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及部分凝血因子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05-20 06:03
本文关键词:血小板及部分凝血因子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背景 血小板通过其运输、粘连、聚集、释放反应和收缩等功能对凝血和止血起着重要作用。关于血小板及凝血因子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的关系,国内外研究存在很大争议。迄今为止共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加重,血小板数量降低,体积增大,患者凝血系统被激活;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血小板数量、体积没有变化,凝血因子没有被激活,微血管病变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凝血因子水平。经过认真分析,我们发现这些研究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没有控制其他变量对血小板的影响、没有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同无糖尿病的视网膜患者进行对比,无法排除单纯的视网膜出血对机体出凝血系统的影响等。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发生发展,人们如果不能弄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体内血小板及凝血因子水平到底是上升还是不变,将直接影响到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假设是一种高凝状态,应用抗凝治疗后就可能对视网膜病变具有改善的作用;假设是一种稳定的状态,可能就没有必要对视网膜病变患者再给予抗凝治疗,如果一意孤行,不仅增加糖尿病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造成不良反应,最终事与愿违。 研究目的 本研究在调整其它因素影响后,通过与单纯糖尿病组、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的比较,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血小板数量、体积等参数及凝血指标的水平,阐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的变化特征,探讨血小板各参数及凝血指标的改变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否存在关联,对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有着重要意义,为今后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方法 根据设计方案,计算样本含量。所有研究对象均选自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108例、单纯糖尿病组55例、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118例和“正常对照"64例。调查每位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疾病史等一般情况;测量身高、体重和血压;实验室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SD)、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原百分活动度(P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大细胞比率(P-LCR)、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数量(PLT)和血小板压积(PCT)。 整理数据后,用SAS9.1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运用u检验,统计分析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相应的组间分布均衡,保证组间在血糖水平方面的可比性;运用单因素分析分别对四组资料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描述;运用协方差分析,控制其他变量对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的影响后,统计分析四组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血浆凝血酶原百分活动度、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大细胞比率、血小板数量和血小板压积的修正均值,然后通过两两比较,分析血小板各参数及凝血指标的改变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联。 研究结果 单因素分析在α=0.05水平上,四组之间,年龄、有无高血压、有无冠心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血浆凝血酶原百分活动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大细胞比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血小板数量、血小板压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控制影响各指标的变量后,运用协方差分析,统计四组间的修正均值,结果显示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血小板数量、血小板压积四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四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如下所示: 1.控制影响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的因素后,四组间的PT的修正均数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单纯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P=0.038;P=0.001),而其它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控制影响血浆凝血酶原百分活动度的因素后,对四组间的血浆凝血酶原百分活动度水平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单纯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的血浆凝血酶原百分活动度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9;P=0.041;P=0.001),而其它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3.控制影响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因素后,对四组间的纤维蛋白原浓度的修正均数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的纤维蛋白原浓度均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9;P=0.000;P=0.001),而其它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4.对四组间的血小板参数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和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的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大细胞比率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它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结论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外源性凝血系统被激活而内源性凝血系统未改变,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血小板体积增大。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外源性凝血系统的激活不仅与视网膜的组织损伤有关,还可能与血糖控制水平有关;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因;血小板体积增大,可能仅与视网膜的组织损伤有关。
【关键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血小板 糖尿病 凝血因子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587.2;R774.1
【目录】:
- 中文摘要6-9
- ABSTRACT9-12
- 符号说明12-13
- 前言13-18
- 对象和方法18-24
- 结果与分析24-35
- 讨论35-44
- 结论44-45
- 附录45-49
- 参考文献49-53
- 致谢53-5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著作目录54-55
- 附件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继贵,胡敏,葛鸣黔,周赛琴;糖尿病性肾病的评价指标[J];当代医师杂志;1997年03期
2 陈雪梅;马翠萍;霍丽君;张雪芬;;阿司匹林联合复方丹参滴丸预防糖尿病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效果[J];广东医学;2008年02期
3 惠延年,王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黄斑水肿的国际临床分类法[J];国际眼科杂志;2004年01期
4 张天寿;李平;;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探讨[J];甘肃中医;2006年03期
5 徐威;蔡应木;王彩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小板参数与糖化血红蛋白变化及临床意义[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年08期
6 李玉红,陈宗铠;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及红细胞变形能力的研究[J];天津医药;2002年01期
本文关键词:血小板及部分凝血因子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07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38077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