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金磁微粒层析对原发性高血压候选易感基因分型及其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4 20:47
原发性高血压是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致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与该疾病相关或易感基因的研究备受关注。检测原发性高血压的易感基因可以发现潜在的疾病风险,以便及早采取治疗措施,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罹患重大心脑血管疾病(如脑卒中)的风险。目前,基因分型的方法包括PCR-RFLP、荧光PCR、基因测序和基因芯片等检测技术,这些技术操作步骤复杂,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临床样本检测周期较长。本研究选择原发性高血压候选易感基因ACE(I/D)和AGTR1(A1166C)为研究对象,结合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PCR扩增体系和侧向流层析技术,建立了一种快速的基因分型方法称为T-ARMS-LFA,用以检测评估原发性高血压患病风险。该方法将四条引物加入一个PCR反应管中,对应一个层析试纸条的判读,便可实现对单核苷酸多态性(AGTR1)或者基因缺失(ACE),实现基因准确分型。与金标准基因测序方法相比,检测结果符合率为100%。针对ACE(I/D)基因分型,检测灵敏度是25 ng,对于AGTR1(A1166C)的基因分型,检测灵敏度是10 ng。以建立的T-ARMS-LFA对中国西北地区13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18...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高血压概述
1.1.1 高血压简介
1.1.2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理生理学
1.1.3 原发性高血压的分子遗传学
1.2 基因多态性检测方法概述
1.2.1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1.2.2 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1.2.3 DNA微阵列技术
1.2.4 Sanger测序法
1.3 金磁微粒概述
1.3.1 金磁微粒的合成
1.3.2 金磁微粒的应用
1.4 论文立题依据及主要工作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创新点
第二章 ACE和AGTR1阳性质控体系的建立
2.1 实验原理
2.2 实验材料
2.2.1 主要试剂
2.2.2 试剂的配制
2.2.3 仪器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克隆引物的设计
2.3.2 目的基因组DNA片段的制备
2.3.3 基因克隆
2.3.4 阳性质控体系的验证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2.4.1 克隆引物的设计
2.4.2 目的基因组DNA片段的制备
2.4.3 基因克隆
2.4.4 阳性质控体系的验证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ACE及AGTR1基因多态性检测方法的建立
3.1 实验原理
3.2 实验材料
3.2.1 主要试剂
3.2.2 主要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引物设计
3.3.2 引物筛选
3.3.3 基因分型方法的建立
3.3.4 引物浓度的优化
3.3.5 退火温度的优化
3.3.6 循环数的优化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1 特异性引物的设计
3.4.2 特异性引物的筛选
3.4.3 基因分型方法的建立
3.4.4 引物浓度的优化
3.4.5 退火温度的优化
3.4.6 循环数的优化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CE及AGTR1基因多态性检测方法的评价
4.1 实验原理
4.2 实验材料
4.2.1 试剂
4.2.2 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准确性评估
4.3.2 重复性评估
4.3.3 灵敏度评估
4.3.4 临床样本评估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1 准确性评估
4.4.2 重复性评估
4.4.3 灵敏度评估
4.4.4 临床样本评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ACE及AGTR1基因型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5.1 研究对象
5.2 实验原理
5.3 实验材料
5.3.1 试剂
5.3.2 仪器
5.4 实验方法
5.4.1 临床样本的收集
5.4.2 ACE(I/D)及AGTR1(A1166C)基因多态性检测
5.4.3 统计学分析
5.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5.1 对照组和原发性高血压组基线水平的比较
5.5.2 ACE(I/D)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分析
5.5.3 AGTR1(A1166C)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分析
5.6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A1166C多态性与不同民族原发性高血压关系的相关性研究[J]. 李文霞,皇甫卫忠,梁开坚,韦瑞富,吴祖茂,吴运辉,叶华.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9(06)
[2]原发性高血压的基因机制-RAAS系统基因多态性[J]. 韩姗,丛洪良.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7(02)
[3]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1166C多态性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研究[J]. 李庆祥,朱晓玲,张宇清,李玉玲,颜红兵,吴海英,刘国仗. 中国综合临床. 2006(01)
[4]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和冠心病的相关研究[J]. 张奎星,刘同宝,徐秋霞,朱鼎良,黄薇.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5(08)
[5]继发性高血压[J]. 佟万仁,咸力明. 人民军医. 2003(01)
[6]DMSO对PCR扩增反应的影响[J]. 徐葵,邱志明,汪晓英.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1(01)
硕士论文
[1]生理—心理—伦理综合诊疗模式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评价[D]. 许慧艳.郑州大学 2019
[2]当归—川牛膝水煎剂及各组分对SHR血压及ET-1、NO、VEGF和MMP-9的影响[D]. 王莉.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9
本文编号:3643482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高血压概述
1.1.1 高血压简介
1.1.2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理生理学
1.1.3 原发性高血压的分子遗传学
1.2 基因多态性检测方法概述
1.2.1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1.2.2 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1.2.3 DNA微阵列技术
1.2.4 Sanger测序法
1.3 金磁微粒概述
1.3.1 金磁微粒的合成
1.3.2 金磁微粒的应用
1.4 论文立题依据及主要工作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创新点
第二章 ACE和AGTR1阳性质控体系的建立
2.1 实验原理
2.2 实验材料
2.2.1 主要试剂
2.2.2 试剂的配制
2.2.3 仪器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克隆引物的设计
2.3.2 目的基因组DNA片段的制备
2.3.3 基因克隆
2.3.4 阳性质控体系的验证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2.4.1 克隆引物的设计
2.4.2 目的基因组DNA片段的制备
2.4.3 基因克隆
2.4.4 阳性质控体系的验证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ACE及AGTR1基因多态性检测方法的建立
3.1 实验原理
3.2 实验材料
3.2.1 主要试剂
3.2.2 主要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引物设计
3.3.2 引物筛选
3.3.3 基因分型方法的建立
3.3.4 引物浓度的优化
3.3.5 退火温度的优化
3.3.6 循环数的优化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1 特异性引物的设计
3.4.2 特异性引物的筛选
3.4.3 基因分型方法的建立
3.4.4 引物浓度的优化
3.4.5 退火温度的优化
3.4.6 循环数的优化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CE及AGTR1基因多态性检测方法的评价
4.1 实验原理
4.2 实验材料
4.2.1 试剂
4.2.2 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准确性评估
4.3.2 重复性评估
4.3.3 灵敏度评估
4.3.4 临床样本评估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1 准确性评估
4.4.2 重复性评估
4.4.3 灵敏度评估
4.4.4 临床样本评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ACE及AGTR1基因型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5.1 研究对象
5.2 实验原理
5.3 实验材料
5.3.1 试剂
5.3.2 仪器
5.4 实验方法
5.4.1 临床样本的收集
5.4.2 ACE(I/D)及AGTR1(A1166C)基因多态性检测
5.4.3 统计学分析
5.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5.1 对照组和原发性高血压组基线水平的比较
5.5.2 ACE(I/D)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分析
5.5.3 AGTR1(A1166C)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分析
5.6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A1166C多态性与不同民族原发性高血压关系的相关性研究[J]. 李文霞,皇甫卫忠,梁开坚,韦瑞富,吴祖茂,吴运辉,叶华.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9(06)
[2]原发性高血压的基因机制-RAAS系统基因多态性[J]. 韩姗,丛洪良.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7(02)
[3]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1166C多态性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研究[J]. 李庆祥,朱晓玲,张宇清,李玉玲,颜红兵,吴海英,刘国仗. 中国综合临床. 2006(01)
[4]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和冠心病的相关研究[J]. 张奎星,刘同宝,徐秋霞,朱鼎良,黄薇.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5(08)
[5]继发性高血压[J]. 佟万仁,咸力明. 人民军医. 2003(01)
[6]DMSO对PCR扩增反应的影响[J]. 徐葵,邱志明,汪晓英.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1(01)
硕士论文
[1]生理—心理—伦理综合诊疗模式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评价[D]. 许慧艳.郑州大学 2019
[2]当归—川牛膝水煎剂及各组分对SHR血压及ET-1、NO、VEGF和MMP-9的影响[D]. 王莉.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9
本文编号:36434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364348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