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细颗粒物的金属组分对动脉粥样硬化指数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8-31 07:39

  本文关键词:细颗粒物的金属组分对动脉粥样硬化指数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细颗粒物 暴露 金属 动脉硬化 细胞因子


【摘要】:目的 1、通过检测PM2.5上的金属元素的个体暴露水平,分析其主要污染元素、污染程度和来源。 2、通过分析PM2.5上的金属元素的个体暴露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的关系,评估PM2.5及其金属组分对心血管的损害,为评价细颗粒物组分与健康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3、通过分析PM2.5上的金属元素的个体暴露水平与8-OHdG、炎性细胞因子和FIB水平的关系以及各生理指标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的关系,探索PM2.5的金属组分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 方法 2011年冬季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从天津市两个社区选取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有心血管疾病的对象,最终将80名研究对象纳入研究模型。用ICP-MS分析细颗粒物中金属元素的水平,用ELISA分析尿中8-OHdG的水平,用免疫磁珠法测定血液中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用Clauss凝固法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用血浆酶法测定甘油三脂(TG)的水平,用特异性抗体直接测定法检测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水平;根据公式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用因子分析和富集因子分析方法分析细颗粒物上的主要污染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和来源;用t检验分析各生理指标水平按照性别、吸烟、饮酒状况分组后的组间的差异;用Spearman函数分析细颗粒物上金属元素浓度、8-OHdG.炎性细胞因子和FIB和AIP之间的相关性;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金属元素对AIP升高风险的影响以及8-OHdG、炎性细胞因子和FIB对AIP的影响。 结果 1.PM2.5的个体暴露浓度为(169.78±97.84)μtg/m3。15种元素浓度水平最高的是A1(M=3.29μg/m3),最低的是V(M=4.06E-3μg/m3),元素浓度按照顺序递减依次为Al K Fe Ca Mg Ti Zn Cr Pb Cd Cu Mn Ni As V.其中A1、Ca、Fe、Mg、K的浓度中位数均超过了1μg/m3,是PM2.5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2.15种元素的因子分析共提取出2个主因子,主因子1中载荷较高的元素有K、Mn、Ni、Cu、Zn、As、Cd、Pb、Cr,主因子2中载荷较高的元素有Al、Ca、Fe、Mg、Ti,结合冬季气候特点和人群活动特点,我们认为PM2.5上的K、Mn、Ni、Cu、Zn、As、Cd、Pb、Cr元素的污染主要是来自于烹调、香烟烟雾以及室外的燃煤、机动车、燃油、冶金化工等污染;Al、Ca、Fe、Mg、Ti元素的污染主要是来源于室外的风沙扬尘以及室内打扫、清洁。 3.富集因子分析结果显示:Ca、Fe、Mg、Ti、K的富集因子显著大于1,表明这些元素在大气中已被富集,Cd、Cu、Zn、Pb等元素的富集因子EFI,表明这些元素在气溶胶中贫乏,含极低。结合冬季气候特点和人群活动特点,我们认为A1、Ca、Fe、Mg、Ti元素的污染主要是来源于室外的风沙扬尘以及室内打扫、清洁;K污染主要来源于香烟烟雾、烹调。 4.按照性别、吸烟饮酒状况分组分别分析PM2.5上的金属元素对各生理指标的影响。在女性、不吸烟、不饮酒人群中均发现了Fe与IL-6的水平具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304、0.322、0.285(P0.05),Mn与IL-1β的水平具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351、0.298、0.265(P0.05);在男性、不吸烟、不饮酒人群中均发现了V与FIB的水平具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403、0.343、0.257(P0.05);在女性和不吸烟人群中均发现了Zn、Pb与8-OHdG的水平呈正相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未得出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 5.按照性别、吸烟饮酒状况分组分别分析各生理指标对AIP的影响。结果发现饮酒人群中,IL-1β、IL-6、IL-10、IFN-γ均与AIP的水平呈强相关性,相关系数范围为0.681-0.800;男性IL-6、IL-8、IFN-γ的水平均与AIP的水平呈正相关(P0.05)。调整了性别、年龄、BMI和吸烟、饮酒等混杂因素后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未得出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 6.按照性别、吸烟饮酒状况分组分别分析PM2.5上的金属元素对AIP的影响,在男性、不吸烟、不饮酒人群中均发现了Ca浓度与AIP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44、-0.332、-0.268(P0.05);吸烟人群的V浓度与AIP呈较强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r=0.663,P0.05;K、Cd、Pb均发现与AIP有负相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风险组的Ca的暴露水平的OR(95%CI)值为0.222(0.056,0.871),P0.05。 结论 1、因子分析和富集因子分析显示个体PM2.5暴露的金属污染元素主要有Al、Ca、Fe、Mg、Ti、K元素,结合冬季气候特点冬季,我们认为个体PM2.5上载带金属污染元素暴露主要来源于室外的风沙扬尘以及室内打扫、清洁、香烟烟雾、烹调等。 2、细颗粒物上的金属元素Al、Ca、Fe、Pb、Mn、K、V等均与AIP值有一定的关联性,这些元素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3、细颗粒物上的元素Ca、K、Pb等可能通过提高机体氧化应激状态,Al、Fe、 Mn、K、Pb等可能通过调节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V可能通过改变凝血状态,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关键词】:细颗粒物 暴露 金属 动脉硬化 细胞因子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43.5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2
  • ~.略语/符号说明12-14
  • 前言14-18
  • 研究现状、成果14-16
  • 研究目的、方法16-18
  • 1 对象和方法18-29
  • 1.1 研究对象18
  • 1.2 实验仪器与试剂18
  • 1.3 标准溶液18-19
  • 1.3.1 标准系列19
  • 1.3.2 内标溶液19
  • 1.3.3 调谐溶液19
  • 1.4 样品采集19-20
  • 1.5 样品前处理方法20
  • 1.6 样品分析方法20-26
  • 1.6.1 金属元素测定20-22
  • 1.6.2 8-OHdG测定22-23
  • 1.6.3 炎性细胞因子的测定23-25
  • 1.6.4 FIB的测定25
  • 1.6.5 TG测定25-26
  • 1.6.6 HDL-C的测定26
  • 1.7 质量控制26-27
  • 1.8 统计学分析27-29
  • 1.8.1 AIP的计算27
  • 1.8.2 描述性分析27
  • 1.8.3 因子分析27
  • 1.8.4 标识元素的群定27-28
  • 1.8.5 富集因子分析28-29
  • 1.8.6 相关性分析29
  • 1.8.7 logistic回归分析29
  • 1.8.8 组间比较29
  • 2 结果29-46
  • 2.1 PM_(2.5)及其金属元素的暴露浓度29-30
  • 2.2 因子分析结果30-33
  • 2.3 富集因子分析结果33-34
  • 2.4 人群资料描述34-36
  • 2.5 PM_(2.5)上的金属元素对各生理指标的影响36-41
  • 2.6 各生理指标对AIP的影响41-43
  • 2.7 PM_(2.5)上的金属元素对AIP的影响43-46
  • 3 讨论46-52
  • 3.1 PM_(2.5)上载带的金属元素的暴露特征46-47
  • 3.2 金属组分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47-48
  • 3.3 金属组分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48-51
  • 3.3.1 氧化损伤49
  • 3.3.2 炎症反应49-50
  • 3.3.3 凝血纤溶系统改变50-51
  • 3.4 局限性51-52
  • 结论52-53
  • 参考文献53-60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60-61
  • 综述61-71
  • 综述参考文献66-71
  • 致谢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淑兰,柴发合,张远航,周来东,王琴玲;成都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其来源分析[J];地理科学;2004年04期

2 张秀芝;鲍征宇;唐俊红;;富集因子在环境地球化学重金属污染评价中的应用[J];地质科技情报;2006年01期

3 徐宏辉;王跃思;温天雪;何新星;;北京市大气气溶胶中金属元素的粒径分布和垂直分布[J];环境化学;2007年05期

4 ;Characterization of personal exposure concentration of fine particles for adults and children exposed to high ambient concentrations in Beijing, China[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0年11期

5 ;Size distributions and sources of elements in particulate matter at curbside,urban and rural sites in Beijing[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2年01期

6 李伟芳;白志鹏;史建武;刘爱霞;;天津市环境空气中细粒子的污染特征与来源[J];环境科学研究;2010年04期

7 吕森林;陈小慧;吴明红;焦正;文铁桥;毕新慧;盛国英;傅家谟;;上海市PM_(2.5)的物理化学特征及其生物活性研究[J];环境科学;2007年03期

8 段凤魁;贺克斌;马永亮;;北京PM_(2.5)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及来源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07期

9 宋少洁;吴烨;蒋靖坤;杨柳;郝吉明;;北京市典型道路交通环境细颗粒物元素组成及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学报;2012年01期

10 刘刚;滕卫林;杨忠乔;;杭州市大气PM2.5中部分元素的分布[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7年11期



本文编号:7643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7643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6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