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防治偏头痛的药效研究思路探讨
本文关键词:循证药学在中药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究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对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出全面的、客观的结论。
引入循证药学的观点,加强中药临床药理学研究与西药不同的是,中药从来就不是从实验室里生产出来的,而是经过数千年的临床实践验证,中药药理学的研究不能也不应忽视中药的临床研究。相当多中药的临床研究对方法学不够重视,大大影响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在加强解决基础理论问题的同时,引入循证药学的观点,加强中药临床药理学研究。循证药学作为循证医学在药学领域延伸,对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证据有一套严格的分级和评价体系[6]。在全面收集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质量评价基础上,应用特定的统计方法定量地进行系统分析,实现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临床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中药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方法体系,促进中药药理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普霞,周春祥.基于"证-药效-药性"观念及"药性本质多元"假说探讨中药药性本质.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6) 345~3472 张德芹,高学敏,钟赣生,等.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的现状、问题和对策.中国中药杂志,2009;(18) 2400~2404
3 吴同玉,高碧珍,林山,等.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模式探讨.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2) 6~7
4 段金廒,陆茵,陈建伟,等.方剂现代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1) 1~4
5 屈会起,林珊,邱明才.浅谈系统评价的文献偏倚问题.循证医学,2001;(1) 55~57
6 邢小燕,马永刚,孙玉琦,等.循证药学在中药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中的应用.中草药,2006;(8) 1269~1271
中药防治偏头痛的药效研究思路探讨
李佳川,孟宪丽,张 艺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 611137)
**
*
摘 要 结合偏头痛的病因病机,首次系统提出中药防治偏头痛的药效研究思路。认为在进行偏头痛的相关药效学设计时,应根据药物的组方特点,从现代医学对疾病病因病机的研究,结合中医药理论、方剂的传统功效和主治研究来确定偏头痛的药效研究思路,从"神经 血管 血液"多方面探讨药物的治疗作用是很有必要、更为全面的。 关键词 偏头痛;药效学;思路与方法
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以一侧或双侧反复发作性、搏动性剧烈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最新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年世界偏头痛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1],世界卫生组织将重度偏头痛与高位截瘫、精神分裂症和痴呆并列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慢性疾病。
目前,有关中药及其复方防治偏头痛的药效学研究思路尚无探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 中药新药研究指南!也对偏头痛的药效学研究无明确指导,大部分的科研简报大多还是单一从镇痛方面或部分方面进行简单研究。偏头痛的发生是多因素、多条件下引起的,若仅从单一方面进行研究未必太过局面,不能真实的代表药物治疗作用的发挥。本文结合笔者近年来参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及四川省重大科技攻关等项目防治偏头痛创新药物研制中的体会,探讨中药防治偏头痛的药效研究思路,希望能为今后偏头痛的药效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实验指导。
等多种学说。综观各家学说,血管源学说是基于病人头部搏动性的头痛,并结合临床脑血流的改变把脑血管的痉挛与偏头痛相联系,其中5 HT在发作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皮层传播抑制学说主要是用来解释先兆的产生,结合解剖以及病理的观察,进一步提出了神经源性学说。把神经源性炎症、血管的扩张与偏头痛相联系,认为偏头痛的发生,是由于原发性三叉神经支配的脑膜中动脉无菌性炎症所致,而血管的改变是继发的,神经源性炎症的主要表现为血浆蛋白的渗出及血管扩张。目前备受关注的三叉神经血管学说则是血管源学说和神经源学说的综合,是目前有关偏头痛发病机制较为有力的学说。该学说把血管的扩张、神经递质的释放、变化与三叉神经受内外因素的刺激相联系起来,认为偏头痛是由于三叉神经血管反射系统受内外刺激所引起的。此外,从传统医学来看,偏头痛属于中医学的"头风"、"边头风"、"偏头风"范畴。风、火、痰、瘀是偏头痛致病的重要因素。可以说,偏头痛是病因在风,病变在血,病脏在肝胆,以气机逆乱为始动因素,以气滞血瘀为病理变化[4]。在偏头痛的治疗上,中医临床也多采用祛风除湿、平肝息风、活血化瘀的药物治疗,临床报道疗效较好,尤以川芎、甘草、防风、白芷、细辛、乌头(川乌、草乌)、钩藤、葛根、羌活、半夏、南星(天南星、胆南星)、天麻、菊花、当归、蔓荆子、全蝎这15味中药在不同的历
[5]
史时期使用频次最高。
1 偏头痛的病因病机
关于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众说纷纭,至今尚无权威定论,目前主要流行三种学说[2,3],即血管源性学说、神经源性学说和三叉神经血管学说,此外,还有高钾低镁学说,交感神经功能低下
*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I06A18-15)、四川省重大科技招标项目(05SG011-018)
**
通讯作者
本文关键词:循证药学在中药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78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77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