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因子IL-37、GM-CSF、CRP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7-03-20 15:02
本文关键词:炎症因子IL-37、GM-CSF、CRP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由脂质代谢紊乱和炎症反应相互作用的一个慢性病理过程。白细胞介素-37(Interleukin-37,IL-37)为新近发现的一种抗炎因子,可表达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泡沫细胞中,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可由斑块处的炎细胞分泌,通过促进血管的新生导致斑块不稳定,从而促进AS病变的发展。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的炎症反应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过程密切相关,特别是在不稳定斑块内,CRP的炎症活动更为明显。通过观察IL-37、GM-CSF、CRP等炎症因子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探讨这些炎症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稳定性的关系,证实这些炎症因子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于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住院患者43例,并根据动脉血管彩色超声结果将病例组分为不稳定斑块组(A组)12例、稳定性斑块组(B组)31例;同时纳入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21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有无吸烟史、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H)、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CR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mia,Hcy)等资料;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血清中的IL-37、GM-CSF表达水平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人口学资料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43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7例。患者年龄40-79岁,平均(60.12±10.95)岁。健康对照组21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4例。患者年龄36-78岁,平均(55.9±11.18)岁。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对照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χ2值分别为-1.16、0.076,P0.05)。不稳定性斑块组(A组)患者12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2例。患者年龄45-79岁,平均(63.83±12.3)岁。稳定性斑块组(B组)31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5例。患者年龄40-77岁,平均(58.68±10.24)岁。A组和B组及对照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对照组相关生化指标比较两组间TC、TG、HDL、LD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或t值分别为-0.479、-1.43、-0.758、-0.085,P0.05)。两组间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动脉粥样硬化组同型半胱氨酸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023,P0.05)。3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对照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IL-37、GM-CSF、CRP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4.705、-3.025、-4.547,P0.05)。4各组间炎症因子水平比较A、B组分别于对照组比较,IL-37、GM-CSF、CRP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GM-CSF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30,P0.05),IL-37、CRP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016、-1.814,P0.05)。结论:IL-37、GM-CSF、CRP炎症因子及Hcy均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过程,GM-CSF水平升高和不稳定性斑块有着密切关系,其结果有助于早期诊治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发现并干预不稳定性斑块以减少斑块脱落所致的心、脑等重要器官及肢体栓塞的发生。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 不稳定斑块 白细胞介素37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C反应蛋白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43.5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9
- 英文缩写9-10
- 前言10-11
- 材料与方法11-13
- 结果13-15
- 附表15-18
- 讨论18-24
- 结论24
- 参考文献24-29
- 综述 IL-37在动脉粥样硬化中作用与机制的研究进展29-40
- 参考文献36-40
- 致谢40-41
- 个人简历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戴锦娜;尹然;陈晓辉;毕开顺;;苦碟子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西北药学杂志;2006年02期
2 康维强;宋达琳;郭新贵;李梅;滕金龙;任国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管因子与冠状动脉斑块特征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年11期
本文关键词:炎症因子IL-37、GM-CSF、CRP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79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5795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