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素及贫血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及其影响因素
本文关键词:血色素及贫血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及其影响因素
更多相关文章: 价值 慢性心力衰竭 贫血 血色素 血红蛋白 预后 因素
【摘要】:背景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是各种心脏基础疾病所致心脏功能下降,泵功能减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由于在基础疾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如急诊PCI、CABG、新型抗凝抗栓药物的应用等新技术的发展,已降低了因急性心脏疾病的死亡率,而这部分患者成为了今后发展成慢性心力衰竭潜在的人群,故近年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死亡率也在不断增加,攻克心衰已经成为心血管专科医生挽救患者生命最后战线。贫血作为CHF患者常见并发症被广大临床医生所重视,在贫血对于CHF患者预后的研究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作为早期预测和识别高危CHF人群的指标具有一定的价值。目前,随着中医客观化研究的展开,临床相关指标与以证候为基础的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研究现巳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CHF本身的复杂性、临床特征的多变、中医辩证方法及证型判断的不统一性,目前缺乏血色素与CHF的证候要素与预后影响这方面的研究。故本研究将探索血色素及贫血对CHF患者预后的价值,并探索与贫血具有相关性的临床指标和具有预后价值的中医证候要素。目的探讨血色素及贫血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4年8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住院已明确诊断为慢性心衰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50%或NT-proBNP900pg/ml。排除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心力衰竭者、伴有肝肾等重要器官衰竭、心源性休克、致命性心律失常、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高血压未控制、肺肝肾及内分泌系统、造血系统等原发严重疾病、住院期间未经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评价、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不能配合研究者完成相关临床资料录入及随访者,男女不限,共收集409例患者。回顾病历资料,收集患者住院时的一般资料、发病情况、相关病史、辅助检查、实验室检验、临床诊断等资料,每月对患者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获取终点事件(全因死亡)的发生及其时间。通过绘制ROC曲线建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分组标准,并对两组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探索其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价值,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索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的相关指标。结果(1)409例CHF患者2年的全因死亡率为28.6%,其单证候要素分布显示:血瘀277例(67.7%),气虚272例(66.5%),痰浊189例(46.2%),阴虚188例(46.0%),阳虚64例(15.6%);多证候要素组合中以两证候要素组合(36.0%),三证候要素组合(30%)多见。(2)采用ROC曲线分析取得HGB切值为110.5 g/L, RBC切值为4.025x1012/L;根据切值分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得出HGB及RBC低值组的CHF患者远期预后较差,P值均小于0.01。[3)在CHF患者贫血程度与CHF患者中医证候要素相关性的研究中,仅得出其与气虚证具有相关性,且P值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根据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得出,CHF患者的贫血程度与性别、RBC计数、低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与年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肌酐、尿素氮、LVEF值、高血压呈负相关;且各相关指标在HGB两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意义。结论(1)血色素和红细胞浓度可作为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当血色素低于110.5 g/L或者红细胞浓度低于4.025×1012/L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较差。(2)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单证候要素构成比从高到低依次为:血瘀气虚痰浊阴虚阳虚;多证候要素组合中以两证候要素组合、三证候要素组合多见。(3)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患者单证候要素构成比从高到低依次为:气虚血瘀阴虚痰浊阳虚;其中气虚与慢性心衰血红蛋白分组呈显著负相关(P0.05),其余单证候要素与CHF患者的贫血程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两证候要素中以气虚血瘀最为常见,在本研究中,所有两证候因素与贫血程度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4)随着年龄、肌酐、尿素氮、转氨酶、胆红素指标的升高,红细胞浓度、低密度脂蛋白及LVEF值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易并发贫血,其预后不佳;合并有高血压的心衰患者贫血趋于严重;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的贫血严重,预后较差。
【关键词】:价值 慢性心力衰竭 贫血 血色素 血红蛋白 预后 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41.6
【目录】:
- 中文摘要5-8
- ABSTRACT8-12
- 英文缩略语12-14
- 综述14-34
- 综述一:从心脾肾三脏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的病机14-20
- 1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范畴14-15
- 2 贫血的中医范畴15-16
- 3 血的生成与五脏的关系16
- 4 中医学对心衰合并贫血的认识16-18
- 4.1 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16-17
- 4.2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的病机17-18
- 5 总结18-20
- 综述二:慢性心力衰竭并发贫血的研究进展20-28
- 1 流行病学调查20-21
- 2 慢性心力衰竭出现贫血的机制21-24
- 2.1 代偿机制21
- 2.2 消化道淤血或出血21-22
- 2.3 稀释性贫血22
- 2.4 炎性反应导致合成障碍22-23
- 2.5 肾功能不全23
- 2.6 药物影响23-24
- 3 贫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24-25
- 4 心衰患者贫血的药物治疗25-26
- 4.1 补充铁剂25
- 4.2 补充外源性EPO25-26
- 4.3 精氨酸加压素受体拮抗剂26
- 4.4 中医治疗26
- 5 总结26-28
- 参考文献28-34
- 前言34-36
- 临床研究36-64
- 1 研究方法36-41
- 1.1 研究对象36-40
- 1.1.1 病例来源36
- 1.1.2 入选标准36-40
- 1.2 建立数据库40-41
- 1.2.1 资料采集40
- 1.2.2 随访40
- 1.2.3 数据库及统计分析方法40-41
- 2 结果41-54
- 2.1 一般情况41-42
- 2.2 证候要素分布情况42-43
- 2.2.1 单证候分布情况42-43
- 2.2.2 证候要素组合分布情况43
- 2.3 随访结果43-44
- 2.4 探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全因死亡相关预测指标44-45
- 2.5 探索血色素及贫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45-52
- 2.5.1 血红蛋白浓度对慢性心力衰竭的预后价值45-47
- 2.5.2 血红蛋白浓度对不同性别慢性心力衰竭的预后价值47-50
- 2.5.3 红细胞浓度对慢性心力衰竭的预后价值50-52
- 2.6 探索与血红蛋白分组相关的指标52-53
- 2.7 探索中医证候特征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53-54
- 2.7.1 单一证候因素分析53-54
- 2.7.2 两种证候因素分析54
- 3 讨论54-60
- 3.1 慢性心力衰竭并发贫血的机制54-55
- 3.2 贫血标准及其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及价值55-56
- 3.3 不同中医证候要素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贫血的内在联系56-57
- 3.3.1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的病因病机56-57
- 3.3.2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的证候特征57
- 3.4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贫血程度与临床相关因素之间的联系57-60
- 4 结语60-61
- 5 参考文献61-64
- 致谢64-66
- 个人简历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斌;王永炎;吕爱平;郭蕾;王耘;;论证候要素与证候靶点应证组合辨证[J];中医杂志;2006年07期
2 王耘;张志斌;马健;;基于证候规范研究成果的证候要素提取与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3 吴秀艳;王天芳;陈建新;赵燕;于春光;李志更;西广成;王庆国;;基于关联度法的抑郁症、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病性类证候要素与症状相关性的研究[J];天津中医药;2009年05期
4 何伟;程淼;乔文彪;田丙坤;邢玉瑞;;证候要素及其演变规律研究方法探析[J];中医杂志;2013年11期
5 申春悌;陈炳为;沈春锋;;应用循证方法探索古文献高血压病的证候要素[J];辽宁中医杂志;2007年10期
6 李宇航;;谈“证候要素”与“方剂要素”[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年02期
7 朱新冰;封继宏;周震;王强;刘恩顺;;229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J];河北中医;2009年02期
8 汤艳莉;王阶;;证候要素理论及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年09期
9 孙燕;任廷革;王庆国;刘晓峰;张帆;汤尔群;;基于数据库技术的证候要素与“象”关联的挖掘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年07期
10 汤尔群;任廷革;刘晓峰;张帆;孙燕;;基于方剂数据挖掘的证候要素间关联规律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永炎;张启明;张志斌;;证候要素及其靶位的提取[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吴秀艳;王天芳;陈建新;赵燕;于春光;李志更;西广成;王庆国;;基于关联度法的抑郁症、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病性类证候要素与症状相关性的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天芳;袁世宏;;证候/证候要素研究的分类假说与方法[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张志斌;王永炎;吕爱平;郭蕾;王耘;;论证候要素与证候靶点应证组合辨证[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张志斌;王永炎;王志国;;辨识证候要素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于春光;王天芳;吴秀艳;赵燕;李志更;王庆国;;基于专家经验辩证的慢性乙型肝炎常见证候要素及相关症状的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于丽丽;王天芳;徐雯洁;王智瑜;吕佳苍;苏惠萍;焦扬;张念;刘泉;陈宪海;苗建英;徐艳玲;王明航;王庆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临床研究[A];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沈淑华;黄宣;吕宾;连建伟;王坤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证型及证候要素的文献研究[A];第四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专辑[C];2013年
9 张启明;王永炎;张志斌;宋观礼;;外感病因中证候要素的提取[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天芳;吴秀艳;赵燕;于春光;李志更;徐雯洁;杜彩凤;李力;王智瑜;王庆国;;临床常见疾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文献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记者 于丽珊;证候要素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第二次协调会召开[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2 王阶 李军 姚魁武;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与应证组合研究[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3 北京中医药大学 王天芳邋吴秀艳 赵燕 王庆国;五种疾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文献研究[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崔芳;为痴呆诊治找到中医方案[N];健康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徐亚静 整理;从基础到临床全面开花(下)[N];中国医药报;2011年
6 贾春华 王永炎 黄启福 鲁兆麟;以象为素 以素为候 以候为证[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然;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中医证候特征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申子龙;糖尿病肾脏病证候要素分布特点与基于PI3K/Akt/NF-κB通路“从风论治”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张磊;基于症状单元临床特征的证候要素诊断要点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龚燕冰;运用统计学方法探索2型糖尿病病证结合的证候要素的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5 史梅莹;多囊卵巢综合征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及其与相关理化指标关系的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李卫红;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证候要素提取和应证组合规律的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8年
7 张鹏;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常见证候、证候要素分布规律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王佳佳;基于证候要素的溃疡性结肠炎辨证量表的初步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龙子弋;基于证候要素的痴呆证候分型量表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赵燕;基于多种无监督数据分析方法的抑郁症证候要素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瑜;血色素及贫血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及其影响因素[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金园园;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证候要素与应证组合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3 雷威;便秘的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高尔平;破血化瘀,,填精补髓法中药汤剂对脑出血急性期的证候要素评分的影响[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董洪坦;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与证候要素相关性初步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陈颖;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要素与预后关系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刘艳红;《伤寒论》“方—证要素对应”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8 朱晓晨;抑郁症相关失眠证候要素及虚实证候间多导睡眠图特点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刘海云;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要素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的文献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3年
10 石锐;缺血性心肌病证候要素提取与痰瘀伏邪相关性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384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738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