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镇静催眠化合物YZG-331药代动力学特征的研究
本文选题:N-取代-腺苷衍生物 + 临床前药代动力学 ; 参考:《药学学报》2017年12期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小/大鼠口服和静脉注射YZG-331后的血浆药代动力学、血浆蛋白结合以及体外代谢特征。通过LC-MS/MS方法测定小/大鼠口服和静脉注射YZG-331后血浆药物浓度变化及组织分布,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和生物利用度;应用超滤法测定YZG-331与动物和人血浆蛋白的结合率;比较YZG-331在动物和人血浆、肝微粒体、肠菌以及人工胃肠液中的体外稳定性。结果表明,小/大鼠口服YZG-331后均吸收较快,存在吸收与消除饱和趋势。雄性小鼠的生物利用度(51.2%)明显高于雌鼠(27.7%),而雌性大鼠的生物利用度(78.7%)明显高于雄鼠(27.1%)。小鼠口服YZG-331后体内分布广泛,在药效靶组织脑中也有分布,包括丘脑、海马、皮层、纹状体。YZG-331与人和动物血浆蛋白高度结合(93.3%~98.9%),无明显浓度依赖和种属差异。YZG-331在人和动物血浆、人工胃肠液以及小鼠、猴、狗和人肝微粒体中稳定,但可经大鼠肝微粒体和肠道菌群代谢。YZG-331在小鼠、大鼠体内的血浆药代动力学存在一定性别差异和种属差异;YZG-331在体内分布广泛,与血浆蛋白高度结合,可经大鼠肝脏微粒体和肠道菌群代谢转化。
[Abstract]: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study the plasma pharmacokinetics, plasma protein binding and in vitro metabolic characteristics after oral and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YZG-331 in small / rats. The plasma drug concentration and tissue distribution after oral and intravenous YZG-331 were measured by LC-MS/MS method, and the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and bioavailability were calculated. The ultrafiltr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plasma drug concentration and the bioavailability. The binding rate of YZG-331 with animal and human plasma protein was determined, and the stability of YZG-331 in animal and human plasma, liver microsomes, intestinal bacteria and artificial gastrointestinal fluid was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bsorption and elimination of saturation were found in the small / rat mice after oral YZG-331, and the bioavailability (51.2%) of the male ra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female rats (27.7%). The bioavailability of female rats (78.7%)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male rats (27.1%). After oral YZG-331, mice we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vivo and distributed in the brain of drug target tissues, including thalamus, hippocampus, cortex,.YZG-331 of striatum and human and animal plasma protein (93.3%~ 98.9%), without significant concentration dependence and species difference.YZG-331 in human and movement. Plasma, artificial gastrointestinal fluid and mice, monkeys, dogs and human liver microsomes are stable, but the rat liver microsomes and intestinal microflora metabolize.YZG-331 in mice, the plasma pharmacokinetics of rats in rats, there are certain gender differences and species differences; YZG-331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body, and the plasma protein is highly combined with rat liver microsomes. Metabolic transformation of intestinal flora and intestinal microflora.
【作者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药物代谢室创新药物非临床药代/药效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活性物质发现与适药化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大连医科大学药学院临床药理学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1603190)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经费资助(2016-I2M-3-011)
【分类号】:R9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彬;如何在热带地区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2002年05期
2 江力宣;闫海英;阳盛洪;邱旭民;;药代动力学研究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J];药学实践杂志;2006年05期
3 陈贵文,宋永熙,李晓红,阵波,赵达亚;茶碱对安普索的药代动力学影响[J];中国药房;1997年05期
4 江骥,胡蓓,谢宏红;雷尼替丁枸橼酸铋胶囊中铋在中国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0年02期
5 仲兆金,刘浚;Tazobactam/Piperacillin复剂的儿科药代动力学和临床疗效[J];首都医药;2000年03期
6 杨玉彬,汤致强,张频,罗健,李清,冯奉仪;阿托氟啶在肿瘤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01年03期
7 李丽莹,宋永熙,李莉;茶硷对安普索的药代动力学影响[J];黑龙江医学;2001年08期
8 李红英 ,于萍;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药代动力学研究[J];山东医药工业;2003年06期
9 沈美意;药代动力学与老年人用药探讨[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年01期
10 邓鸣,刘会臣;性别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玉男;杜力军;;发热对药物药代动力学的影响[A];中国当代新医药论丛[C];2004年
2 魏敏吉;张朴;;高通量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A];第六届全国抗菌药物临床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曹敏君;贺文娟;朱银松;马昌;康斯斯;高秀娟;熊婷;陈汇;;吡非尼酮片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2年
4 胡晋卿;温预关;倪晓佳;张明;邱畅;刘霞;李芳芳;;进食对于布南色林在男性健康志愿者中药代动力学的影响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5 高晨燕;;新药药代动力学研究要点与案例分析[A];第三届全国定量药理研究方法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徐冰心;刘志国;吴久鸿;岳茂兴;;航天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10年
7 刘昌孝;;药代动力学在新药研发转换研究中的作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11年
8 魏广力;肖淑华;陆榕;刘昌孝;;雷帕雷素的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A];中国药理学会第九届制药工业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9 范江虹;李燕;;佛波双酯在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A];中国药理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第二部分)[C];2002年
10 孙莉;周芬;范华莹;梁军成;刘丽京;邓艳萍;;氨酚曲马多片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本报记者 欧慧敏;药代动力学彰显新药转化价值[N];医药经济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白毅 整理;以药代动力学为主线的新药成药性的临床前评价系统的建立和应用[N];中国医药报;2011年
3 王宝龙;健能隆F-652海外临床研究正式启动[N];中国医药报;2012年
4 记者白毅;中国医科院生技所构建药物研究平台成效显著[N];中国医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杰;新型肺靶向DTX-LP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及评价[D];重庆医科大学;2017年
2 杨秉呼;硫代反义寡核苷酸癌泰得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3 盖芸芸;多组分中药物质组溶出及药代动力学评价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鲁丹丹;硫代反义寡核苷酸药物的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5 王淑萍;济泰片药效物质基础及药代动力学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6 孔琦;噻吩诺啡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7 姜志平;长春地辛群体药代动力学:ABCB1遗传多态性和表观遗传学差异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8年
8 谢瑛;生物大分子药物的标记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9 刘小光;利福平和rifabutin药代动力学机制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10 杨波;1,5-二咖啡酰奎宁酸的体内外代谢及药代动力学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锡凤;瑞替加滨胃漂浮缓释片的药代动力学及体内外相关性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赵明霞;新型蒽环类衍生物HYY-014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3 李熠;曲妥珠单抗—美登木素生物碱代谢产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赵苗;西他沙星片的人体药代动力学及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5 范晶冰;丙肝新药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孙沐y,
本文编号:17749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774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