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sST2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预测价值的荟萃分析
本文关键词:血清sST2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预测价值的荟萃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吉林大学》 2015年
血清sST2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预测价值的荟萃分析
周环宇
【摘要】: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血清可溶性ST2(solubleST2,sST2)水平变化与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预后情况之间的内在关系,探讨sST2对慢性心衰预后的预测价值,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方法:以ST2、心力衰竭、预后为检索词,检索MEDLIN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等数据库,搜索相关文献,进行阅读、筛选、评价,提取相关数据,选用软件STATAMP13.0for MAC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根据标准及排除标准,,共纳入8篇研究文献,总样本量共计6869名心衰患者,meta分析显示:异质性检验表明各研究间具有显著异质性,应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统计量显示在未排除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HR=1.36,95%CI1.23~1.50,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高水平sST2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不良预后具显著的相关性;排除其他影响因素后,HR=1.17,95%CI1.07~1.26,结果表明sST2的高水平与慢性心衰预后不良存在相关性的同时,也提示高浓度的sST2可能是影响CH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敏感性分析说明结果相对稳定可靠。而Begg's检验和Egger's检验表明不存在发表偏倚。 结论: 1、血清sST2的高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不良预后存在的预测价值; 2、血清高水平的sST2可能为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3、监测血清中sST2水平变化对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41.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益铭;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00年05期
2 冯燕,张科林;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心脏杂志;2000年05期
3 赵世峰,沈洪,计达;生长激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0年05期
4 张赛丹,廖旺,李慧颖;从库恩的科学进步模式看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变化[J];疾病控制杂志;2004年01期
5 田芳英;慢性心力衰竭及自我护理[J];护理研究;2004年05期
6 李黔云,余群;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60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4年02期
7 陈世德,陶新智,伍伟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内皮功能和纤溶功能的研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4年04期
8 陈世德,陶新智,伍伟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荟萃;2004年13期
9 李敏;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04年S1期
10 马晓静,张兴华,邵建华,朱兴雷,唐元升,许法运;慢性心力衰竭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细胞因子释放部位的对比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美齐;罗秀英;孙仁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干预效果观察[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蒋凤荣;;实验性慢性心力衰竭中氧化相关基因及信号分子的观察[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3 贺桦;许顶立;刘彦波;屠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4 刘晓方;杨震;;细胞因子网络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变化及其意义[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5 凌锋;沈法荣;黄抒伟;俞蔚;陈建明;王志军;陈旭娇;;慢性心力衰竭综合治疗的临床观察[A];2004年浙江省心血管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6 李艳;于卫刚;兰丽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分析[A];第四届全国心功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7 于浩;;一氧化氮与血管紧张素Ⅱ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变化及相互关系[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8 温霞;赵兴胜;徐峰;付二团;贺文帅;苏布道;马之嘉;;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病因、治疗和预后变化[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9 唐艳红;包明威;杨波;张艳;张炳山;周青;陈金玲;黄从新;;抗心肌纤维化治疗家兔慢性心力衰竭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八次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康晓凤;张健;吕蓉;李峥;;慢性心力衰竭自我管理:概念分析与现象学描述[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春生;[N];民族医药报;2003年
2 朱荻;[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5年
3 莎吉丹·斯拉木 热比亚·阿不里米提;[N];民族医药报;2007年
4 胡大一;[N];健康报;2004年
5 ;[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6 周宁人;[N];大众卫生报;2007年
7 李军;[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8 湖南省汉寿县人民医院 彭锋;[N];中国医药报;2009年
9 夏洪平 张步升 张楠;[N];健康报;2005年
10 刘彦兵;[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丽娜;慢性心力衰竭尿液蛋白标记物的筛选、鉴定及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2 朱秋玲;基于复杂网络技术的慢性心力衰竭证治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杜智勇;代谢组学方法评价慢性心力衰竭代谢重构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4 吴晓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干细胞动员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姚耿圳;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构建与评价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刘尊齐;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伊璠;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治规律及临证经验数据挖掘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4年
8 任培华;养心康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连榅林;Adropin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10 付治卿;腺相关病毒介导肌浆网钙ATP酶基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犬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勤;1990、2000、2010年重医附属二医院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药物治疗回顾性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2 李喜元;天津市某单中心心力衰竭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3 王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多因素分析[D];苏州大学;2011年
4 韩光翡;慢性心力衰竭与心肌损伤标记物关系的初步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9年
5 杨建波;通瘀化痰法结合康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D];新疆医科大学;2009年
6 李霞;183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中贫血的临床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7 周艳;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周康复运动治疗的临床观察[D];中南大学;2007年
8 沈桂彬;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骨桥蛋白的临床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9 吕园园;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改变与心电活动异常的临床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2年
10 李涛;补气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水泛证)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血清sST2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预测价值的荟萃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56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35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