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1.《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2013)要点
本文关键词: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要点:
1. 高血压的定义及流行情况;
2. 如何早期发现、确诊高血压;
3. 高血压患者需要做的化验检查项目。
2.1 血压是怎样形成的
2.2 高血压的定义
2.3 高血压易患对象
2.4 我国高血压的流行状况
2.5 如何早期发现、确诊高血压
2.6 高血压患者需要做哪些实验室检查
3 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
要点:
1.
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高盐膳食、超重/肥胖、过量饮酒、长期精神紧张、吸烟、体力活动不足等。控制危险因素,可预防或延缓高血压的发生;
2. 高钠低钾摄入是我国高血压人群的特点。
3.1 高钠、低钾膳食
3.2 超重/肥胖
3.3 过量饮酒
3.4 精神长期过度紧张
3.5 吸烟
3.6 体力活动不足
3.7 高血压发病不可逆的危险因素 年龄和遗传因素。
4 高血压的危害
要点:
1. 高血压加重动脉硬化的进展,导致心脑肾靶器官损害;
2.
高血压常见的并发症是脑卒中、心脏病、肾脏病、外周血管病、眼底病。70%的脑卒中和50%的心肌梗死与高血压有关。高血压并发症有“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寿命;
3. 中国是脑卒中高发区,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人数是心肌梗死的5倍。
4.1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和临床并发症
⑴心脏
⑵脑
⑶肾脏
⑷血管
⑸眼
⑹哪些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发生靶器官损害和临床并发症
⑺高血压并发症的后果与负担
4.2 心血管病总体危险评估
4.2.1 半定量法
4.2.2 心血管病总体危险定量估算(评分表法)
5 高血压的治疗
5.1 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要点:
1.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治疗高血压的基础,应长期坚持;
2.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
3. 合理膳食,重点是限制钠盐摄入、限制总热量和营养均衡;
4. 控制体质量,减肥不如防肥,已超重/肥胖者要科学减肥。
5.1.1合理膳食
5.1.2 控制体质量
5.1.3 戒烟限酒
5.1.4 适量运动
5.1.5 心理平衡
5.1.6 关注睡眠
5.1.7 高血压患者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5.2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常识
要点:
1. “降压是硬道理”:早降压早获益,长期降压长期获益,,降压达标将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风险降到最低,最大获益;
2. 降压药的用药原则:小剂量开始,优先应用长效制剂,联合用药;个体化;
3. 血压控制的目标:一般高血压低于140/90mmHg,老年高血压低于150/90mmHg;
4. 血压达标时间:一般患者用药后4~12周内达标,高龄、冠状动脉或双颈动脉严重狭窄及耐受性差的患者达标时间应适当延长;
5.
常用降压药有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及单片复方制剂(SPC),均可用于高血压初始和维持治疗,但各有其特点和适应证;
6. 高血压患者应长期治疗和定期随访。
5.2.1 降压的益处
5.2.2 用药原则
5.2.3 理想降压药的标准
5.2.4 血压控制的目标
5.2.5 降压药的种类与作用特点
5.2.6 降压药的联合应用
5.2.7 降压药应用的时机与调整
5.2.8 难治性高血压
5.2.9 长期治疗和定期随访
5.2.10 药物的不良反应
5.3 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的处理
5.3.1 血脂异常
5.3.2 肥胖
5.3.3 高尿酸血症
5.3.4 抗血小板治疗(高凝状态)
5.3.5 高血压合并糖代谢异常
5.4 高血压并发症的处理
5.4.1 伴冠心病
5.4.2 伴脑卒中
5.4.3 伴肾脏疾病
5.5 特殊人群高血压的处理
要点:
1.
儿童高血压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肥胖是儿童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治疗重在生活方式改善。儿童时期养成的好习惯能终生受益;
2. 老年高血压有其特点,降压治疗从小剂量开始,平稳降压,避免血压降得过急过快,用药前后测量坐立位血压,防止体位性低血压;
3.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者常伴有高血压,应控制体质量,睡眠时用口腔矫正器或无创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必要时外科手术。
5.5.1 儿童高血压
5.5.2 老年高血压
5.5.3 妊娠期高血压
5.5.4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6 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
要点:
1.
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是防控高血压的良好形式;患者要有主人翁意识,积极参加自我管理小组,学习高血压防治知识,交流经验,提高防治效果;
2. 中青年患者要加强高血压自我管理。
6.1 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方式和内容
6.2 家庭自测血压
要点:
1. 建议高血压患者定期进行家庭自测血压,了解自己的血压水平;还可以鉴别“白大衣性高血压”和发现“隐蔽性高血压”;
2. 推荐使用经国际标准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为保护环境,应逐步淘汰水银血压计;
3.
初诊或血压未达标及血压不稳定的患者,应每日早晚各测1次,每次测量3遍;连续测量7d,取后6d血压的平均值作为治疗决策的参考。如血压达标且稳定的患者则每周自测1d,早晚各1次。
6.2.1 特点
6.2.2 仪器
6.2.3 测量程序
6.2.4 诊断阈值与治疗目标值
6.2.5 临床应用指征
6.2.6 哪些情况不提倡家庭自测血压
7 高血压的认识误区
要点:
1. 目前对高血压存在很多的认识误区,必须澄清这些错误观念,科学规范地防治高血压;
2. 广大患者要识别伪科学,防止上巫医假药的当,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遵医嘱用药。
7.1 高血压常见的认识误区
7.1.1 防控高血压是个人的问题
7.1.2 高血压诊断概念不清
7.1.3 凭感觉用药,根据症状估计血压高低
7.1.4 不愿意过早服药
7.1.5 降压治疗,血压正常了就停药
7.1.6 单纯依靠药物,忽视生活方式改善
7.1.7 只服药,不看效果
7.1.8 自行购药服用
7.1.9 靠输液治疗高血压
7.1.10 血压降得越快、越低越好
7.1.11过分关注血压数值与精神紧张
7.1.12 自己在家中测量的血压不准确
7.1.13 相信“灵丹妙药”可根治高血压
7.1.14 迷信保健品、保健仪器的降压作用
7.1.15 过分信任天然药降压
7.2 识别伪科学
8 健康宣传顺口溜
9 指南的推广与效果评估
附录1 常用降压药
附录2 固定配比复方制剂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2013)编写]
(注:该指南刊登于《中华高血压杂志》2013年第12期。建议和推荐大家查阅学习全文。阅读和下载该指南全文的方法:在网络搜索里输入“中国高血压杂志”,即可找到杂志提供的免费阅读或下载的该指南全文,)
2014.3.4
本文关键词: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84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48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