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眼科论文 >

眼缺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16-10-20 20:09

  本文关键词:眼缺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大连医科大学》 2013年

眼缺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刘巍  

【摘要】:目的:探讨眼缺血综合征(ocular ischemic syndrome, OIS)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OIS与颈动脉狭窄程度以及各项检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提高该病的发现率及临床诊断率。 方法: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确诊的OIS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全身病史、最佳矫正视力及眼前节、眼底、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眼部血管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 TCD)、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Doppler flow imaging, CDFI)、颈部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颈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检查结果。统计OIS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与OIS发病率的关系;探讨患侧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内中膜厚度、斑块性质与TCD参数值间的相关性;并对比患侧与健侧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及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 RI)的差异。 结果:共收集OIS患者19例(21眼),双眼发病2例,单眼发病17例,男12例13眼,女7例8眼,男女比例约为1.7:1。平均年龄(62.5±7.8)岁。病程2日到10年。主要症状:视力下降者18眼(85.7%),,一过性黑矇者11眼(52.4%),强光耐受能力下降者6眼(28.6%),眼部及眶周疼痛者5眼(23.8%)。眼部主要表现:最佳矫正视力为无光感至1.0;虹膜新生血管并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眼(9.5%);眼底视网膜动脉狭窄、静脉不规则扩张但不迂曲21眼(100%),视盘颜色苍白6眼(28.6%),视网膜中周部点片状出血4眼(19%),视网膜棉絮斑4眼(19%),视乳头水肿2眼(9.5%),黄斑区樱桃红1眼(4.8%)。FFA及视野检查:FFA表现为臂-视网膜循环时间及视网膜动静脉充盈时间差延长21眼(100%),视网膜血管壁着染18眼(85.7%),视网膜无灌注区10眼(47.6%),视网膜微血管瘤6眼(28.6%),晚期视盘及黄斑区荧光渗漏4眼(19%);视野不同程度缩小10眼(47.6%)。影像学检查结果:颈内动脉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19例(100%)。患侧颈内动脉管腔完全闭塞者3例(15.8%);管腔重度狭窄者9例(47.4%);中度狭窄者7例(36.8%)。17例单眼发病患者的健侧颈内动脉CDFI检查显示7例有动脉内中膜改变伴多发斑块形成,管腔均不同程度狭窄,其中最严重狭窄程度为60%。患侧颈内动脉狭窄程度明显高于健侧(t=8.498, P0.05);患侧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内中膜厚度、斑块性质与眼部血管TCD参数值间均无相关性(P0.05);患侧较健侧眼动脉及视网膜中央动脉的PSV降低、RI增高(P0.05)。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扩血管及改善微循环药物治疗;3例行DSA检查,1例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2例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后眼压均正常,眼部症状改善,视力无明显提高;2例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其中1例行睫状体冷凝术,术后患眼疼痛缓解,眼压正常,部分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治疗前后所有患者视力无明显改变。 结论:1. OIS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复杂,主要特点为无明显诱因的视力下降、一过性黑矇、虹膜新生血管及低灌注性视网膜病变。 2. OIS患者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PSV降低、RI增高,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与发病率高度相关;TCD联合CDFI能够较全面地反映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状况,可作为OIS确诊的重要手段。 3. OIS患者预后差,早期诊断和眼部血液灌注的有效恢复可以维持视觉功能及减少破坏性眼部并发症的发生,并应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7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肖华;熊全臣;郑玉萍;权彦龙;佘华宁;;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对低灌注性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作用[J];国际眼科杂志;2008年09期

2 徐柒华;陈惠英;邹大中;高春恒;;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眼病的临床诊断意义[J];国际眼科杂志;2009年09期

3 黄敏慧;吴雅臻;郜忠海;;眼缺血综合征临床特征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2010年04期

4 杨琼;魏文斌;;眼缺血综合征[J];实用防盲技术;2006年02期

5 裘敏剑,周晓峻,章士正,郑伟良;CTA和DSA应用于脑血管病变的比较[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年02期

6 展天寅;王艳玲;;经颅多普勒超声在检测眼缺血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年24期

7 赵志青,景在平,陆清声,包俊敏,冯翔,赵臖;颈动脉内膜剥除术及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相关研究[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维强;魏世辉;;颈动脉狭窄与眼部缺血性病变[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1期

2 吴庆峰;庄晓琳;富强;;眼缺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年12期

3 王晓娟;吴诏周;赖寿伟;;128层螺旋CT头颈CTA扫描的护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3年03期

4 张远芳;郭岳霖;肖叶玉;方文辉;;64排螺旋CT数字减影CTA扫描的护理与图像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罕少疾病杂志;2009年05期

5 罗秋云;;64层螺旋CTA与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研究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0年10期

6 黄敏慧;吴雅臻;郜忠海;;眼缺血综合征临床特征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2010年04期

7 钟井松;沈海林;丁乙;林千早;夏学平;王虹;李辉;杨益龙;;头颈联合64层CT血管造影在TIA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0年07期

8 夏裕平;张文洪;李东;俞同福;;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9期

9 张丹;刘丽;郭玉兰;;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10例临床特点及TCD CTA结果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8年11期

10 凌锋;焦力群;;科学地开展颈动脉内膜切除术[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宁;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诊断与治疗的相关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晴;TCD及标化狭窄指数对诊断颈内动脉狭窄合理性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2 朱继荣;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48例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3 刘瑾;奥扎格雷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疗效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李秀花;TCD、CDFI对颅内外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检测评价[D];吉林大学;2006年

5 林鹏;脑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对颈性眩晕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李瑜霞;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7 黄敏慧;颈动脉狭窄所致眼缺血性疾病相关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8 关文卓;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超声诊断与临床[D];吉林大学;2008年

9 党辉;TCD联合颈动脉超声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血管病变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吕晓虹;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的临床应用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萍;赵炜;王楠;蔡海娟;赵可浩;;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荧光造影临床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07年03期

2 徐柒华;陈惠英;邹大中;高春恒;;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眼病的临床诊断意义[J];国际眼科杂志;2009年09期

3 杨琼;魏文斌;;眼缺血综合征[J];实用防盲技术;2006年02期

4 冯彦红;钱林学;胡向东;贵玉;张庆;龚海马;;彩色多普勒对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检测[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年19期

5 黄慧君;晏世刚;张秀妮;唐永哲;;激光治疗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眼科新进展;2006年07期

6 赵志青,景在平,陆清声,包俊敏,赵珺,冯翔;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内动脉局限性狭窄[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年04期

7 柳标;赵宝珍;姥义;陈晓宇;;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内动脉闭塞患者颅内侧支循环及血供的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6年04期

8 赵绍宏,宋志巍,蔡祖龙,范家栋;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病变中的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年02期

9 詹炯,戴建平,高培毅,刘翔,李少武,尚京伟,何雁,罗峰;三维CT血管造影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年04期

10 关俊宏,赵崇智,徐凤桐,田边纯嘉,端和夫;三维CT血管造影在脑外科的应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古莉,Kawaguchi S ,Okuno S ,Sakaki T;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内动脉狭窄所致慢性眼缺血综合征的疗效[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1年02期

2 樊兆珊,于路珍;眼缺血综合征一例[J];中华眼底病杂志;1996年03期

3 邓晓辉;眼缺血综合征1例[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4年07期

4 陈兰英,张惠蓉;眼缺血综合征一例[J];铁道医学;1998年05期

5 李刚,刘海林,彭秀军;鼻咽癌放疗后双侧颈总动脉狭窄继发双眼缺血综合征1例[J];海军总医院学报;2002年02期

6 朱丽新;;眼缺血综合征的临床分析和治疗[J];中国医疗前沿;2008年24期

7 王玉琦;John P Royle;;颈动脉血流的双功能超声多普勒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对比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1993年01期

8 姜桂生,杨凤海,王继跃,王东臣,张士刚,张连群,付强;外伤性颈内动脉狭窄并分支闭塞的血管内溶栓治疗[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1年10期

9 张玉秋;胡丽兴;杨丽娜;;颈内动脉狭窄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J];临床眼科杂志;2010年05期

10 王梅芳;陈东明;;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脑血管病的临床分析[J];现代医学;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珠;;眼缺血综合征一例[A];2011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俞群;舒萍芬;;老年颈内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第8届全国造口、伤口、失禁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张俊玲;相凤兰;王馥梅;夏瑞雪;贾建普;;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治疗和药物治疗对认知功能的影响[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会议指南[C];2010年

4 吴凤林;;长柄凸阵探头检测颈内动脉病变的价值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5 贾秀华;李娟;;外伤性颈内动脉狭窄并分支闭塞介入溶栓术的护理[A];全国神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6 周必业;张卯年;赵娜;魏世辉;;低灌注视网膜病变并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特征[A];中国眼底病论坛·全国眼底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俞群;舒萍芬;;老年颈内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A];2011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吴凤林;何锋坚;刘红梅;;长柄凸阵探头检测颈内动脉病变的价值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臧越;毕涛;于薇;张兆琪;;应用320排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联合颈部CT血管成像评价颈内动脉狭窄初步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戚跃勇;周宇;王智平;陈林;孙清荣;席道友;;颈内动脉狭窄的MSCTA图像后处理[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济正;[N];上海科技报;2000年

2 记者 陈青;[N];文汇报;2009年

3 医学博士 张锦妹;[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4 衣晓峰 靳万庆 李华虹;[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5 张伯君;[N];中国医药报;2005年

6 吕斌;[N];卫生与生活报;2009年

7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刘宁春;[N];健康时报;2006年

8 武汉同济医院药剂科 李敬;[N];健康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李振辉 通讯员 刘东红;[N];广东科技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陈铮;[N];中国医药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燕;单侧颈内动脉狭窄Willis环代偿及其与脑梗死关系的磁共振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2 王海东;颈内动脉狭窄的侧支循环代偿影像学及血流重建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谭华桥;颅内覆膜支架柔顺性、贴壁性和内皮化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于晓艳;联合应用Neuro DSA、Agatston Calcium Score和CTP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综合影像评价[D];复旦大学;2009年

5 刘加立;颈动脉狭窄伴发情况分析及影像学诊断[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6 杨永君;1.压力梯度和斑块回声特征共同影响颈内动脉斑块的稳定性 2.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长期随访的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林爱龙;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8 胡立文;旋转人体模型不同解剖部位紫外线暴露规律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9 亓晓琳;小鼠眼部碱烧伤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归巢到角膜组织的检测及影响因素分析[D];青岛大学;2013年

10 娄昕;颈动脉狭窄性脑缺血疾病的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巍;眼缺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2 张晓燕;眼缺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3 曾雅清;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磁共振灌注成像与弥散张量成像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4 贾慧娟;颈内动脉狭窄与脑灌注改变的多层螺旋CT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5 姜彦;全脑CT灌注成像对颈内动脉狭窄的疗效评价及其临床意义[D];复旦大学;2010年

6 孙涌津;单侧颈内动脉狭窄侧枝循环的DSA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7 赵晓培;颈内动脉狭窄与高血压对Willis环影响的流固耦合有限元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8 宁良霞;颈内动脉狭窄与脑卒中急性期情感障碍相关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9 李新辉;Willis环形态与颈内动脉狭窄的TIA患者预后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王梅;人体眼部紫外线暴露定量的数学模型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眼缺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74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1474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e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