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甾体类抗炎药对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预防作用
本文关键词:非甾体类抗炎药对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预防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背景与目的 黄斑水肿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影响视力恢复的常见原因[1]。黄斑水肿根据形态可分为囊样水肿和弥漫性水肿[2],囊样水肿表现为外丛状层内存在一个至多个囊腔,囊腔间有间隔,囊腔内为液性低反射信号;弥漫性水肿表现为黄斑部视网膜广泛增厚。按照严重程度,黄斑水肿可以分为轻、中、重度[3],其中轻度指后极部视网膜有一定程度增厚及硬性渗出但距黄斑中心较远;中度指后极部视网膜有一定程度增厚及硬性渗出接近黄斑中心,但未累及;重度指视网膜增厚及硬性渗出累及黄斑中心。有研究发现,黄斑厚度的增加可发生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60天到6个月[4-6]。Hee MR等研究发现,无论有无囊样水肿等病变的出现,白内障术后患者视力的异常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改变密切相关[7],对于发生黄斑囊样水肿(CME)的患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得的黄斑中心凹厚度与视力呈负相关[8]。 OCT是一种新型的非接触式、非侵入式的光学检测技术[9],其分辨率是B超的10倍以上,UBM的5倍以上。其可探察到的视网膜积液较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发现渗漏出现得早,且可客观、数字化的评估视网膜厚度及积液高度。若晶状体透明程度等检查条件及经济条件等允许的情况下,术前即行黄斑OCT检查,可以在术前即对手术后视功能情况进行评估。在发达国家,白内障术前必须做OCT检查。OCT能清楚显示某些眼底异常,这就促使医生在实行白内障手术之前进行必要的治疗。 白内障术后发生炎症反应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手术操作引起的机械性损伤,二是人工晶状体的异物反应和残留的晶状体上皮,这两方面因素均可以产生前列腺素(PG),破坏血液房水屏障,从而引起白内障术后的炎症反应[10]。随着手术方式及医疗仪器的进步,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前房反应明显减轻,手术前后的用药重点也已转移到对PG合成的抑制。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主要是通过抑制环氧酶,阻止花生四烯酸转化为PG而发挥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11]。目前国内外已有很多学者对NSAIDs在白内障术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白内障术后应用NSAIDs对黄斑水肿的作用;(2)比较白内障术后类固醇滴眼液与非甾体类滴眼液对黄斑部位的影响;(3)比较白内障术后使用不同非甾体类滴眼液对黄斑部位的影响;(4)比较白内障术前与术后开始使用非甾体类滴眼液对术后黄斑部位的影响;(5)比较白内障术前在不同时间给予非甾体类滴眼液对术后黄斑部位的影响等。本研究旨在比较白内障术前给予非甾体类口服药或非甾体类滴眼液对术后黄斑水肿的作用。 方法 将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15例(135只眼)随机分为A组(31例31只眼)、B组(26例32只眼)、C组(30例42只眼)、D组(28例30只眼)。A组术前3d开始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B组术前3d开始滴用普拉洛芬眼水,C组术后开始滴用普拉洛芬眼水,D组术前术后不使用任何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术后除D组外其他各组患者均给予典必殊眼水、普拉洛芬眼水滴眼,D组仅使用典必殊眼水。分别于术后1d,1、2、4、6、12周随访,行OCT检查,主要比较各组间黄斑水肿的发生、发展情况。 结果 (1)术后1d、1、2、4周,各组间黄斑水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术后6周,各组间黄斑水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组黄斑水肿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A、B、C3组间黄斑水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术后12周,各组间黄斑水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D组黄斑水肿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B组(P0.05),A组与B组、C组与D组黄斑水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在术后各期,各组间黄斑中心凹厚度(CST)、黄斑部体积(CV)、黄斑部平均厚度(CA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CST、CV、CAT与最佳矫正视力(BCVA)无相关关系。 结论 (1)术前开始应用NSAIDs比术后开始应用可显著降低术后黄斑水肿发生率;(2)术前口服NSAIDs与局部用非甾体类滴眼液相比未表现出明显优势。
【关键词】:黄斑水肿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 非甾体抗炎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74.5
【目录】:
- 缩略词表5-6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2
- 前言12-15
- 材料与方法15-18
- 结果18-21
- 讨论21-29
- 结论29
- 参考文献29-34
- 个人简历34-35
- 致谢35-36
- 综述36-49
- 参考文献43-49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茹;高玲;;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治疗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07年02期
2 汪伟;万李;周季家;廖品正;;糖尿病黄斑水肿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09年03期
3 毛新帮;赵菊莲;游志鹏;;黄斑部疾病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年08期
4 沙兰施;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及其治疗进展[J];临床眼科杂志;2004年06期
5 吴昌龙;王玉;;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治疗[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08年04期
6 王庆金;张沧霞;;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治疗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06期
7 胡玮婷;孙晓东;;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治疗进展[J];眼科新进展;2011年08期
8 魏文斌;;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手术治疗何去何从?[J];眼科;2009年04期
9 李蕾;王兴民;徐晶;刘春艳;姜红;;玻璃体切除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研究[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2010年06期
10 姚毅,姜荔,陈伟民,林顺潮;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治疗进展[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巍;玻璃体内注射贝伐单抗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疗效观察[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2 王树林;糖尿病鼠视网膜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与血—视网膜屏障破坏的关系及曲安奈德对血—视网膜屏障破坏的治疗作用[D];郑州大学;2005年
3 杨敏;糖尿病性黄斑囊样水肿视野的临床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王海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厚度测量及对比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5 翟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的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6 何晓静;微脉冲半导体激光对兔视网膜损伤和修复的实验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7 邓飞雁;消朦灵片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黄斑水肿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8 李琦;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重度黄斑水肿玻璃体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9 李娟;糖尿病黄斑水肿类型与相关因素分析[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年
10 陈婕;运用视网膜电图评价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分期治疗[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非甾体类抗炎药对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预防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43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364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