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例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征、风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本文关键词:314例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征、风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点、风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4年间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314例完整的临床病例,分析其导致肝损的用药种类、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风险因素及预后等。结果(1)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纳差、乏力、黄疸、发热等,临床分型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引起DILI的药物中抗肿瘤药、抗微生物用药(包括抗结核药)及中药位居前三位。其中抗肿瘤药以阿糖胞苷、三氧化二砷及环磷酰胺为主;抗微生物用药以美罗培南、伏立康唑及氟康唑多见;中枢神经系统及精神类药品中以奥氮平致病作用最为显著。用药方式多为联合用药。而联合用药以抗肿瘤药联合抗微生物用药为主。(2)肥胖、低蛋白血症、总胆红素升高者更易出现胆汁淤积型/混合型损伤(P=0.000);肝细胞损伤型和胆汁淤积型/混合型患者的性别、有无基础肝病、有无糖尿病、血液系统疾病、AST水平无明显差异。年龄较大、伴随基础肝病及临床分型为胆汁淤积/混合型的患者容易发生重度DILI(P0.05);性别、低蛋白血症与DILI严重程度无关。白蛋白≤28g/L(P=0.0008)、AST≥2ULN(P=0.0075)是预后的危险因素。(3)所有病例中出现影像学检查结果异常的共有64例(20.38%),表明药物性肝损伤最主要是引起实验室检查的异常,如肝酶、胆红素等,只有少部分会出现影像学的改变,这种情况多见于病程晚期或合并其他肝脏疾病。(4)大部分DILI预后较好。性别、是否发生黄疸及临床分型对预后无影响(P0.05)。(5)伴随血液系统疾病的139例患者中全部为肝细胞损伤型。好转93例,恶化46例,性别、ALT值、总胆红素升高、贫血与预后无关(P值分别为0.3、0.15、、0.2、0.1),年龄≥60岁、AST≥3ULN、ALP≥2ULN、GGT≥2ULN、白蛋白28g/L、N%≥50%、E%≥3%的患者预后较差(P值分别为0.008、0.001、0.007、0.04、0.01、0.005、0.003)。(6)共有255例患者获得RUCAM评分,RUCAM值8分:6例;RUCAM值在6-8分之间:100例;RUCAM值在3-5分之间:133例;RUCAM值在1-2分之间:16例。结论通过本研究发现,肥胖、低蛋白血症、总胆红素升高者更易出现胆汁淤积型/混合型损伤;白蛋白≤28g/L、AST≥2ULN是预后的危险因素。伴随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中,年龄≥60岁、AST≥3ULN、ALP≥2ULN、GGT≥2ULN、白蛋白28g/L、N%≥50%、E%≥3%的患者预后较差。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 临床特征 预后 风险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75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0
- 前言10-13
- 1 资料与方法13-16
- 1.1 一般资料13
- 1.2 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型13-14
- 1.3 严重程度分级14-15
- 1.4 统计学分析15-16
- 2 结果16-25
- 2.1 人口学资料16-17
- 2.2 可疑药物17-18
- 2.3 临床特征18-19
- 2.4 实验室检查19
- 2.5 临床分型19-20
- 2.6 影像学检查20-21
- 2.7 预后21-22
- 2.8 血液系统疾病DILI分析22-24
- 2.9 RUCAM评分24-25
- 3 讨论25-27
- 4.结论27-28
- 参考文献28-31
- 文献综述31-41
- 参考文献37-41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41-42
- 附录42-45
- 致谢45-46
- 个人简历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月箫;谷灿立;田中伟;;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06年08期
2 姚强德;;浅述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和治疗[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7年02期
3 周钰;范一宏;吕宾;;26例急性重症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分析[J];浙江医学;2008年12期
4 黄福利;;药物性肝损伤病人126例临床分析[J];齐鲁医学杂志;2009年05期
5 ;药物性肝损伤诊断的评估[J];河南医学研究;2009年03期
6 祖可佳;张立洁;常静;孟欣;;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病理分析[J];航空航天医药;2009年10期
7 李平;谢同柄;;132例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0年01期
8 崔自慧;;265例药物性肝损伤探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07期
9 何晴霞;;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年12期
10 白文元;刘娜;;药物性肝损伤的防范与思考[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雪飞;张长法;王前山;杜斌;;综合分析药物性肝损伤3226例[A];第十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周钰;范一宏;吕宾;俞林峰;;急性重症药物性肝损伤27例临床分析[A];中国中西医结合第十九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3 王晓丽;虞朝辉;厉有名;;65例重症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4 王晓丽;虞朝辉;厉有名;;65例重症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分析[A];2007年浙江省消化系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5 宋震亚;;药物性肝损伤的防范[A];2012年浙江省内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陈成伟;;药物性肝损伤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7 邵颖;陈海平;李敏;王惠吉;;48例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分析[A];第十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周光德;赵景民;潘登;杨建法;赵雨来;张玲霞;;药物性肝损伤100例临床病理分析[A];第六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暨第九届全军军事病理学学术会议、第五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9 周光德;赵景民;张玲霞;孙艳玲;潘登;杨建法;赵雨来;;药物性肝损伤100例临床病理分析[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任晓非;许建明;;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回顾性调查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中心主任医师 邢卉春;药物性肝损伤应急对策[N];健康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白毅;药物性肝损伤危害严重[N];中国医药报;2014年
3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感染疾病科 马安林;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发病多[N];保健时报;2007年
4 武汉附属协和医院 童巧霞邋(副教授);药物性肝损伤知多少[N];家庭医生报;2008年
5 北京佑安医院主任医师 金瑞;药物性肝损伤治疗五法[N];大众卫生报;2010年
6 记者 胡德荣;长期服药患者要监测肝功能[N];健康报;2012年
7 曙光医院 王灵台 教授;怎样防治药物性肝损伤[N];上海中医药报;2005年
8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郑杨;吃药超两种小心肝损伤[N];健康时报;2008年
9 吴一福;我国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发病率上升[N];中国医药报;2007年
10 辽宁 主任医师 王振坤;“老药罐”不会发生肝损伤吗[N];家庭医生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云;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旭东;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研究及诊断标准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2 邱玲;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特点及其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王雯雯;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分析[D];复旦大学;2013年
4 郑艺兰;247例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分析[D];延边大学;2015年
5 赵晗;腺苷受体介导的cAMP信号通路在对乙酰氨基酚致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作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6 李华清;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因素及临床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7 姚云洁;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分析[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8 张华;314例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征、风险因素及预后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9 褚克昙;药物性肝损伤38例临床分析系[D];浙江大学;2009年
10 张海荣;158例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314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831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