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眼科论文 >

青光眼或可疑青光眼患者昼夜眼压曲线测量方案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7-06-25 01:10

  本文关键词:青光眼或可疑青光眼患者昼夜眼压曲线测量方案的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背景: 青光眼是一种最常见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病理性眼压升高是青光眼视神经损害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眼压是青光眼诊断和疗效判断的重要指标,降低眼压是目前唯一经证实有效的青光眼治疗方法。因而,眼压的测量和监控对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但眼压与血压、体温、脉搏等人体生命体征参数一样,也存在着昼夜变化节律及长期波动。多项研究表明,单次的眼压测量及常规日间眼压曲线测量法往往很难客观反映被检者的真实眼压水平。眼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生物学指标,容易受各种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例如,全身状况、人体生理变化及气温、气压、光照都可影响眼压,体位和运动对眼压也有较大的影响。清晨起床前后的体位变化和日常活动对眼压的影响可以体现多种因素对眼压的影响,而回顾既往文献报道,鲜有对此进行分析总结。研究清晨起床前后的体位变化和日常活动对眼压的影响可为科学地制定昼夜眼压测量方案提供参考。由于眼压存在昼夜变化节律及长期波动,眼压峰值和谷值大多出现在白天工作时段之外,常规日间眼压曲线测量法往往很难客观反映被检者的真实眼压水平,只有行24h眼压测量法才能更好地反映被检者一天当中眼压变化状况,为青光眼或可疑青光眼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及调整提供客观依据。但严格意义上的24h眼压测量(每1h测量一次)操作繁琐且影响患者睡眠,增加角膜损伤和眼部感染的风险,临床实施时困难重重。什么样的昼夜眼压测量方案,既能确切地反映出受检者的眼压峰值、谷值及波动值,又相对简便、安全、易行,最大程度地减少因对患者睡眠的多次干扰而导致患者生物节律的紊乱,且易被医师和患者接受,值得我们去分析探讨。 目前各地实际执行的测量方案各异,24h眼压测量的时间点安排及次数尚无全国统一规定。有的只测日间多次的坐位眼压,有的每隔2h测一次坐位眼压,有的白天测量坐位眼压,睡眠时段则测量卧位眼压等。最近北京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探讨了昼夜眼压监测的方法,提出目前可根据病人情况采用7个测量时间点(不含夜间睡眠时段的测量时间点)的传统测量法或每2h监测一次眼压,白天亮光下用压平眼压计测坐位眼压,夜间睡眠时段暗光下用其他眼压计测卧位眼压的习惯性体位测量法。这只是个初步的探讨,并不是具体的规定和建议。如何在基本满足临床需要的前提下,寻找一种可以尽量减少患者痛苦和医生操作的困难,特别是尽量减少对患者正常生物节律的干扰和眼部感染及眼表组织损伤的昼夜眼压测量方案,是一个目前急需解决的重大临床问题。 我院近一年来对多数患者采用改良的24h眼压测量法(方案A)进行眼压监测,少数患者仍用传统的24h眼压测量法(方案B)进行检测。方案A与方案B相比,省去对夜间睡眠时段眼压的检查。本课题第一部分通过对一组可疑青光眼患者在进行24h眼压检查的同时进行清晨起床时的卧、坐位眼压和日常活动前、后的眼压的测量,重点研究可疑青光眼患者清晨起床前后体位变化和日常活动对眼压的影响。本课题第二部分对上述两种实际的测量方案所测得的方案A眼压曲线、方案B眼压曲线及由此提取形成的“拟定日间眼压曲线”和“拟定方案A眼压曲线”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为寻找一种既能基本满足临床需要又相对简便、安全、可行性强的昼夜眼压测量方案提供参考和思路。 研究目的: 1、研究清晨起床前后的体位变化和日常活动对眼压的影响;为科学地制定昼夜眼压测量方案提供参考。 2、比较不同眼压测量方案对异常结果、峰值、异常值的检出能力,为寻找一种既能基本满足临床需要又相对简便、安全、可行性强的昼夜眼压测量方案提供参考和思路。 研究方法: 1、选用51例(100眼)青光眼或可疑青光眼患者,在清晨5:30/6:30轻轻叫醒患者并嘱咐患者保持平卧位,将床头摇高30度角后用Icare眼压计测量双眼的卧位眼压;在床上坐起并短暂休息5分钟后再用Icare眼压计测量双眼的坐位眼压(活动前眼压);患者完成穿衣、洗漱等晨间日常活动后再重新测量双眼坐位眼压(即活动后眼压)。 2、从408例(805眼)青光眼或可疑青光眼患者中筛选出具有单峰或双峰波形特征的388例(685眼)患者的昼夜眼压曲线资料。334例(594眼)用方案A测量(8个测量时间点分别为:9:30,11:30,14:30,16:30,18:30,22:00,6:00,8:00),54例(91眼)用方案B测量(10个测量时间点分别为:9:30,11:30,14:30,16:30,18:30,22:00,2:00,4:00,6:00,8:00)。所有患者的眼压均由同一名操作人员使用Goldmann压平眼压计进行测量,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然后由方案A的曲线提取形成“拟定日间眼压曲线”,由方案B的曲线提取形成“拟定方案A眼压曲线”,比较这4组眼压曲线的数据资料,比较各自对异常(例)眼数、峰值及异常值的检出情况。 3、统计学方法:(1)将卧、坐位和起床活动前后的眼压测量值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并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其相关性;(2)将各组检测出的正常和异常结果进行卡方检验,将异常结果中各组的峰值和异常值的检出能力进行秩和检验。以P0.05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研究结果: 1、51例(100眼)青光眼或可疑青光眼患者清晨起床前的卧、坐位的眼压测量值均数分别为(19.14±5.51)和(17.12±4.53)mmHg,二者差值的均数为(2.02±2.82)mmHg,卧、坐位的眼压测量值经配对样本t检验,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7.17P=0.000)。且卧、坐位的眼压测量值呈现显著的相关性,R=0.861,P=0.000;清晨起床时日常活动前、后的眼压测量值均数分别为(17.12±4.53)和(14.44±3.90)mmHg,二者差值的均数为(2.68±3.26)mmHg,日常活动前、后的眼压测量值经配对样本t检验,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8.22P=0.000)。且清晨起床时日常活动前、后的眼压测量值呈现显著的相关性,R=0.710,P=0.000。 2、方案A眼压曲线正常的有159例(339眼),异常的有175例(255眼),方案B眼压曲线正常的有32例(59眼),异常的有22例(32眼)。拟定日间眼压曲线正常的有188例(379眼),异常的有146例(215眼),拟定方案A正常的有36眼(65眼),异常的有18例(26眼)。方案A和拟定日间眼压曲线两组正常和异常的检出能力经X2检验,X2=41.054,P=0.000,有统计学意义。而方案B与拟定方案A和方案A之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X2=0.63531,P=0.4254: X2=2.5261,P=0.1120)。 3、方案A异常的255眼中检出310个峰值,拟定日间曲线异常的255眼中检出207个峰值,两组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Z=-8.583,P=0.000);方案B异常的32眼中检出42个峰值,拟定方案A异常的32眼中检出30个峰值。方案B与拟定方案A和方案A相比检出率均无统计学差异(Z=-1.833,P=0.067;Z=-1.302,P=0.193)。 4、方案A异常的175例中检出1190个异常值,拟定日间曲线异常的175例中检出796个异常值,两组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Z=-3.821,P=0.000);方案B异常的22例中检出142个异常值,拟定方案A异常的22例中检出132个异常值。方案B与拟定方案A和方案A相比检出率均无统计学差异(Z=-0.248,P=0.084;Z=-0.042,P=0.967)。 5、方案A组334例594眼中仅有11例(3.3%)19眼(3.2%)因测量结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而对夜间时段眼压进行了补测,登记表显示尚有12例患者没有遵医嘱来补测夜间睡眠时段的眼压。临床上,完成了方案A昼夜眼压曲线测量的患者中,总共只有23例(不到10%)需要补测夜间睡眠时段的眼压。 研究结论: 1、清晨起床前后和日常活动前后眼压可引起5mmHg的变化,提示在制定昼夜眼压曲线测量方案时,我们必须重视这一时段的眼压测量,如果将习惯性体位的概念引入昼夜眼压曲线测量,则必须对结果判定的标准进行研究和修改。 2、通过4组不同的眼压曲线测量方案对异常例数、眼数、峰值和异常值检出能力的比较,结合安全、简便、临床适用及体位与活动等因素对测量结果判断标准的影响等,我们认为方案A(即不含夜间睡眠时间2个时间点)可作为大多数患者首次进行昼夜眼压测量的优选方案。对少数首次昼夜眼压测量的结果不能满足临床要求的患者,及时补测夜间睡眠时段的眼压。这是一条相对科学合理的临床思路。
【关键词】:眼压测量方案 眼压测量 体位 活动 昼夜眼压 青光眼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75
【目录】:
  • 摘要3-8
  • ABSTRACT8-15
  • 目录15-17
  • 第一部分 可疑青光眼患者清晨起床前后的体位变化和日常活动对眼压的影响17-25
  • 引言17
  • 1. 资料和方法17-18
  • 1.1 研究对象17
  • 1.217-18
  • 1.2.1 测量仪器及材料17
  • 1.2.2 测量方法17-18
  • 2. 结果18-20
  • 2.1 清晨起床前的卧、坐位眼压测量值18-19
  • 2.2 清晨起床时日常活动前、后的眼压测量值19-20
  • 3. 讨论20-23
  • 3.1 体位变化对眼压的影响20-21
  • 3.2 日常活动、运动对眼压的影响21-22
  • 3.3 清晨起床时的日常活动对眼压的影响22-23
  • 参考文献23-25
  • 第二部分 不同测量方案所测昼夜眼压曲线数据的比较分析25-40
  • 引言25
  • 1. 资料与方法25-29
  • 1.1 研究对象25-26
  • 1.2 昼夜眼压测量方案及方法26-27
  • 1.3 眼压峰值的识别方法27-28
  • 1.4 眼压曲线峰型的判定28
  • 1.5 昼夜眼压曲线中异常值标准及其个数的计算28
  • 1.6 昼夜眼压测量结果的判定28-29
  • 1.7 资料统计方法29
  • 2. 结果29-35
  • 2.1 方案A与方案B眼压曲线判定结果的比较29-35
  • 2.2 方案A补测率35
  • 3. 讨论35-38
  • 3.1 昼夜眼压测量方案研究的重要性35-36
  • 3.2 对我们研究结果的分析36-37
  • 3.3 进一步研究的思路37-38
  • 参考文献38-40
  • 文献综述40-64
  • 综述一 昼夜24h眼压监测在青光眼诊疗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40-52
  • 参考文献47-52
  • 综述二 雷公藤甲素防治青光眼术后滤过泡纤维化的可行性分析52-64
  • 参考文献60-6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64-65
  • 致谢65-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宜,王春勇,吴荒,宋跃;相关生理因素对眼压值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1期

2 周和政,沈政伟,金中秋,王柏川,鄢俊杰;辩证地认识眼压在青光眼诊断中的地位[J];美中国际眼科杂志;2002年02期

3 邱敬华;刘旭阳;武正清;;青光眼药物治疗的回顾和展望[J];国际眼科杂志;2007年03期

4 肖思瑜;李青;刘华英;赵军;赖铭莹;尹红;申晓丽;;体位对青光眼患者眼压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12年05期

5 左国进;方家华;;青光眼手术技术的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13年08期

6 陈婷;张绍阳;韩光杰;陈云辉;周和政;;可疑青光眼患者清晨起床前后的体位变化和日常活动对眼压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14年05期

7 刘晔晔;孙超;;青光眼中西医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2年06期

8 魏娴,姜会庆;雷公藤内酯醇对成纤维细胞的影响[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3年06期

9 汤勇;王晓芹;;青光眼的分类与发病因素[J];临床军医杂志;2009年02期

10 李俊英;青光眼滤过术中联合应用环孢霉素A临床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02年06期


  本文关键词:青光眼或可疑青光眼患者昼夜眼压曲线测量方案的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02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4802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4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