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对颈动脉狭窄与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影像学诊断及临床价值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18 17:32
目的:探究分析磁共振成像对颈动脉狭窄与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影像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从颈动脉狭窄与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中抽选33例,对患者采取磁共振成像检查,检查方法选择质子密度加权成像、T1WI增强成像、T2WI加权成像、双翻转T1加权成像、三维时间飞跃法成像、扩散加权成像等。同时,将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磁共振成像诊断结果。结果:易损斑块脂核大小、脂核/斑块面积等明显大于稳定斑块,纤维帽厚度明显小于稳定斑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斑块面积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磁共振成像诊断准确率为90. 91%,纤维帽检出率90. 59%,脂质核检出率87. 50%,斑块内出血检出率95. 00%,斑块钙化检出率94. 74%,均与金标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通过磁共振检查能够更好地判断患者颈动脉狭窄情况,并且分析粥样硬化斑块组成成分,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全面的消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2 结果
2.1 两种不同诊断方式颈动脉狭窄程度比较:
2.2 两种不同诊断方式斑块成分对比:
2.3 稳定斑块与易损斑块磁共振成像诊断: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轻中度血管狭窄重构模式与斑块易损性的高分辨磁共振研究[J]. 杨倩,张杨,黎海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7(18)
[2]单、双侧颈动脉出血性斑块磁共振影像特征对比[J]. 崔园园,陈潇祎,马露,卢明明,姚国恩,杨家斐,赵锡海,蔡剑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7(04)
[3]磁共振成像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与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诊断价值[J]. 孟志霞,谭卫锋,张亮.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11)
[4]磁共振成像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诊断价值[J]. 阿力木·吾甫尔,买买提吐尔·克力木,张小宁.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6(01)
[5]磁共振成像技术对颈动脉狭窄和斑块易损性的诊断价值[J]. 孙翾,顾敦星. 山西医药杂志. 2016(20)
[6]磁共振成像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诊断价值探讨[J]. 王振奎,李红.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24)
[7]CT血管造影评价颈动脉易损性斑块与症状性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价值[J]. 孙翾,顾敦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03)
[8]MRI与CT对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对比分析[J]. 杨育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09)
本文编号:3692753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2 结果
2.1 两种不同诊断方式颈动脉狭窄程度比较:
2.2 两种不同诊断方式斑块成分对比:
2.3 稳定斑块与易损斑块磁共振成像诊断: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轻中度血管狭窄重构模式与斑块易损性的高分辨磁共振研究[J]. 杨倩,张杨,黎海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7(18)
[2]单、双侧颈动脉出血性斑块磁共振影像特征对比[J]. 崔园园,陈潇祎,马露,卢明明,姚国恩,杨家斐,赵锡海,蔡剑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7(04)
[3]磁共振成像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与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诊断价值[J]. 孟志霞,谭卫锋,张亮.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11)
[4]磁共振成像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诊断价值[J]. 阿力木·吾甫尔,买买提吐尔·克力木,张小宁.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6(01)
[5]磁共振成像技术对颈动脉狭窄和斑块易损性的诊断价值[J]. 孙翾,顾敦星. 山西医药杂志. 2016(20)
[6]磁共振成像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诊断价值探讨[J]. 王振奎,李红.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24)
[7]CT血管造影评价颈动脉易损性斑块与症状性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价值[J]. 孙翾,顾敦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03)
[8]MRI与CT对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对比分析[J]. 杨育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09)
本文编号:36927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369275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