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降解涂层与永久性涂层药物洗脱支架对冠心病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可降解涂层与永久性涂层药物洗脱支架对冠心病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药物洗脱支架 生物可降解涂层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有效性 安全性
【摘要】:背景与目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在冠心病众多治疗策略中脱颖而出,成为其最重要的治疗手段。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能显著降低PCI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发生率,成为冠脉疾病介入治疗领域的第三个里程碑。但是,DES的长期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例如DES植入后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late stent thrombosis,LST)以及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very late stent thrombosis,v-LST)发生率远高于金属裸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第一代永久性涂层药物洗脱支架(permanent polymer drug eluting stents,PP-DES),其表面的多聚物在药物完全释放后长期存在于血管腔内,可能引发炎症反应,使血管内皮化延迟,影响愈合,从而增加了LST的风险。以上长期安全性风险推动了新一代生物可降解涂层药物洗脱支架(biodegradable polymer drug eluting stent,BP-DES)的问世,这种支架表面覆盖了可降解聚合物,该聚合物在体内经过一段时间被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最终被人体代谢排出体外。BP-DES从理论上能降低多聚物涂层的不良影响,起到降低LST发生的结果。但在真实的临床世界中,BP-DES与PP-DES相比较,安全性及有效性究竟如何,还缺乏充沛的临床数据支持,因此本研究拟在临床实践中比较两者的长期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于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并行PCI的患者,根据患者植入支架类型分为BP-DES组和PP-DES组,随访观察术后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和支架内血栓形成(stent thrombosis,ST)的发生情况,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以及靶血管血运重建(target vessel revascularization,TVR)。随访资料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x??)表示,组间比较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2x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纳入患者1884例,排除植入无载体支架患者236例,排除混杂植入可降解及不可降解支架患者458例,共入组患者1190例(BP-DES组313例,PP-DES组877例)。共植入支架总数2965个(BP-DES组799个,PP-DES组2166个)。平均随访时间BP-DES组(29.63±11.38)月,PP-DES组(29.10±11.00)月。2、BP-DES组平均植入支架(2.55±1.34)个,平均植入支架直径(3.10±0.38)mm,平均植入支架长度(18.96±4.87)mm。PP-DES组平均植入支架(2.47±1.23)个,平均植入支架直径(3.11±0.42)mm,平均植入支架长度(18.62±5.61)mm。BP-DES组与PP-DES组比较,两组在临床基线资料、冠脉病变特征以及介入技术数据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BP-DES组与PP-DES组相比,两组总MACE(5.1%vs.7.6%,P=0.132)、心源性死亡(1.3%vs.2.6%,P=0.250)、非致死性心梗(2.2%vs.2.9%,P=0.564)以及靶血管血运重建(1.6%vs.2.1%,P=0.703)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在肯定/可能支架内血栓事件方面,BP-DES组与PP-DES组相比,未表现出显著优势(1.0%vs.1.4%,P=0.793)。两组急性/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0%vs.0.1%,P=1.000)、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0.6%vs.0.5%,P=1.000)、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0.3%vs.0.8%,P=0.626)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P-DES和PP-DES治疗冠心病具有相似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在长期随访中,PP-DES组总MACE、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梗、靶血管血运重建、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较BP-DES组均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药物洗脱支架 生物可降解涂层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有效性 安全性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41.4
【目录】:
- 缩略语表4-6
- 英文摘要6-8
- 摘要8-10
- 第一章 前言10-12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12-14
- 2.1 研究对象12
- 2.2 研究方法12-13
- 2.3 技术路线13
- 2.4 统计学分析13-14
- 第三章 研究结果14-19
- 3.1 植入支架的具体参数14-15
- 3.2 可降解涂层支架组与永久性涂层支架组临床基线资料比较15-16
- 3.3 可降解涂层支架组与永久性涂层支架组冠脉病变情况和介入技术数据比较16-17
- 3.4 可降解涂层支架组与永久性涂层支架组MACE及支架内血栓比较17-19
- 第四章 讨论19-22
- 第五章 结论22-23
- 参考文献23-28
- 文献综述 药物洗脱支架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研究进展28-45
- 参考文献36-45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45-46
- 致谢46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远林;王玉清;王芳娟;黄岚;赵晓辉;;可降解涂层与永久性涂层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5年09期
2 那剑;阚通;秦永文;;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病因分析及治疗[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5年04期
3 S.Misagh Imani;A.M.Goudarzi;P.Valipour;M.Barzegar;J.Mahdinejad;Seiyed E.Ghasemi;;APPLICATION OF FINITE ELEMENT METHOD TO COMPARING THE NIR STENT WITH THE MULTI-LINK STENT FOR NARROWINGS IN CORONARY ARTERIES[J];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2015年05期
4 俞梦越;张海华;徐波;吴永健;颜红兵;陈珏;钱杰;乔树宾;杨跃进;高润霖;;A novel polymer-free dual-drug eluting stent with nanotechonology[J];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3年03期
5 谢斌;郭惠明;张晓慎;;Ministernotomy for minimally invasive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J];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3年04期
6 谢斌;郭惠明;;Hybrid minimally invasive coronary artery revascularization[J];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4年01期
7 朱洪;孙爱军;;普罗布考及其衍生物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4年10期
8 付强;郑昭芬;;新型冠状动脉支架应用现状及展望[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4年11期
9 范亚娟;王雷;;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现况、病因及治疗[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年22期
10 李时乐;徐延敏;;涂层可降解与不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在冠状动脉疾病治疗中的对比研究[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林开敏;针对TGF-β1启动子的ASODNs对新西兰兔腹主动脉支架植入后再狭窄及再内皮化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2 王丽莉;MiR-146a对动脉粥样硬化免疫炎症的影响及普罗布考/瑞舒伐他汀的干预作用[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3 张颖;南蛇藤生物活性成分分析及其抗动脉粥样硬化药效评价[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4 郑晓新;纳米无定形磷酸钙应用于可降解冠状动脉支架材料的实验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5 张文俐;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术后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随访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坤;钛表面层层自组装肝素-Ⅳ胶原涂层及其抗凝与促内皮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2 刘晨虎;冠心病不同血运重建方法的预后研究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郑州大学;2013年
3 韦文文;不同时间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重叠支架置入患者预后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4 孙梦涵;无聚合物涂层紫杉醇药物支架与聚合物涂层雷帕霉素药物支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远期疗效比较[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5 汪思嘉;CD4~+CD25~+FOXP3~+Treg,,Th1和Th17细胞在脑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炎症相关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6 王臣廷;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抑制LOX-1表达的动物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7 高灵;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2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8 Karooa Aswinee Kumar;永久性与生物可降解聚合物西罗莫司药物洗脱支架远期结果的比较性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9 王琳;生物可降解涂层与不可降解涂层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有效性对比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10 曾宽;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内皮素-1的相关性研究[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6951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695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