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性细胞因子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炎性细胞因子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溃疡性结肠炎 白介素 白介素 白介素 白介素
【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L-17、IL-23、IL-22、IL-11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道黏膜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5年1月于南方医院消化科就诊的活动期UC患者40例,缓解期UC患者15例,健康对照组15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上述70例入选者肠黏膜活检组织中IL-17、IL-23、IL-22、IL-11的表达与分布。进一步收集40例经规范化治疗并且定期随访的活动期UC患者,根据规范化治疗2月后内镜下黏膜愈合情况分为黏膜愈合良好组和预后欠佳组,比较上述细胞因子在两组间治疗前肠道黏膜中的表达。结果活动期UC患者肠黏膜组织IL-17、IL-23、IL-22、IL-11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缓解UC组和健康对照组(分别为0.0727±0.0037 vs 0.0354±0.0243 vs 0.0330±0.0045;0.1407±0.0068 vs 0.0865±0.0051 vs 0.0442±0.0137;0.0522±0.0045 vs 0.0259±0.0063 vs 0.0115±0.0061;0.0479±0.0022 vs 0.0365±0.0024 vs 0.0232±0.0009)(P0.05)。IL-17、IL-23、IL-22在肠黏膜中表达水平随疾病活动度增加而增加(分别为:0.0545±0.0072 vs 0.0786±0.0051 vs 0.0847±0.0197;0.1112±0.0046 vs 0.1480±0.0089 vs 0.1644±0.0190;0.0307±0.0063 vs 0.0548±0.0071 vs 0.0719±0.0056)(P0.05)。IL-17、IL-23、IL-22、IL-11表达水平,与内镜下活动度分级均呈正相关(P0.05),其中IL-17、IL-22表达水平,与病理组织学分级亦呈正相关(P0.05)。此外,各炎性细胞因子相互之间的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IL-17高表达组的黏膜愈合欠佳率(66.67%)较低表达组(25.00%)的显著增高(P0.05)。结论 IL-17、IL-23、IL-22、IL-11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发展中均发挥一定作用,可一定程度上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IL-17的表达水平可能对短期治疗后黏膜愈合的预后预测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白介素 白介素 白介素 白介素
【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2012B050600020)
【分类号】:R574.62
【正文快照】: 免疫异常常被认为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重要因素,是UC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其中,细胞因子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尤其是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之间的失衡是目前UC研究的热点[1]。IL-23与IL-17作为IL-23/IL-17轴最主要的促炎细胞因子,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既往文献报道IL-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发明;尼古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J];国外医药(合成药 生化药 制剂分册);2000年05期
2 王传文;溃疡性结肠炎与血清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检测的临床价值[J];河北医药;2000年06期
3 陈现彬,梁玉玲,马伟,王传文;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4 沈旭东,凌贞,马爱英;吸烟与溃疡性结肠炎[J];人民军医;2000年02期
5 魏玮;4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诊治体会[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6 闫伯君;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7 宋海波,陈万强,李虎林;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9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2000年01期
8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改变及意义[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11期
9 魏禄浩;溃疡性结肠炎26例综合治疗体会[J];临床荟萃;2001年11期
10 郑红斌;溃疡性结肠炎全球发病情况比较[J];中华消化杂志;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燕明;柯晓;;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何伟;;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A];全国中医外治发展论坛暨全国第六次中医外治学术年会与技术展示论文集[C];2009年
3 吴林峰;蔡建庭;;溃疡性结肠炎129例临床分析[A];2005年浙江省消化系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4 许建明;韩玮;;安徽地区溃疡性结肠炎住院病人的多中心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5 杨大平;杨敏;;溃疡性结肠炎的肛门直肠动力检测及评价[A];2007年贵州省消化内镜诊疗及消化系疾病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6 李达周;文晓冬;张捷;;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76例疗效观察[A];中国中医药学会建会20周年学术年会专辑(下)[C];1999年
7 杜立阳;刘悦;刘艳;宗士群;;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八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吕永慧;汪运鹏;;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与治疗的若干问题探讨[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八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ATSUSHI SAKURABA;TOSHIRO SATO;MAKOTO NAGANUMA;YUICHI MOROHOSHI;KATSUYOSHI MATSUOKA;NAGAMU INOUE;HIROMASA TAKAISHI;HARUHIKO OGATA;YASUSHI IWAO;TOSHIFUMI HIBI;王志民;;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吸附分离对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常规治疗和强化治疗的非双盲前瞻随机性初步研究[A];中医肛肠理论与实践——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大会暨二零一零年中医肛肠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张学义;孙平;刘进兰;;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A];中国肛肠病研究心得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魏鑫;溃疡性结肠炎难预防[N];保健时报;2004年
2 记者 胡蔓、通讯员 高翔;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初步查明[N];湖北日报;2004年
3 高翔 黎昌政;溃疡性结肠炎与基因有关[N];经济参考报;2004年
4 窦青;经常腹泻 当心溃疡性结肠炎[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5 江春;甲硝唑可治溃疡性结肠炎[N];医药经济报;2006年
6 柑露;怎样应对溃疡性结肠炎[N];大众卫生报;2008年
7 同济医院 姜元喜 许树长 副主任医师;溃疡性结肠炎饮食预防是关键[N];上海中医药报;2008年
8 袁虎;患溃疡性结肠炎要重调养[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朱晓京 胡晓震;干细胞治疗溃疡性结肠炎[N];沈阳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慕欣 王雪敏 魏平;溃疡性结肠炎:要诊断 先排查[N];医药经济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凤鸽;食醋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预防作用及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赵芯梅;溃疡性结肠炎分子标志物的筛查和发病机制的初步探讨[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3 史济华;中国汉族人群溃疡性结肠炎的候选基因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4 张英剑;多药耐药基因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王再见;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肠易激样症状的作用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陈宏辉;不同肠道益生菌株治疗急性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的作用及其机制[D];中南大学;2007年
7 柳越冬;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分期及综合治疗方案的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6年
8 刘敬军;中西医结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分析和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9 陈曦;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在大鼠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动态表达及中药肠康颗粒的干预作用[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崔熠;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粪便乳杆菌种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黏膜ARE结合活性与HO-1表达的变化[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王亮;硫氧还蛋白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及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雷蕾;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巨细胞病毒感染情况及抗病毒治疗对其影响的Meta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魏妮;通过表达数量性状座位分析确定我国溃疡性结肠炎易感基因及其功能[D];第四军医大学;2014年
5 詹大琴;内镜下阑尾开口炎与溃疡性结肠炎炎症严重程度的关系[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6 周旭贤;低分子肝素对轻中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D];江苏大学;2016年
7 于志坚;溃疡性结肠炎菌群变化对肠上皮细胞TLRs表达影响[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8 荆琼珊;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联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对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价值[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9 孟雪萍;溃疡性结肠炎103例临床分析[D];兰州大学;2016年
10 古丽米热·阿尔肯;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048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904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