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26例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发布时间:2017-04-12 07:02

  本文关键词:26例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了解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9月至2015年9月初诊HP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资料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26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2例,男:女=1.17:1。中位年龄16.5岁(0.4~86岁)。26例患者中,5例为原发性,21例为继发性。原发性HPS患者中位年龄为:2岁,平均年龄为(4.74±4.835)岁;继发性HPS患者中位年龄为31岁,平均年龄为(32.87±25.555)岁;继发性HPS中,继发于感染者人数最多76.19%(16/21),其中EB病毒感染6例(37.5%),真菌感染3例(18.75%),杜氏利什曼原虫感染3例(18.75%)。继发于淋巴瘤者占19.05%(4/21)。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96.15%),脾大(65.38%),肝脏肿大(38.46%),出血(19.23%),淋巴结肿大(19.23%)和皮疹(15.38%)。实验室检查结果中,以血细胞减少"g2系(100%)和谷草转氨酶升高(92.31%)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谷丙转氨酶升高(80.77%),铁蛋白升高(90.91%),白蛋白降低(69.23%),纤维蛋白原降低(53.85%),乳酸脱氢酶升高(46.15%),总胆红素升高(42.31%),甘油三酯升高(30.77%)。骨髓可见噬血现象者占69.57%。血细胞中位数值:WBC:1.37(0.41~11.25×109),HB:85(46~147)g/L,PLT:37(1~250×109)。各诊断指标的阳性率以发热(96.15%)和脾大(65.38%)最高。26例患者中,10例病情好转出院,16例病情恶化死亡,死亡:存活=1.6:1。5例原发性HPS患者,死亡4例,病死率为80%;21例继发性HPS患者,死亡12例,病死率为57.14%。总病死率为61.54%。死亡组和存活组血象、转氨酶、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胆红素、铁蛋白、乳酸脱氢酶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HPS起病急,病情凶猛、进展快,死亡率高,若患者临床为持续性发热、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表现为血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纤维蛋白原降低、甘油三脂升高时,应考虑HPS可能,可进一步完善骨髓穿刺术、铁蛋白、乳酸脱氢酶、可溶性CD25、NK细胞活性等检测,及早明确诊断及治疗。2.初诊时,患者血象、转氨酶、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胆红素、铁蛋白、乳酸脱氢酶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无关。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 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临床特征 实验室检查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5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前言9-13
  • 1.1 HPS分类9
  • 1.2 HPS的发病率9-10
  • 1.3 发病机制10-11
  • 1.4 治疗11-13
  •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13-14
  • 2.1 研究对象13
  • 2.2 研究方法13
  • 2.2.1 评估的主要项目包括:13
  • 2.3 统计学处理13-14
  • 第三章 结果14-18
  • 3.1 一般资料14
  • 3.2 病因分析14
  • 3.3 临床表现14
  • 3.4 实验室检查14-15
  • 3.5 HPS2004诊断标准中各诊断指标的阳性率15-16
  • 3.6 死亡组和存活组各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16-17
  • 3.7 治疗17
  • 3.8 转归17-18
  • 第四章 讨论18-24
  • 第五章 结论24-25
  • 参考文献25-28
  • 个案报道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28-34
  • 参考文献32-34
  • 英文缩略词名词对照表34-36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36-37
  • 致谢3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宝玺,赵雪,吕彦双,郭稳捷;噬血细胞综合征二例[J];中国小儿血液;2000年04期

2 吴梓梁;噬血细胞综合征[J];中国小儿血液;2000年05期

3 吴梓梁;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年04期

4 章洁,朱会英,李颂文;小儿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诱发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年10期

5 薛嘉泓 ,何舒杰;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J];福建医药杂志;2001年06期

6 石建莉,顾婷婷,周臻会;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J];山东医药;2003年10期

7 李强;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年01期

8 王友军;噬血细胞综合征4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年03期

9 李亚彬;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2例报告[J];新医学;2003年01期

10 王昕昕;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附9例报告)[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旖旎;王昭;王晶石;田莉萍;陈皙;;糖化铁蛋白在诊断获得性噬血细胞综合征中意义的探讨[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2 王昭;王旖旎;吴林;岑溪南;李渤涛;宁丰;段学章;李娟;;多中心72例噬血细胞综合征诊疗分析[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3 程艳丽;郝国平;王晓欢;常虹;王丽;;28例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征及死亡相关因素分析[A];第十一届山西省血液病学术年会暨国家级及山西省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4 罗春芳;徐晓军;汤永民;沈红强;钱柏芹;;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A];2007年浙江省儿科学、小儿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曹兆华;;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分析[A];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16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王晶石;王昭;杨凌志;吴林;;获得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合并肝功能损害的临床分析[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7 张爱珍;梁应蕊;吕军;代丽;;感染性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罗春芳;徐晓军;汤永民;沈红强;钱柏芹;;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A];2007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汤永民;;噬血细胞综合征发病机制及其诊疗研究进展[A];浙江省免疫学会第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罗春芳;徐晓军;汤永民;沈红强;钱柏芹;;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A];浙江省免疫学会第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步伟;环境污染引发噬血细胞综合征增多[N];江苏科技报;2009年

2 通讯员 冯瑶 记者 杨丽佳;一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获救[N];健康报;2010年

3 湘雅医院 李湘民;长期发热应警惕噬血细胞综合征[N];大众卫生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俊平;62例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陶品武;血液灌流治疗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疗效分析[D];浙江大学;2015年

3 刘艳芳;噬血细胞综合征21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4 吕莹;26例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分析[D];兰州大学;2016年

5 卢礼兰;成人噬血细胞综合征86例临床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6 王文英;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D];兰州大学;2012年

7 夏琦;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8 胡科跃;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D];浙江大学;2013年

9 许英君;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个案报道及文献综述[D];郑州大学;2013年

10 张家奎;小剂量IL-2对获得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治疗[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26例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09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3009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4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