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端肢体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远端肢体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远端肢体缺血后处理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心肌保护
【摘要】: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心电图变化、检测血清CK-MB、CK、LDH浓度变化、观察心肌组织的形态及细胞内线粒体等超微结构变化,探讨远端肢体缺血后处理对心肌存在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健康的SD大鼠(雌雄不限、2-3月龄、体重250-350g)来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成三个实验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ham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远端肢体缺血后处理组(即I/R组+RLIPOC组,简称RLIPOC组)。I/R组和RLIPOC组的大鼠开胸后采用6-0丝线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Sham组只穿线不结扎,I/R组和RLIPOC组的大鼠结扎LAD使大鼠左心室局部心肌缺血30 min,再开放LAD使心肌血流恢复灌注120 min的处理。且RLIPOC组在心肌缺血15min时,对大鼠左下肢进行捆绑实施10 min缺血后再恢复左下肢血流灌注。实验过程中连续监测大鼠的心率(HR)及Ⅱ导联ECG变化,记录缺血期和再灌注期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并进行评分。于大鼠颈内静脉分别在心肌缺血前和再灌注120min时抽取血标本,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心肌型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氧酶(LDH)的浓度。在再灌注120min末取心脏做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以及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内线粒体等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1.与Sham组相比,I/R组、RLIPOC组缺血期和再灌注期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增多,心律失常评分明显升高。与I/R组相比,RLIPOC组在再灌注60min内发生心律失常的数目减少,心律失常的评分明显降低(3.44±0.53 VS 1.63±0.9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在缺血前,各实验组的血清CK-MB、CK、LDH浓度无显著差异(CK-MB:Sham组200.19±30.02U/L,I/R组216.49±15.92U/L,RLIPOC组194.90±46.33U/L;CK:Sham组819.07±177.02U/L,I/R组788.22±151.04U/L,RLIPOC组746.36±132.84U/L;LDH:Sham组111.20±9.36U/L,I/R组120.20±15.83U/L,RLIPOC组146.25±21.23U/L;P0.05)。在再灌注120min后,与Sham组相比,I/R组、RLIPOC组血清CK-MB、CK、LDH浓度显著升高(CK-MB:Sham组203.55±32.25U/L,I/R组1229.57±92.03U/L,RLIPOC组610.17±89.18U/L;CK:Sham组789.68±144.66U/L,I/R组11600.67±875.84U/L,RLIPOC组5443.98±821.97U/L;LDH:Sham组119.00±19.92U/L,I/R组1039.43±70.55U/L,RLIPOC组665.83±77.98U/L;P0.05)。在再灌注120min后,RLIPOC组与I/R组相比,血清CK-MB、CK、LDH浓度明显降低(P0.05)。3.在再灌注120min末取心肌做HE染色可见,与Sham组相比,I/R组心肌组织呈区域性坏死,肌纤维肿胀明显并排列紊乱,肌丝断裂溶解;间质充血、水肿,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血管明显扩张;心肌细胞体积明显增大,呈空泡样变性,核固缩甚至碎裂。与I/R组相比,RLIPOC组肌纤维排列较整齐,肌纤维轻度肿胀,肌丝部分断裂溶解;间质部分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心肌细胞体积轻度增大,少数呈空泡样变性,核部分固缩。在灌注120min末做透射电镜下可见,I/R组:细胞核明显改变,核膜皱缩甚至破裂,染色质浓缩,分布杂乱;肌节各带的结构消失,肌丝断裂,Z线增粗;线粒体肿胀,空泡样变性,呈絮状改变,嵴松散,有电子致密颗粒沉积。RLIPOC组:细胞核膜完整;肌节各带的结构比较清晰,肌丝排列基本整齐规则,无明显断裂;线粒体轻度肿胀,无明显空泡形成,呈匀质样改变,嵴较密集。结论:1.RLIPOC降低大鼠心肌再灌注期间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减轻心肌I/R损伤。2.RLIPOC降低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CK-MB、CK、LDH的血清浓度,减少心肌细胞的损伤和坏死。3.RLIPOC减少大鼠心肌组织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和心肌纤维的损伤,减轻线粒体的坏死程度。
【关键词】:远端肢体缺血后处理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心肌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42.22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英文摘要7-14
- 第1章 前言14-16
- 第2章 对象与方法16-22
- 第3章 结果22-30
- 第4章 讨论30-36
- 第5章 结论36-38
- 参考文献38-44
- 综述44-56
- 参考文献51-56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完成、发表的论文56-58
- 附录58-64
- 致谢6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超;赵伟;雍芳芳;柴叶静;王勇;;七氟烷麻醉下缺血后处理对肝癌切除术患者Fas-mRNA表达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1年21期
2 牛英;叶启发;;缺血后处理及其在器官移植术中的应用[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6期
3 张丽;孙志奇;丛树国;;心肌缺血后适应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魏育涛;杜俊峰;;缺血后适应的研究与进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12期
5 袁贵秀;常业恬;李李;邹定全;魏来;;缺血后处理对兔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07年02期
6 马小波;张建福;;缺血后处理对再灌注器官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7 李静;李燕;朱榆红;;血脑屏障与缺血后适应保护作用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综述;2011年09期
8 唐丽敏;贺永贵;张义东;郑桓;张国彬;习瑾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及其保护研究进展[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年01期
9 杜郭佳;党木仁;谭泽明;苏日青;沈潜;方加胜;;肢体缺血后处理促进缺血性脑损伤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年10期
10 袁乐宏;王元星;;远端肢体缺血后处理对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及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5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袁静;心肌组织氧代谢在小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素品;异氟烷/七氟烷预处理及后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3 蔡明;延迟相缺血预处理和缺血后处理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陈强;通过调节JAK2-STAT3和Wnt5a信号通路可能是缺血后处理及低温减轻全脑缺血性脑损伤的分子机制[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5 彭蓓;远端缺血后处理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6 胡亮;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在缺血后适应减轻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中的作用与机制[D];南京医科大学;2014年
7 杨福伟;缺血后处理对大鼠颈动脉狭窄解除引起的脑水肿和血脑屏障破坏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能琦;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李静;缺血后适应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血脑屏障保护作用[D];昆明医学院;2011年
3 林杰;线粒体途径在肝移植缺血后处理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1年
4 张川荛;后适应对树,
本文编号:7147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714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