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取出术矫正近视临床研究
本文关键词: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取出术矫正近视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取出术(SMILE)矫正近视的安全性、有效性、预测性及稳定性等。方法前瞻性研究。符合屈光手术常规适应证的94例(170眼)近视患者入选,其中男性34例(62眼),女性60例(108眼),患者年龄在18~44岁,平均26.8±4.7岁,术前等效球镜度(SE)-3.25~-9.13 D,平均-6.20±1.37 D,散光0.00~-3.25 D,平均-0.75(0.75)D,角膜厚度484~600μm,平均554.7±27.5μm。常规检查,包括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度、眼压及角膜地形图、像差、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等。常规SMILE手术程序。术后随访6月~2年。采用配对t检验、线性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病例手术顺利,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UCVA≥1.0、≥0.8的眼数分别为97%、100%。100%的术眼BCVA≥术前BCVA,35%BCVA提高1行,10%BCVA提高2行。术后SE -0.01±0.45 D。术眼87%达到±0.50D以内的目标屈光度,100%达到±1.00D以内的目标屈光度。术后高阶像差、球差、彗差均方根值与术前比较均增加(P0.05),分别增加0.15±0.121μm、0.04±0.111μm、0.14±0.14μm。结论SMILE矫正近视临床效果肯定,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有效性、预测性及稳定性;术后高阶像差增加而球差增加不大。
【关键词】:近视 飞秒激光 基质透镜取出术 安全性 有效性 预测性 稳定性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79.63
【目录】:
- 缩略词表4-5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7
- 前言7-9
- 目的9
- 对象与方法9-12
- 结果12-18
- 讨论18-20
- 结论20-21
- 参考文献21-23
- 综述23-34
- 参考文献31-34
- 致谢34-3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艺森;贺号;王清月;;飞秒激光对人类细胞内钙信号的调控作用[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3年08期
2 ;飞秒激光,为你插上理想的翅膀[J];招生考试通讯(高考版);2012年10期
3 杨娟;邓汝芳;戴丽霞;;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配合及护理[J];当代医学;2013年02期
4 曾原;黄一飞;高建华;;飞秒激光在角膜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4年04期
5 ;飞秒激光治疗老花眼[J];中国科技信息;2003年17期
6 高煦;李立;;飞秒激光在深板层内皮角膜移植的应用前景[J];国际眼科杂志;2007年06期
7 毛伟;周宏健;;飞秒激光在眼科领域中的应用进展[J];现代实用医学;2011年12期
8 戴丽霞;;达·芬奇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护理配合[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年09期
9 戴娟;周明;杨海峰;杨加宏;郑傲然;;飞秒激光在细胞纳米手术中的应用[J];光学技术;2007年05期
10 苏晋;石春花;袁小燕;;飞秒激光场中μ子催化聚变的轨迹分析[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志义;王兆华;田金荣;令维军;贾玉磊;张军;韩海年;王鹏;孙敬华;郑加安;张杰;聂玉昕;;飞秒激光功能扩展及精确控制[A];第六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2 曾绍群;;飞秒激光的声光扫描与神经活动观测[A];2006年全国强场激光物理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徐楠;吴成印;吴志峰;梁青青;杨宏;龚旗煌;;分子的飞秒激光取向操纵[A];2006年全国强场激光物理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蒋红兵;钟凤娇;龚旗煌;;分子取向对飞秒激光传输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5 鲁欣;张U,
本文编号:2679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267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