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血清胱抑素C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左室肥厚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5 18:05

  本文关键词:血清胱抑素C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左室肥厚的相关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研究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及左室肥厚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这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高血压患者并发症的监测提供有价值的生物标记物。 方法:收集我院住院的2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严格排除糖尿病、肿瘤性疾病、合并感染、继发性高血压等疾病,以及口服ACEI或ARB类降压药的患者,最终按照Cockcroft-Gault公式计算筛选出肌酐清除率≥80ml/min的患者206例进行血清胱抑素C及其余生化指标的测定。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所有入选对象进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的测量,并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根据左心室质量指数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将最终入选的20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按以下3种方式分组:(1)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组(C-IMT增厚组,n=84),颈动脉内中膜正常组(C-IMT正常组,n=122);(2)左心室肥厚组(LVH组,,n=61),非左心室肥厚组(非LVH组,n=145);(3)单独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组(n=55),单独左心室肥厚组(n=32),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合并左心室肥厚组(n=29),单纯高血压组(n=90)。分别分析血清胱抑素C水平在各组中的变化,并进一步分析其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左室质量指数的关系来研究其与左室肥厚、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之间的临床关系。将收集的所有数据都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1.颈动脉IMT增厚组s-CC水平显著高于颈动脉IMT正常组(P<0.01)。2.与颈动脉IMT的相关分析:颈动脉IMT与s-CC、BMI、Cr、LDL-C呈正相关(P均<0.05)。3.以颈动脉IMT为应变量与各指标做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LDL-C、s-CC是颈动脉IMT的独立危险因素(β值分别为0.488、0.406,P<0.01)。4.s-CC与颈动脉IMT的偏相关分析:由于有研究表明s-CC随年龄升高而增加,为避免年龄的影响,在调整年龄进行偏相关分析中,s-CC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5.LVH组s-CC水平显著高于非LVH组(P<0.01)。6. LVH组与非LVH组:当调整年龄、BMI、TC、TG、HDL-C、LDL-C、Cr危险因素后,经多元回归分析s-CC与IVST (β=0.167, P<0.01), LPWT (β=0.187, P<0.05)及LVMI (β=0.245,P<0.01)仍呈正相关。7.将206个EH患者分为以下4组:单纯高血压组、C-IMT增厚合并LVH组、单独C-IMT增厚组、单独LVH组。比较各组间s-CC水平:C-IMT增厚合并LVH组、单独C-IMT增厚组、单独LVH组的s-CC水平均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单独C-IMT增厚组与单独LVH组的s-CC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独C-IMT增厚组与C-IMT增厚合并LVH组比较s-CC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独LVH组与C-IMT增厚合并LVH组比较s-CC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1.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其预测指标。2.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其预测指标。
【关键词】:胱抑素C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左室肥厚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44.1
【目录】:
  • 前言4-5
  • 中文摘要5-8
  • Abstract8-14
  • 英文缩略词14-15
  • 第1章 绪论15-17
  • 第2章 文献综述17-30
  • 2.1 血清胱抑素 C 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相关性研究进展17-25
  • 2.1.1 引言17-18
  • 2.1.2 高血压左室肥厚与胱抑素 C18-20
  • 2.1.3 胱抑素 C 参与左室肥厚的病理途径20-23
  • 2.1.4 国内外研究临床现状23-24
  • 2.1.5 小结24-25
  • 2.2 血清胱抑素 C 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进展25-30
  • 2.2.1 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25-27
  • 2.2.2 胱抑素 C 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途径27-28
  • 2.2.3 国内外研究进展28-29
  • 2.2.4 小结29-30
  • 第3章 资料和方法30-33
  • 3.1 研究对象30-31
  • 3.2 研究方法31-32
  • 3.3 统计学方法32-33
  • 第4章 结果33-36
  • 第5章 讨论36-44
  • 5.1 对胱抑素 C 的认识36-37
  • 5.2 血清胱抑素 C 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其预测指标37-39
  • 5.3 血清胱抑素 C 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其预测指标39-42
  • 5.4 仅 C-IMT 增厚组、仅 LVH 组、高血压合并 C-IMT 增厚兼 LVH 组、单纯高血压组各组间血清胱抑素 C 水平的比较42-44
  • 第6章 结论44-45
  • 参考文献45-54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54-55
  • 致谢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丹丹;关立克;;胱抑素C与动脉粥样硬化[J];吉林医学;2011年36期

2 孙磊;杨志健;贾恩志;;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1年12期

3 黄蔡华;彭绍蓉;;高血压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心室重构的相关性[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年09期

4 杨静;张晓红;李从圣;聂开政;;胱抑素C与高血压颈动脉IMT的关系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2年02期

5 舒瑛;唐家荣;;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0年05期

6 刘亚斌;刘俊;;胱抑素C与心血管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0年06期

7 陈琳;鹿庆华;王光允;张书敏;杜贻萌;魏峰涛;王永梅;王荣;;组织蛋白酶S、K和胱抑素C在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大鼠左心室重构中的表达[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年05期

8 胡晓晟,吕俊朸;高血压左室肥厚和心肌间质纤维化[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4年05期

9 陈湘桂;林英忠;;胱抑素C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2009年08期

10 张雨;李振山;;心周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4年13期


  本文关键词:血清胱抑素C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左室肥厚的相关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75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675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3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