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ADAR1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过程中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8 06:35

  本文关键词:ADAR1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过程中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病毒性心肌炎 ADAR1 CVB3 炎症应答


【摘要】: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是一类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炎症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多发于青壮年,是青少年及40岁以下青壮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病因之一。近年来,在我国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约为5%-15%。多种病毒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其中以柯萨奇B3型病毒(CVB3)最为多见。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本原因在于其致病机制尚未研究清楚。大量研究表明,病毒对心肌细胞的直接伤害和过强的免疫应答引起的心肌损伤是心肌炎发生的原因,其中过强的免疫应答引起的炎症反应是主要的致病原因。RNA依赖腺苷脱氨酶(ADAR1)最早作为一种RNA编辑酶被人们所认识,它可以将双链RNA中的腺嘌呤(A)6号位炭上的氨基脱掉,使其变成次黄嘌呤(I)。在细胞中,ADAR1存在两种形式,一种为干扰素诱发表达的约150KD(p150),一种为组成性表达的约110KD(p110)。最近研究发现,ADAR1不仅可以参与RNA编辑,还可以抑制干扰素分泌,影响病毒的复制。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CVB3病毒感染BALB/c小鼠,建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模型,检测整个ADAR家族的表达情况,发现仅有ADAR1p150的表达随着病毒的感染而发生变化。我们通过PEI包裹质粒,尾静脉注射的方法在感染前期调节小鼠ADAR1p150的表达情况后发现,下调ADAR1p150的表达后小鼠心脏中的病毒载量降低,心肌炎病情明显减轻,生存率提高;上调表达ADARlpl50,虽然小鼠心脏中病毒载量升高,但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降低,存活下来的小鼠心肌炎发病程度有一定的缓解。接下来我们通过改变注射质粒的时间, 在小鼠感染病毒后的中后期改变ADAR1p150的表达。我们发现下调其表达,小鼠心脏中的炎性因子分泌量增加,心肌炎病情加重,并且死亡率增高;而上调ADAR1p150在中后期的表达后小鼠的心肌炎病情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减少病情得以缓解。并且通过检测其下游信号通路我们发现ADAR1p150会抑制NF-K:b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缓解心肌炎的病情。综合上述研究结果,我们得出结论, ADAR1p150在CVB3感染引起的病毒性心肌炎中扮演者双重角色,一是通过抑制干扰素的分泌来提高病毒载量,二是通过抑制NF-κb通路的激活来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ADAR1p150在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中是一把双刃剑,在疾病进程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 ADAR1 CVB3 炎症应答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42.2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前言10-13
  • 第一部分 ADAR1在CVB3感染引起的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表达13-22
  • 材料和方法14-16
  • 一、实验材料14
  • 二、实验方法14-16
  • 结果16-21
  • 一、CVB3感染雄性BALB/c小鼠的病毒性心肌炎动物模型16-18
  • 二、ADAR基因家族在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小鼠心脏中的表达18-19
  • 三、ADAR1p150在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脏中的动态表达谱19-21
  • 讨论21-22
  • 第二部分 调控ADAR1p150的表达对CVB3引起的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及其机制22-47
  • 材料和方法23-30
  • 一、实验材料23-24
  • 二、实验方法24-30
  • 结果30-44
  • 一、ADAR1p150下调shRNA质粒的构建30-33
  • 二、ADAR1p150下调及上调质粒的功能鉴定33-36
  • 三、调控小鼠ADAR1p150的表达对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的影响36-40
  • 四、调控小鼠ADAR1p150的表达影响CVB3病毒的复制和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40-44
  • 讨论44-47
  • 第三部分 调控ADAR1p150在CVB3感染中后期的表达对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及其机制47-61
  • 一、实验材料48
  • 二、实验方法48-49
  • 结果49-58
  • 一、调控小鼠ADAR1p150在CVB3感染中后期的表达对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的影响49-53
  • 二、调控小鼠ADAR1p150在CVB3感染中后期的表达影响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53-56
  • 三、检测ADAR1下游双链RNA活化蛋白激酶(PKR)及NF-κb的磷酸化情况56-58
  • 讨论58-61
  • 结论61-63
  • 参考文献63-69
  • 综述:ADAR1在固有免疫中的作用69-77
  • 参考文献73-77
  • 附录77-78
  • 致谢78-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正义,郭彩云;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6例[J];河北中医;2000年02期

2 韦洪林,线丽波,于景峰;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学;2000年03期

3 谷俊,韩冬;病毒性心肌炎合并Ⅱ°~Ⅲ°房室传导阻滞15例临床分析[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4 陈淑华,曹文君;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62例[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0年02期

5 白秋彩,董良璞;病毒性心肌炎50例临床分析[J];中原医刊;2000年09期

6 ;警惕病毒性心肌炎[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0年12期

7 吴贵秋,米丽娟,关东英;应用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8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有了客观标准[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9 崔秋颖,毕风丽;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48例[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0年01期

10 韩春华,韩冬华,张治愈,杨秀坤;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60例[J];中医药信息;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键;王国干;孙筱璐;;强的松对病毒性心肌炎的保护作用[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陈其;张园海;仇慧仙;翁海美;夏天和;任跃;花旺;姜剑斌;荣星;吴蓉洲;;胱硫醚-γ-裂解酶/硫化氢通路在小鼠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表达[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3 王连伟;张勇刚;高立功;李海明;龚全友;;654-2在病毒性心肌炎Ⅲ°房室传导阻滞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第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4 张广文;白雪;杨思进;;中药抗病毒性心肌炎的实验研究现状[A];第九次全国中医心病学术研讨会论文精选[C];2007年

5 徐海鹰;凌峰;于忠;许轶洲;杨俊;;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检测的临床价值[A];2012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胡以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气阴两虚型病毒性心肌炎临床体会[A];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7 李宏图;;1+X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体会[A];中医药学术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5年

8 韩丽华;曾垂义;;144例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病例分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9 张军平;周亚男;;成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40例临床观察分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精选[C];2009年

10 吕仕超;张军平;;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的困惑与对策[A];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全国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换届选举工作会议论文精选[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尤佳;病毒性心肌炎病后加强护理[N];健康时报;2007年

2 王小衡;病毒性心肌炎好发青年女子[N];大众卫生报;2007年

3 乔国维;病毒性心肌炎运动疗[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4 ;患病毒性心肌炎宜多静养[N];医药导报;2008年

5 上海承志堂中医馆 朱邦贤 教授;“病毒性心肌炎”中医可防可治[N];上海中医药报;2009年

6 李尤佳;病毒性心肌炎不可小看[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7 伍新华;大黄有望成为病毒性心肌炎克星[N];大众卫生报;2005年

8 秦 秋;中医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取得成果[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9 何世桢;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宜静养[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10 ;莫劳累 不感冒 可防病毒性心肌炎[N];大众卫生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杨;病毒性心肌炎心肺相关性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2年

2 沈茜;病毒性心肌炎病原分子杂交检测和免疫损伤机理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1991年

3 印芳颖;骨桥蛋白及其反义基因在病毒性心肌炎中表达及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王菲菲;基于病毒性心肌炎文献分析的中医证候计量诊断及用药规律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5 关键;药物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的影响[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年

6 陈相健;病毒性心肌炎向扩张型心肌病转化的分子细胞机制及药物干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1年

7 孙智勇;SB203580对病毒性心肌炎鼠的影响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张建军;病毒性心肌炎心肌ICAM-1表达与细胞凋亡关系及药物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于侠;重组白介素-12对小鼠病毒性心肌炎治疗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郭春艳;慢性病毒性心肌炎胶原代谢变化及苦参素与卡托普利抗心肌纤维化作用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静;K-CoxB-JN复方新制剂对小鼠CVB_3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董宁;ADAR1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过程中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3 程志琴;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40例[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康宇光;高分辨超声技术评价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临床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戚瑞雪;病毒性心肌炎144例诊疗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刘仕成;自由基损伤、微量元素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D];吉林大学;2004年

7 陈旭侠;急性病毒性心肌炎29例的临床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8 刘慧强;核因子κB在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发病中的作用[D];吉林大学;2006年

9 蔡姿丽;骨桥蛋白在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中表达的意义[D];中南大学;2010年

10 李滨;解毒益心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931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6931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c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