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眼科论文 >

PEDF、IL-6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瑞舒伐他汀干预中的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1 10:10

  本文关键词:PEDF、IL-6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瑞舒伐他汀干预中的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及白介素-6(IL-6)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作用;通过观察瑞舒伐他汀干预治疗对DR的改善效果,探讨瑞舒伐他汀在改善DR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1)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部收治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25例,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糖尿病(DM)诊断标准。实验组依据双侧眼底检查结果分3组: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肋R),42例;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33例;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50例。正常对照(NC)组为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DR诊断根据1987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DR分期标准,以未并发DR的患者DR数值记为0,并发DR的患者则将病变等级量化为数值,并以该值参与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血清IL-6及PEDF浓度,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直线相关分析,探讨血清IL-6及PEDF浓度变化与DR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2)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部收治的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60例。采用自身对照和组间对照的方式,将该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均控制血糖达标(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1),一组在常规降糖治疗基础上加入瑞舒伐他汀干预(实验组),另外一组仅常规降血糖治疗,不加瑞舒伐他汀干预(空白对照组),并且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原降糖方案不变。疗程为3个月。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EDF、IL-6、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以及眼底病变的变化情况。 结果(1)实验组血清中PEDF、IL-6浓度与N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3.12,P0.01;F=198.08,P0.01).NDR组、BDR组、PDR组中血清PEDF浓度有依次降低的趋势,血清IL-6浓度有依次升高的趋势。实验组组间糖尿病病程比较,糖尿病病程有明显增加的趋势(F=264.09,P0.01),各实验组糖尿病病程与血清中PEDF、IL-6的浓度相关(r=-0.831,P0.01;r=0.852,P0.01)。实验组血清中PEDF、IL-6浓度与DR的严重程度有相关性(r=-0.941,P0.01;r=0.932,P0.01)。 (2)实验组血清IL-6、TC、TG、LDL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血清PEDF.HDL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DR患者的视网膜病变情况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空白对照组血清PEDF、IL-6、TC、 TG、LDL、HDL水平以及DR患者眼底病变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前后的差值(△PEDF、△IL-6、△DR、△TC、△TG、△LDL、△HDL)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中△PEDF、△IL-6与AD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中△PEDF、△IL-6与AD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清PEDF、IL-6在DR发生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当糖尿病患者血清PEDF浓度降低或血清IL-6浓度升高时促进了DR的发生、发展。通过对DR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干预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血清IL-6浓度,延缓血清PEDF浓度的减少,并能改善DR患者眼底病变进展。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白介素-6 瑞舒伐他汀
【学位授予单位】:长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87.2;R774.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缩略词表8-10
  • 目录10-11
  • 第一章 绪论11-19
  • 1.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生理和发病机制11-12
  • 1.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细胞因子12-15
  • 1.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方法15-16
  •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6-19
  • 第二章 血清PEDF、IL-6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19-32
  • 2.1 前言19
  • 2.2 对象与方法19-27
  • 2.3 结果27-29
  • 2.4 讨论29-32
  • 第三章 瑞舒伐他汀在改善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机制研究32-39
  • 3.1 前言32
  • 3.2 研究内容与方法32-35
  • 3.3 结果35-36
  • 3.4 讨论36-39
  • 第四章 结论39-40
  • 参考文献40-48
  • 综述48-55
  • 参考文献51-55
  • 致谢55-56
  • 个人简历56-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霞霞;田建会;;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脂蛋白和炎症因子影响[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王丽娟;陈还珍;王芳;祁春雷;;国产瑞舒伐他汀对血脂及炎症因子影响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1年03期

3 冷仲禹;王冬兰;刘远光;申飞;毕雪;;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浆与房水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含量的相关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9年06期

4 罗向霞;陈浩;段俊国;;血脂代谢异常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探讨[J];眼科新进展;2007年11期

5 李冬育;郁丽娟;陈芳;董明霞;董如娇;刘长颖;;岛状除膜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2008年11期

6 孙lm,田志刚;白细胞介素-6对胰岛分泌功能的生物学调节及免疫病理学意义[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0年02期

7 高丽君;齐晓勇;王秀平;魏欣;沈春梅;;调脂药物对高脂模型大鼠炎性因子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年21期

8 陈虎;李元奎;李小峰;;412例老年人血糖与血脂关系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年24期

9 王丽丽;杨水祥;;他汀类药物治疗糖尿病血管病变新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年11期


  本文关键词:PEDF、IL-6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瑞舒伐他汀干预中的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00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3200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8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