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硬化斑块超声表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颈动脉硬化斑块超声表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天津医科大学》 2014年
颈动脉硬化斑块超声表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
高跃华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颈动脉硬化斑块超声表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2011年6月-2012年1月间经过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患者,共107例,年龄在40-75岁(平均年龄61±3.2岁),其中男性67例,女性40例。将入选患者按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组18例、冠状动脉中度狭窄组36例、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组53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回声类型及形态,进而分析颈动脉硬化斑块超声表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相关性。 结果:1.对颈动脉斑块检出情况比较: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组与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比较,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均显著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中度狭窄组与重度狭窄组比较,无显著增高,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各组颈动脉斑块中软斑出现情况比较: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组与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比较,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均显著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狭窄组与重度狭窄组比较,无显著增高,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各组颈动脉斑块中混合斑出现情况比较: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组与中度狭窄、重度狭窄组相比,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均显著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中度狭窄组与重度狭窄组相比,、重度狭窄组显著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各组颈动脉混合斑及软斑出现情况比较: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组与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相比,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均显著增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中度狭窄组与重度狭窄组相比,重度狭窄组显著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5.颈动脉斑块积分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关系(t=6.093,P0.05)。 结论:冠状动脉硬化程度越重,病人颈动脉软斑及混合斑的发生率越高。颈动脉斑块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测冠状动脉硬化程度,而颈动脉出现软斑及混合斑的不稳定性,预示着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风险相应增加。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43.5;R445.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桦;;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的临床价值[J];广西医学;2010年09期
2 蒋柳结,潘勇康,王秀琳,时彩红;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3年06期
3 华扬;刘蓓蓓;凌晨;段春;刘强;缪中荣;李慎茂;凌锋;;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狭窄50%~69%和70%~99%诊断准确性的评估[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6年05期
4 张越,危红丽,蔡江涛,杨涛,孙涛;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及血流图对移植肾检测的价值[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刘兰;黄岚;;心血管危险因素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超声评价的意义[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7年01期
6 张爱宏;;颈动脉超声检查方法及诊断分析[J];上海医学影像;2009年02期
7 朱加聪;尹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影像特征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年02期
8 汪奇;钱蕴秋;刘丽文;张海滨;张军;朱霆;周晓东;秦静;;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脑梗死患者颈总动脉管壁运动的初步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7年01期
9 易蕊;牛会敏;刘军;熊江;王娟;;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狭窄外科治疗中的价值[J];中国临床医生;2010年08期
10 申丹丹;陈康宁;;颈动脉狭窄的诊断[J];中国卒中杂志;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玉霞,李从铸,黄海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能量显像在卵巢癌早期诊断中价值[J];癌变.畸变.突变;2004年01期
2 刘锋;;B超对上消化道穿孔的超声评价[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周其京;梁永雄;王颖艺;陈淑莲;;肝内钙化灶的超声表现与鉴别诊断[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李图苓;张颖;汪效萍;;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7年04期
5 雷声鸣;童燕燕;林继平;;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盆腔淤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J];安徽医学;2011年07期
6 章晓平;杨斌;孟庆欣;;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无水酒精治疗巧克力囊肿的价值[J];安徽医学;2011年08期
7 陈于;;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148例临床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8 柴红霞;;B超小囊肿穿刺效果分析[J];北方药学;2012年06期
9 张竹君;张正贤;泮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闭合性肾损伤的体会[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10 王岳锋;支绍钢;;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漏诊原因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珂珂;兰莉;李惠敏;胡元平;;肾上腺肿瘤声像图特点与病理的相关性[A];2009年“临床诊断和治疗新进展研究”暨“全国肿瘤病理诊断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振杰;高启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软组织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探讨[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肌肉骨骼系统超声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刘丽萍;高启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腋窝肿大淋巴结诊断价值探讨[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肌肉骨骼系统超声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周祖荣;;胆道蛔虫症的超声诊断[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5 田鹏;杜毅力;;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在血管壁运动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展望[A];2010年贵州省医学会超声学分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舒大翔;;铁路沿线职工在健康体检中的腹部超声检查结果分析[A];2010年贵州省医学会超声学分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吴荣敏;;经阴道超声监测不孕症妇女卵泡发育及内膜生长[A];2007年贵州省医学会超声学分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8 韩兴权;万登敏;刘玲;付强;;超声在肝外胆管结石定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A];2007年贵州省医学会超声学分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9 文新瑜;;B型超声诊断脐带绕颈的应用[A];第二十二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五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10 张霞;卓忠雄;;经直肠超声检查诊断前列腺增生[A];2009’中国西部地区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喆;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在动脉重构检测中的初步应用[D];山东大学;2010年
2 何炜;高强度聚焦超声非热效应损伤兔肝VX2肿瘤机制及影像—病理对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陈明丽;超声定量分析方法评价肝纤维化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张军;CT血管造影及灌注成像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流动力学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吕敏;中老年自然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现况调查暨传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6 张俊华;颈部淋巴结超声图像分析与应用[D];复旦大学;2007年
7 王杰超;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定量评价颈总动脉弹性的实验及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8 李林森;基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急性脑梗死血瘀证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9 辛群;超声技术在腹主动脉瘤瘤壁运动和组织特性研究中的应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10 卢涛;光声技术在生物医学成像中的应用基础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洋;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颈总动脉血管弹性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线滟;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定量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弹性的临床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3 邵为民;放射性核素阴囊显像在精索静脉曲张术后精液参数改善的预测价值[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4 姜涛;评价彩超与X线钼靶对乳腺癌分层研究中的诊断价值[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5 董彧杰;鼻咽部超声成像及其解剖基础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6 闫晶;超声心动图对三尖瓣成形术患者右心功能的评价[D];吉林大学;2011年
7 赵晓静;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不同类型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李湘;降脂消斑片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痰热血瘀证的临床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潘莹莹;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早期弹性改变[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曾兰芬;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不同证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晓英,张静;E-Tracking技术判定高脂血症颈动脉血管病变的应用价值[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2期
2 黄福气;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01年03期
3 张波,赵宝珍;二维彩色多普勒对颈动脉狭窄手术及介入治疗效果的评价[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11期
4 陆中智;;颈动脉斑块超声应用(附200例报告)[J];广西医学;2007年09期
5 马俐;吴曙粤;;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治新进展[J];广西医学;2008年02期
6 王敏忠,刘雪平,张镛,孙虹,王凤焰,金超,孔华富;经颅彩色双功超声诊断脑动脉狭窄与脑血管造影的对比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1年03期
7 陈芷若;经颅多普勒临床应用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1年04期
8 莎仁高娃;姜颖;楼慧萍;;高频超声对糖尿病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9年07期
9 华扬,郑宇,凌晨,段春,张蕾,王力力,刘玉梅,周瑛华;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狭窄和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4年02期
10 季宏;卞茸文;娄青林;仲肇舒;朱建一;解雨春;;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危险因素及与相关炎症标记物水平的关系[J];陕西医学杂志;2007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Fisher M.;Paganini-Hill A.;Martin A.;赵正卿;;颈动脉斑块病理学:血栓、溃疡和卒中的发病机制[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2005年07期
2 周俊山;姜建东;;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6年01期
3 金玉华;张晓玲;;前列腺素E_1治疗老年性颈动脉斑块临床疗效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06年08期
4 白民刚;谷刚;张桂英;汲广成;石永贵;;川山化瘀胶囊对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年11期
5 杨淑;刘江;;高血压调控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临床意义[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年22期
6 吴伟;;颈动脉斑块形态学易损性的临床评价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0年31期
7 赵雩卿;霍白鸽;吕楠;;健康体检颈动脉斑块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2年03期
8 石宁;;颈动脉斑块形成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探讨[J];包头医学;2012年03期
9 方志荣 ,陈庆华;颈动脉斑块内出血与狭窄处流速的关系[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4年03期
10 宋长曌;邓汝荣;程遥;徐显林;陈三民;王道伟;;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与颈动脉斑块数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磊;王亮;董强;于晓燕;许嗣漪;;颈动脉斑块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的初步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2 赵春华;;超声药物透入法对颈动脉斑块及椎动脉供血影响[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会议指南[C];2010年
3 吴德云;刘迎春;高宗恩;唐天萍;杨志杰;李敏;;脑卒中高危人群空腹血糖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研究[A];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C];2013年
4 张鹏飞;吴伟;张运;苏海军;姚桂华;张梅;;斑块体积压缩率用于颈动脉斑块弹性力学特征评价和缺血性脑血管事件预测[A];第九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宋达琳;康维强;滕金龙;李梅;;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颈动脉斑块与循环标记物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6 刘恒方;;颈动脉斑块的相关基因研究进展[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7 张晓菁;黄品同;寇红菊;田新桥;孙海燕;王小同;;立普妥对颈动脉斑块生物力学影响的初步研究[A];第二届长三角超声医学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张晓菁;黄品同;寇红菊;李世岩;;立普妥对颈动脉斑块生物力学影响的初步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胡晓飞;金笑平;王凤;倪红;王灵芝;王皖芬;李卫玲;朱敏;胡培阳;;基质金属蛋白酶-7血清水平及其基因-181A/G多态性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A];2011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王皖芬;金笑平;;基质金属蛋白酶-8C-799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关系[A];2011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詹建;[N];健康时报;2009年
2 华东医院血管外科 崔佳森 副主任医师;[N];上海中医药报;2009年
3 ;[N];吉林农村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韩轶鹏;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炎性标志物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2 王庆军;与不同临床症状相关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高分辨MRI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3 巩祖顺;动脉粥样硬化中几丁质酶3样蛋白1的组织学表达及干预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磊;颈动脉斑块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的初步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成勇;不同类型的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基质金属蛋白酶的相关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3 范晓娟;颈动脉斑块的长轴与短轴力学特性及其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预测价值[D];山东大学;2011年
4 张婧;颈动脉斑块高分辨磁共振成像的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5 黄竹航;个体化健康教育对颈动脉斑块形成患者高危因素的干预研究[D];广东药学院;2012年
6 张文跃;不稳定颈动脉斑块脑梗死患者的炎症相关因子水平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7 史新秀;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斑块特征与血脂的相关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彭斌;颈动脉斑块形成与临床常见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9 康天保;影像检查及分析颈动脉斑块性状与脑梗死的关系研究[D];延安大学;2013年
10 王军;应变和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价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斑块长轴力学特征的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颈动脉硬化斑块超声表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45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64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