋白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25-27
  • 2.3 Western Blot验证转铁蛋白在血清中的表达27
  • 2.4 转铁蛋白在CHB、HBV-LC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27-28
  • 2.5 ELISA检测转铁蛋白在HBV-DLC亚群中的表达水平28-29
  • 3 讨论29-32
  • 参考文献32-35
  • 文献综述35-41
  • 参考文献39-41
  • 致谢41-42
  •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学术活动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学军;药物蛋白质组学与药物发现[J];生理科学进展;2002年03期

2 孙颖,张阳德;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J];医学与哲学;2002年10期

3 ;“人类重大疾病的蛋白质组学研究”项目启动[J];医药世界;2002年04期

4 顾祖维;蛋白质组学[J];卫生毒理学杂志;2003年01期

5 蒋爱华 ,张梅;蛋白质组学:概念、技术及其在眼科的应用[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3年04期

6 ;蛋白质组和蛋白质组学[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3年04期

7 ;为在国际蛋白质组学研究上占有一席之地 记中国蛋白质组学首届学术大会[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4年01期

8 修瑞娟;微血管医学与蛋白质组学[J];中国微循环;2004年02期

9 王天生,孙虹;蛋白质组学在耳鼻咽喉科研究的应用[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4年02期

10 张敬军;蛋白质组学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学军;;蛋白质组学—药物发现的新途径[A];中国药理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第一部分)[C];2002年

2 曾嵘;夏其昌;;蛋白质组学的国内外进展[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3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曾嵘;夏其昌;;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一些体会[A];中国蛋白质组学首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4 石荣;程刚;贺福初;;线粒体蛋白质组学研究概述[A];中国蛋白质组学首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5 严顺平;孙卫宁;张敏华;苏维埃;汤章城;;应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研究水稻抗盐机理[A];中国蛋白质组学首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6 张国林;陈子s,

本文编号:8199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8199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e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