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共生菌E.coli对肠道感染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本文关键词:肠道共生菌E.coli对肠道感染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更多相关文章: 共生菌 E.coli 感染过程 共同进化 体质量 实验小鼠 组织损伤程度 基因敲除小鼠 代谢产物 dextran
【摘要】:正炎症可以引起机体的代谢紊乱,导致体质量明显减轻,机体严重消耗。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共同进化,为宿主提供有益的代谢产物;宿主的活动也会改变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对宿主本身产生影响。然而,人们对肠道微生物的认识还远远不够,肠道微生物在损伤和感染过程中的作用也不清楚。基于此,作者研究了肠道共生菌E.coli O21:H~+Lnc-DC在损伤和感染过程中对肠道的保护作用,以及介导对疾病耐受及控制损伤。
【关键词】: 共生菌;E.coli;感染过程;共同进化;体质量;实验小鼠;组织损伤程度;基因敲除小鼠;代谢产物;dextran;
【分类号】:R574
【正文快照】: 炎症可以引起机体的代谢紊乱,导致体质量明显减轻,机体严重消耗。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共同进化,为宿主提供有益的代谢产物;宿主的活动也会改变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对宿主本身产生影响。然而,人们对肠道微生物的认识还远远不够,肠道微生物在损伤和感染过程中的作用也不清楚。基于此,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FischettiVA…,邵华;外源性蛋白在革兰阳性共生菌表面的表达[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1995年01期
2 张慧;潘玲燕;金青青;朱燕;程东庆;;红曲共生菌的分离和鉴定[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年10期
3 薛宝燕,程新胜,陈树仁,魏重生;昆虫共生菌研究进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4年03期
4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宏宇;;蛴螬肠道共生菌分子多态性研究[A];植物保护与现代农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谭周进;肖启明;谢丙炎;杨宇红;冯兰香;;昆虫内共生菌及其传病毒相关GroEL蛋白[A];第三届湖北湖南植保农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黄武仁;牛黎明;韩冬银;张方平;符悦冠;张敬宝;;螺旋粉虱体内共生菌研究[A];第三届全国生物入侵大会论文摘要集——“全球变化与生物入侵”[C];2010年
4 聂炎炎;杨汝德;廖晓寰;文钰;;西藏“雪莲”共生菌的分离与特性研究[A];第三届“益生菌、益生元与健康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季英华;程兆榜;史文琦;周彤;林玲;黄建丽;周益军;;灰飞虱体内共生菌Wolbachia的groEL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洪晓月;;内共生菌Cardinium在中国叶螨地理种群中的分布以及对叶螨生殖调控作用的研究[A];江苏省昆虫学会第十二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吕仲贤;俞晓平;陈建明;郑许松;徐红星;陶林勇;;褐飞虱体内共生菌种群及其与抗性水稻品种的关系[A];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中国昆虫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8 金桂华;任顺祥;邱宝利;Muhammad Z Ahmed;;烟粉虱内共生菌初步研究[A];第二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张珏锋;陈建明;陈列忠;何月平;;类酵母共生菌的营养学功能及其与褐飞虱致害性及抗药性形成的关系[A];粮食安全与植保科技创新[C];2009年
10 李素春;张爵玉;陈建平;孙效年;;泰山1号线虫大量繁殖工艺研究[A];杀虫微生物[C];199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大鹏;松树蜂Sirex noctilio与其共生菌Amylostereum areolatum对寄主树木的协同危害作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2 王国超;褐飞虱体内类酵母共生菌的营养功能及其分子基础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义婷;烟粉虱隐种内共生菌种类多样性分析及其优势共生菌对烟粉虱生长发育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5年
2 张雪洲;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棉花棉蚜及体内共生菌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张瑛;蝉科昆虫内共生菌的分布规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王瑶;飞虱类虫草共生菌分类地位及共生真菌多样性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5 李献辉;黑豆蚜Aphis fabae Scopoli与其体内共生菌胞相互关系的生态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6 周岩岩;不同寄主对灰飞虱种群体内共生菌和取食行为影响的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2年
7 张义强;蜜蜂肠道共生菌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8 魏中琦;两株共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D];扬州大学;2014年
9 王伟;四株共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10 李帅;三株昆虫共生菌的活性代谢产物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541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854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