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温肾法对改善CKD4-5期非透析患者脾肾阳虚型贫血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25 05:40
目的:探究健脾温肾法对慢性肾脏病(CKD)CKD4-5期脾肾阳虚型肾性贫血(renal anemia,R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选取60例从2018年1月至2018年11月来至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或住院部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采用随机的方法将病例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30例予重组人促红素、多糖铁复合物胶囊、饮食宣教等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30例予西医基础治疗+健脾温肾方。疗程为2月,观察贫血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数目(RBC)、红细胞压积(HCT)、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血清铁蛋白(SF)、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善情况,评价健脾温肾方对CKD4-5期非透析脾肾阳虚证患者贫血的临床疗效。结果:1、疾病疗效比较:治疗2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情况:治疗组总有效率93.4%,对照组总有效率76.7%。经秩和检验,两组间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2、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后神疲乏力,倦怠身重,腰部冷痛,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肢体浮肿,大便稀溏,夜尿频多...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临床研究终止标准
2 临床研究
2.1 分组
2.2 治疗方法
2.2.1 常规西医基础治疗
2.2.2 治疗组的中医治疗方案
2.3 疗程
2.4 随访计划
3 观察指标
3.1 主要生化观察指标
3.2 中医证候积分
3.3 安全性指标
3.4 疗效判定标准
3.4.1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3.4.2 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4 统计学方法
5 研究结果
5.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5.1.1 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5.1.2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5.1.3 两组患者原发病比较
5.1.4 两组患者CKD分期人数比较
5.1.5 两组患者治疗前检验指标比较
5.1.6 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5.2 疗效观察
5.2.1 两组疾病总体疗效比较
5.2.2 两组治疗后Hb、RBC、HCT指标比较
5.2.3 两组治疗后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比较
5.2.4 两组治疗后Scr、BUN比较
5.2.5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5.2.6 两组治疗后证候疗效比较
5.3 安全性评价
6 讨论
6.1 从中医角度认识肾性贫血
6.1.1 肾性贫血的中医病因病机
6.1.2 治则治法
6.2 现代医学对肾性贫血的认识
6.2.1 肾性贫血的流行病学概况
6.2.2 肾性贫血的危害
6.2.3 肾性贫血的发病机制
6.3 组方原理及现代药理研究
6.3.1 健脾温肾方的组方原理
6.3.2 现代药理研究
6.4 疗效分析
7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837269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临床研究终止标准
2 临床研究
2.1 分组
2.2 治疗方法
2.2.1 常规西医基础治疗
2.2.2 治疗组的中医治疗方案
2.3 疗程
2.4 随访计划
3 观察指标
3.1 主要生化观察指标
3.2 中医证候积分
3.3 安全性指标
3.4 疗效判定标准
3.4.1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3.4.2 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4 统计学方法
5 研究结果
5.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5.1.1 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5.1.2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5.1.3 两组患者原发病比较
5.1.4 两组患者CKD分期人数比较
5.1.5 两组患者治疗前检验指标比较
5.1.6 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5.2 疗效观察
5.2.1 两组疾病总体疗效比较
5.2.2 两组治疗后Hb、RBC、HCT指标比较
5.2.3 两组治疗后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比较
5.2.4 两组治疗后Scr、BUN比较
5.2.5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5.2.6 两组治疗后证候疗效比较
5.3 安全性评价
6 讨论
6.1 从中医角度认识肾性贫血
6.1.1 肾性贫血的中医病因病机
6.1.2 治则治法
6.2 现代医学对肾性贫血的认识
6.2.1 肾性贫血的流行病学概况
6.2.2 肾性贫血的危害
6.2.3 肾性贫血的发病机制
6.3 组方原理及现代药理研究
6.3.1 健脾温肾方的组方原理
6.3.2 现代药理研究
6.4 疗效分析
7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8372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383726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