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静脉内导管溶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13 10:05

  本文关键词:静脉内导管溶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比较静脉内置管溶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和单纯抗凝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近期疗效、肺栓塞发生例数,出血发生率、两法治疗的住院的时间长短、尿激酶用量,并评价治疗后12个月的效果,为我科开展的CDT溶栓和单抗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准确的临床实证依据。方法:选取晋城大医院介入科2011年1月到2015年2月收治的103例DV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均为单下肢深静脉血栓且无抗凝溶栓禁忌。所有患者皆是首次发病,两侧肢体比较,可见患血栓一侧的肢体明显的肿胀、疼痛、皮温高、腓肠肌挤压实验阳性等表现。经静脉造影确诊后,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静脉内置管溶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法和单纯抗凝溶栓法治疗方案和费用。因CDT溶栓法费用高、溶栓期间需要制动、术中及置管期间接受放射线照射,所以患者可以综合多方面的因素,需自愿选择CDT溶栓或单抗溶栓。其中65例患者接受CDT溶栓;38例患者接受单抗溶栓。CDT溶栓患者中,男31例,女性DVT患者34例,年龄分布在14-74岁,平均年龄在56.0岁。单抗溶栓患者中,男16例,女性DVT患者22例,年龄分布在30-81岁,平均年龄在61.0岁。103例患者中,CDT溶栓左下肢发病患者为42例,右下肢发病患者为22例,单抗溶栓左下肢发病患者为25例,右下肢发病患者为16例;入组患者血栓均分布在股、髂静脉等近段血管内。103例患者中平均发病时间为2.5天。以患者出院时及12个月随访的治疗有效率、患侧肢体周径差变化,进行疗效评价。以肺栓塞(PE)发生率、出血等并发症评估两组治疗的安全性,并同时比较两组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尿激酶总用量。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cdt溶栓治疗单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65例、单抗溶栓患者38例,两疗法患者的性别、患肢分布、年龄、病程、周径差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两法具有可比性。2.疗效分析2.1有效率比较:出院时cdt溶栓治疗有效率达到75.4%,单抗溶栓治疗有效率仅为55.3%(2c=4.459,p=0.035)。12个月随访cdt溶栓有效率达到78.5%,单抗溶栓治疗有效率下降为47.4%,(2c=10.484,p=0.001)。cdt溶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抗溶栓。2.2不同疗法周径差比较2.2.1大腿、小腿测量点健患侧周径差: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可知:治疗前后大腿、小腿平均周径差有差异(f=91.68、p0.001)、(f=233.02、p0.001),出院时、12个月周径差无统计学差异、但均与治疗前有差异、治疗后周径差缩小,提示两法治疗有效、效果稳定;两疗法大腿、小腿平均周径差有差异(f=11.74、p=0.001)、(f=7.82、p=0.006),cdt溶栓患者的平均周径差小于单抗溶栓患者,提示cdt溶栓效果好于单抗溶栓。由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可知:出院时cdt溶栓较单抗溶栓患者大腿、小腿平均周径差下降量更多,下降速度更快;12个月随访,cdt溶栓较单抗溶栓患者大腿、小腿平均周径差下降量更显著,下降速度更快。由边际均数交互图可知:出院时两法大腿、小腿周径差均显著下降。cdt溶栓在12月随访时大腿改善较平稳,差值进一步下降,而单抗溶栓12月随访较出院时差值呈上升趋势。12月随访两法小腿改善均呈稳步下降趋势。2.3平均住院时间及尿激酶用量cdt溶栓平均住院时间(14.0±3.00)天,单抗溶栓为(20.50±4.50)天,cdt溶栓较单抗溶栓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z=7.595,p0.001)。cdt溶栓尿激酶总用量(260.0±35.00)×104u/天,单抗溶栓(350.0±120.00)×104u/天,cdt溶栓较单抗溶栓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z=6.319,p0.001)2.4肺栓塞(pe)发生率CDT溶栓法无肺栓塞发生(0/65),单抗溶栓法肺栓塞发生率是23.7%(9/38)。CDT溶栓在预防肺栓塞的治疗上明显优于单抗溶栓。2.5并发症CDT溶栓法溶栓期间并发症的相关发生率为13.8%,出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4.6%;单抗溶栓法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21.1%;出血的并发症方面,CDT溶栓明显低于单抗溶栓(2c=6.792,P=0.009)。结论:(1)静脉内导管溶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治疗效果确切,住院时间短,有效降低并发症等特点。(2)在抗凝、溶栓治疗过程中,下腔静脉滤器很好的拦截血栓,致命性肺栓塞发生大大减少,安全系数大大提高。(3)静脉内导管溶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治疗下肢DVT,为血栓的治疗开拓了新思路,应该推广到临床工作中。
【关键词】:置管溶栓 腔静脉滤器 深静脉血栓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43.6
【目录】:
  • 中文摘要6-9
  • 英文摘要9-13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13-14
  • 前言14-16
  • 1 资料和方法16-22
  • 1.1 研究对象16
  • 1.2 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标准16
  • 1.3 患者纳入标准16-17
  • 1.4 排除标准17
  • 1.5 治疗方法17-19
  • 1.6 治疗期间临床观察19-20
  • 1.7 疗效观察20-22
  • 1.8 统计学处理22
  • 2 结果22-29
  • 2.1 一般情况22-23
  • 2.2 疗效分析23-28
  • 2.3 平均住院时间及尿激酶用量28
  • 2.4 肺栓塞(PE)发生率28
  • 2.5 并发症28-29
  • 3 讨论29-31
  • 3.1 DVT治疗的核心内容29-30
  • 3.2 DVT 与 IVCF 植入30
  • 3.3 溶栓药物的选择及剂量控制30
  • 3.4 DVT与CDT30-31
  • 4 结论31-33
  • 参考文献33-37
  • 综述37-45
  • 参考文献43-45
  • 附录45-50
  • 致谢50-51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51
  • 个人简历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鉴涛;陈捚;秦委委;;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4年06期

2 胡大一,王明生,贾三庆,王乐丰,杨明,李田昌,王雷;冠状动脉内超声溶栓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1年03期

3 冯琦琛;赵军;;导管直接溶栓技术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8年05期

4 董富山;曹会存;姜喜锋;王子亮;李天晓;;腔内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医药论坛杂志;2008年08期

5 李福东;周兴明;常西海;;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5例观察[J];山东医药;2014年17期

6 刘宗明,高峰,林贵军,胡世文,刘爱贤,贾继明;动静脉内联合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附40例报道)[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4年05期

7 宫殿博;;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探讨[J];实用全科医学;2006年04期

8 安玉珍;;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国内治疗研究现状[J];河北医药;2006年06期

9 龙梅;;县级医院开展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的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1年17期

10 李妙娥;刘晶晶;;介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护理[J];北方药学;201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唐黎明;马玉亮;孙一峰;王国华;黄洪亮;;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导管直接溶栓治疗[A];2012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侯玉芬;郝清智;;急性肢体动脉栓塞临床溶栓抗凝与中医药治疗[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周围血管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徐晗;;早期介入溶栓治疗脑梗塞的研究[A];中国医药教育论坛-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第三届三次理事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3年

4 乔占瑞;董秋菊;杜寿龙;袁长玲;薛亚军;;丹红注射液配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80例观察[A];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王林君;韩伟;娄尧强;孟路阳;王晓栋;王松茂;金晔;;置管溶栓联合可回收腔静脉滤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A];2008年浙江省血管外科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李云波;李雪梅;杨丽霞;齐峰;郭瑞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院前溶栓与院内溶栓的对比分析研究[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王晓栋;陈旭明;韩伟;张强;孟路阳;娄尧强;王林君;;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附24例报告[A];2007年浙江省周围血管外科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胡大一;溶栓治疗注意禁忌症[N];保健时报;2007年

2 上海交通大学仁济医院心内科 何奔 万方;心梗 溶栓与介入如何选择[N];健康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朱国旺;溶栓、介入如何选择[N];中国医药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慕欣;ACS溶栓和抗栓治疗新视点[N];医药经济报;2010年

5 崔大涛;根据病情选择心肌再灌注措施[N];中国医药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凯;改良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系列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2 周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rt-PA溶栓治疗预后影响因素分析[D];苏州大学;2015年

3 夏友传;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评价[D];皖南医学院;2015年

4 李伟;静脉内导管溶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5 张春光;置管溶栓联合腔内血管成形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6 曹烈权;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不同给药途径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7 唐敬敬;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早期预后分析[D];暨南大学;2012年

8 张开华;置管溶栓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应用[D];南昌大学;2012年

9 黄琼;医疗保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的疗效和出血并发症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10 江选飞;影响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D];苏州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静脉内导管溶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22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3622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7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