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基于药效物质基础的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

发布时间:2016-11-20 16:01

  本文关键词:基于药效物质基础的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20ll第十三卷第一期

★V01.13 No.1

摘要: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中药药动学)研究是近年来兴起的中药研究的新领域,研究了一些 中药和复方,提出了一些相关的理论假说,但总体上尚处于初期的探索阶段,需进一步地深入研究。本 文总结与评述了中药药动学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探讨了中药药动学的概念、中药药动学研究的特点与 难点,从而提出了基于

药效物质基础的中药药动学研究模式的设想。
关键词:中药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效物质基础

doi:10.3969,j.is舳.1674—3849.2011.01.027

尽管数lO年来利用现代技术开展了大量的中 药研究工作,但与蓬勃发展的生命科学相比,进展 较为缓慢。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仍然是一个“黑盒 子”,体内过程尚不清楚,不能为临床用药提供更为 科学的指导。中药药动学是近年来兴起的边缘学 科,是药动学在中药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借助药动 学的方法,定性、定量地研究机体对中药的处置。但 由于中药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使得其与传统的药动 学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所区别。中药药动学研究有 助于揭示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方剂组方原理;有 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不良反应;有助于促 进中药的剂型改革和新药研发,对深化中药的现代 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药药动学研究的概念 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是借助动力学的 原理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即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 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规律的科学。目前,虽然 不少文献论述中药药动学,但较少能给出较为明确 的定义。经典的中药药代动力学(简称中药药动学) 是借助于动力学原理,研究中草药活性成分、组分、 中药单方和复方的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动 态变化规律及其体内时量一时效关系,并用数学函数 加以定量描述的一门边缘学科【11。中药复方药代动力 学是应用药代动力学原理研究中药复方的体内过程 及动力学规律的科学【2l。中药药动学是药动学在中药 研究方面的应用和延伸,突出中药的特殊性,结合复 方用药的特点,体现中医的整体思想等将会更好地

收稿日期:20lo.04_10 修回日期:20lo_07—2l


澳门特剐行政区科学技术发展基金(029,200r7,A2):中药抗肿瘤的系统药理学评价与药效物质研究,负责人:王一涛;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 展计划(“9r73”)(2009cB52270r7):“肺与大肠相表里”脏腑相关理论的应用基础研究之第七课题:基于药代动力学和代谢组学的肺与大肠
相表里归经中药研究,负责人:王一涛。

★★通讯作者:李澎涛,本刊学术副主嫡与编委,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脑病学和实验方刺学,Tel:010—84013206,E—m|il:

lpIj“罾263.n武;王一涛,本刊编委,教授。博士生导师,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中药学。E一删lil:ytw蛐晒Il硇c.咖。
J37

[形or瞄Sc站,|ce伽d死c^nD如舶(倒a如m如越i帆矿7’r0如幻,“C^i肥se肘j如白"∞Id肘蕊r谊胁d如d]

万方数据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讨论与商榷

表征其内涵。从形式上看,把中药仅看作药动学的一 个定语,以加“中药”二字于药动学研究内容之前定 义中药药动学,似乎有些简略;从内容上讲,由于中 药成分复杂,简单地套用化学药、天然产物的模式, 难以有效表达中药的动力学特征,因为中药的单体 成分不能反映中药的药效,同样不能代表中药的药 动,这已是共识。我们设想,中药药动学是通过对中 药效物质基础中的各个成分的药动学参数的测定、 分析,结合药效学,建立合适的相关数理模型,对药 效物质基础中的各个成分的药动学参数进行科学 地、系统地处理,得出整体的药动学参数,以表征中 药的体内过程。中药单体的药动学测定与化学药没
有区别,目前已有很多报道。如何建立适于药效物质

三、中药药动学研究的现状 1.中药药动学研究的相关理论和假说 随着中药药效学研究的深入,如何从药动学方 面阐释中药的效应是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我 国学者对中药药动学进行了一些较为深入地研究和 探讨,取得了一些颇有意义的成果:在实践上,采用 血药浓度法、药理效应法、毒理效应法等对一些中药 (复方)进行了初步的药动学研究嘲;从理论上,提出 了一些相关的研究理论和假说,,如“证治药动学”l州、 “复方效应成分药物动力学”嘲、“中药胃肠药动学”【91、 “辨证药动学”【姗、“中药胃肠药动学”【删、“血清药理 学”【11J、“中药血清药物化学”【12J等。这些理论与假说从 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论述了中药药动学研究思 路和方法,促进了中药药动学的发展,也存在一些有 待于深入解决的问题:第一,中药药动学中的中医概 念虽然理论上加强了医、药之间的联系,但实践上难 以操作。其中一个原因在于目前对一些中医概念的 定量、定性地表征缺乏统一的认识和客观公认的标 准。第二,基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提出中药由于配 伍使用而能显著地影响相互之间的药动学参数。中 药(复方)含药数味甚至数十味,成分成百上千,其间 存在相互作用的可能性是极大的,可行的研究方法 与模式尚处在探索阶段。第三,血清药理学和中药血 清药物化学主要侧重于中药药效学和药物化学,对
药动学的涉猎较少,其理论和思路也有待完善【13】。第

基础的数理模型和拟合药动学参数需要理论突破与
实践创新。 二、中药药动学研究的特点与难点

化学药绝大多数是单体化合物,结构明确,定性、 定量比较容易,且多单独用药,几乎不存在像中药应 用时的配伍、组方;单独服用时不存在药物之间的相 互作用,因而药动学研究比较简单,其结果也能很好 地反映药物的体内过程,能有效地指导临床。与化学 药相比,中药药动学研究有如下特点与难点:第一,中 药用药强调组方配伍的复方形式,复方是基于“七情 和合”中医配伍理论以及符合“君臣佐使”等组方原 则。同时,临床采用辨证施治,同一药味在不同处方环 境中效用不同。因而同一种中药成分的药动学参数会 受很多因素影响,这是与化学药显著不同之处【3J。第 二,中药成分复杂,且多数成分不明。如此复杂的成分 进人人体后,其中很可能存在药物间相互作用,而且 这种相互作用可能比较复杂,进一步增加了研究的难 度。第=三,中药中的一些已被证明的活性成分,如多糖 类等,由于结构多样,种类繁多,精确测定尚存在困 难。第四,内源性成分的干扰,某些中药中的一些生物 活性成分,在正常的人体中也有存在,在测定时会形 成内源性干扰。第五,中药原材料中多数成分含量很 低,服用后血浆中的浓度更低,提取分离有一定困难, 同时,一些标准对照品不易获得,定性、定量困难。第 六,中药药动学测定时的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上出现 多峰现象比较普遍,原因尚未完全阐明。如大鼠给予 左金丸后,其中的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的浓度一时 间曲线均出现了明显的多峰现象M。

四,中药药动学理论以经典的药动学理论为基础,结 合中医用药理论和原则,建立可以定性、定量表征中 药药动学的相关模型。借用最近提出“网络药理学”【14l 研究模式,如果单一成分的药动学是一条线,那么, 中药药动学就可能是一张网,是“网络药动学”。如何 评价这张“网”上的各个“点”、各条“线”在整张网中 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如何删繁就简,对这张网进行科 学地归一化、整合化等,则是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中药药动学研究的方法 中药药动学研究方法移植于经典的药动学,主要 有两类:血药浓度法和非血药浓度的生物效应法,后 者主要有药理效应法、药物积累法、微生物指标法等。 对这些方法已经有多篇文献综述【2’5’15】。非血药度法方
法较局限、不具有普遍适用性、测定条件较难控制,加

之一些测定指标的客观性不强,以致重复性较差,应 用较少。在中药复方化学研究中,将中医中药传统理
J粥

[%蒯Sc如肿e∞d死c|II加地舭毗越如n矿瓶出幻删mf船se胁如泌帆d朋锄砌胁缸口】
万方数据

2011第十三卷第一期

★V01.13 No.1

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变模糊判断为量化评价, 应尽可能采用现代化分析技术开展可量化的、与中医 药理论相对应的药理模型的研究【161。同样,在药动学 研究中,血药浓度法因其定量准确、方法成熟、测定仪 器精密多样等诸多优点,是药动学研究的主要手段。 3.近5生盘药动鲎研究的中药(复方) 中药(复方)药动学的研究进展,已有多篇综述 论及12.5t,一。近5年来,研究的中药主要有丹参(丹参 水提物fI刀、丹参提取物有效成分I协l、丹七注射液【州、以

人体的研究很少。同时。一些研究中中药来源不明,提 取工艺缺乏标准化,导致测定前的不确定性,同时测 定时缺乏严格的质控与对照,测出的结果差别较大。 第六,从实践上讲,药动学研究的主要意义之一是指 导临床用药,但目前的多数研究仅停留于学术层面, 尚不能为临床提供参考。此外,表面现象的观察性研 究较多,深入机制的探讨性研究较少。大多套用化学 药的药动学,反映中医用药理念的理论性创新较少。 四、基于药效物质基础的中药药动学 总结目前中药药动学研究的现状,我们提出基 于药效物质基础的中药药动学的设想,建议中药药 动学研究结合药效学,从药效物质基础的药动学研 究人手。 1.药效物质基础是中药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药效物质基础的鉴定与确证是中药现代化与国
际化的基础与关键。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是某

及冰片对丹参捌、双参通冠方片中丹参【2I】、降香对丹 参㈣、郁金对丹参笛制、双丹方中丹皮对丹参矧、檀香
对丹参例药动学的影响)、黄连(黄连解毒汤田例、黄 连一木香药对提取物【捌、黄连一吴茱萸药对f4.3”、黄连一

肉桂药卿32J、黄连与厚朴药对例、黄连与生地黄【Ⅻ)、葛
根(葛根提取物及复方脑得生片【铷、葛根芩连煎剂闭、 愈风宁心片闻、通脉方【划)、川芎(补阳还五汤【矧、川 芎一赤芍药对【帕】、川芍一郁金药对…)、三七、人参(冰片 对三七(啦】、清脑宣窍方l捌、参麦注射液㈣、复方双参通 冠吲、生脉注射液㈣)、大黄(桃核承气汤M、三黄泻心 汤I删)黄芩(泻心汤怫一、葛根芩连煎剂【511、功劳去火

一特定复方经与人体作用后,在发挥疗效的特异性 的靶器官、靶组织中达到一定浓度,并发挥生物学效 应的直接或间接来源于该复方的非内源性生物活性 物质的总和(毒性成分除外)。一些间接来源于该复 方的、类似前药的生物活性物质也应是该方的药效 物质基础组成部分闻。同时,根据药效一浓度原理,由 于服用药量的限制,一个特定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 成分的数目是非常有限的【明。中药药效分子组合的构 成应当是简单的嗍。中药现代化的主要任务之一是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理论上,用现代语言来阐释 中医;实践上,用现代技术精简中药。药效物质基础 应是中药(复方)中的“精”、“真”的主要组成部分。因 此,对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是中药的主要研究内容 之一。对中药而言,药动学研究的意义除了科学地计 算药物剂鼍以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获得最佳的疗 效并控制不良反应、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外,其另一意 义是通过药动学的研究,阐明各药效成分之间可能 存在的相互作用,为药效学提供相关的数据支持。一 般认为中药是多成分、多靶点的,其作用是多成分间 的协同与拈抗等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中药的多成 分是确定无疑的,多靶点也是不容置疑的。如黄连中 仅小檗碱就可作用于环氧化酶一2、DNA拓扑异构酶、 N一乙酰转移酶、端粒酶、g—P糖蛋白等多个靶点例。但 多成分间的协同与拮抗作用则未必全是,需要相关 实验数据的证实。

片【521、黄芩洌531、黄芩提取物胶囊例、银黄颗粒剂【删)。
同时,系统论述中药药动学的专著也有出版l-o一。 目前中药药动学研究呈现如下特点:第一,对单 体成分的药动学研究较为透彻深入,从离体的细胞、 肝微粒体等到在体的实验动物如小鼠、大鼠、犬等多 有报道。这种按天然产物的单化合物的研究模式,不 能完全表征中药药动学。第二,少数研究采用了多个 单体成分同时定量的方法,测定了一些单味中药的药 动学。从中医用药的整体观来讲,这比测定单个成分 更具说服力。但一些此类研究缺乏相关复方对照,没 有结合整方研究,探讨这些单体药动学在整方药动学 中的地位与作用,也就不能完全阐明中药药动学。偶 见同时测定单体和复方药动学的研究【3“。第三,建立 了很多多成分同时定量的分析方法,但这些方法多停 留在单纯建立一种同时测定多个化合物浓度的分析 方法上,在药动学上的应用较少。如何把这些方法应 用于中药药动学研究,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第四,煎剂 口服、多次用药是传统的方法,国人仍基本沿袭之。目 前实验研究中多采用有机溶剂提取,单次给药,其结 果能为临床提供多大的参考价值,值得深入探讨。第 五,低层次重复研究较多,系统研究很少。单味药或者 药对研究较多,对复方研究很少,实验动物研究较多。
,秒

(阢柑&如,Ice帆d死c^加锄删丌比越幻n o,‰砌如蒯傀洫卵胁如池田耐讹比砌胁出口】
万方数据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讨论与商榷

2.药致物质叁壁垂生药勇动学检冽指堑逸捶鲍 堡量 由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对中药中的所有成分进 行药动学分析,一是不现实,技术上尚有难度,二也没 必要。目前认为仅检测一个化学成分不能代表中药的 药动学,但测得的成分越多也未必越能代表复方药代 学【卿。中药药动学检测指标的选择尚未有公认的标准。 大多研究是测定单个或数个含量丰富、又有一定生物 活性的药效成分,如黄连中的小檗碱,葛根中的葛根 素,川芎中的川芎嗪,丹参中的丹参素、丹酚酸等。中 药药动学测定时指标成分的选择需多考虑药效物质 基础,同时测定尽可能多的药效物质基础成分,通过 药效物质基础药动学的有机整合以表征中药药动学, 以药效物质基础的药动学指导临床用药。根据上述药 效物质基础的界定,小檗碱、葛根素、川芎嗪都是含黄 连、葛根、川芎等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成分,其药动学 测定能提供一些相关信息。但孤立地测定这些成分, 指导意义有限。同时。尽管药效物质基础中的成分可 能非常有限,但这些成分问可能存在相互影响,且这 种影响可能会使得中药与单体的药动学差别较大,甚 至大相径庭,因而建议多成分同时测定。此外,由于药 效物质基础与临床的疗效直接相关,药动学要为临床 用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有必要以药效物质基础为检 测指标。目前很多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尚未完全阐
明,实践上尚有困难。对中药中尽可能多的含量大、有

较为切实可行的:第一,经典小复方、药对等多经历 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临床应用,疗效相对确切,目 前需要药动学数据以促进其研究开发。第二。小复 方、药对中药味较少,且多为常用中药,目前的研究 也较为深入,很多相关的药效学评价已经完成,易于 结合药效进行研究。第三,复方虽小,但体现了中医 用药的原则,有利于保持中药特色,阐明中药的用药 理论。第四,小复方药味少,药效物质基础的数量少, 容易建立相关的测定方法,且方中的主要成分大多 已经明确,多有商品化的标准品和很多提取分离方 法以供参考。 4.药效物质基础与药动学的研究需要理论突破 墨蕉查茎堑 药效物质基础的分离和鉴定与药动学的测定 是中药研究的两大方面,也是两大难点。中药药效 物质基础的现代研究基本沿袭20世纪20年代从
麻黄中提取出麻黄碱的模式,虽然已分离出了数以

千计的化合物,但成药的却屈指可数。这种套用天 然产物研究的模式,由于脱离中医药理论,近来也 受颇多争议。目前中药药动学的研究也基本上是借 鉴经典的药动学方程,但由于中药是混合物,单个 成分的药动学并不能代表中药药动学。目前对单个 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以及代谢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都很成熟,而对2个、3个乃至多个成分同时用药时 不同成分之间的作用、作用机制以及代谢等研究却
缺乏成熟的理论和可行的方法。如何利用现代技术

确切生物活性的成分进行多成分同时定量测定是目 前较为切实可行的方法。 3.查体的多成分同时定量是主药药动堂研究的 整查盘挂 多成分同时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为中药药动 学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目前,对单味药中数种甚至 数lO种成分同时测定的方法已有大量报道,如

从中药中获得全部的药效物质基础,以达到精简复 方、控制质量、保证疗效,以及如何通过经典药动学 方法建立相关的中药药动学模型,以达到明确剂 量、控制不良反应、指导临床用药,需要理论上的突 破与技术上的革新。
五、总结与展望

《Jo啪al

of

Chromatography

A》、《Jo啪al
of

of

Ch玎D-

matography Biomedical

B》、 《Joumal

Phannaceutical

and

近年来,中药药动学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尚 处在初级的探索阶段,尚缺乏符合中药自身特征的 药动学研究与评价技术体系。中药药动学研究中的 难点既有理论性的,也有技术性的。当代新理论、新
技术的发展为中药药动学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

Analvsis》等分析方面的杂志,大量发表了

关于天然产物/中草药中多成分同时定量分析的文 献。但这些方法中很大一部分局限于体外分析方法 的建立,较少用于在体的药动学研究。药效物质基础 的多成分性决定了在体的多成分同时定量分析是复 方药动学研究的主要手段。鉴于中药的复杂性,目前 对一些经典的小复方或药对进行在体的多成分同时 定量分析,以探讨中药药动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是

必要的条件。中药药动学要实现突破性的发展,要充 分借鉴、吸收和利用最新理论技术体系。最近提出的 网络药学(Net、∞rk medicine)16¨、网络药理学(Ne附ork

[形。蒯Sc拓,lce讲以死c^∞如删丌地面函,l∥‰妇幻删蕊i聊se胁如妇∞d^妇砌胁如口]

pha哪ac0109),)Ie蛳l等关于药物”网络性”的理念跟传统
J卯

万方数据

201l第十三卷第一期

★V01.13 No.1

的中药复方用药有一定的相似性,中药尤其是复方 中的多成分的药动学是否也存在类似的“中药网络 药动学”?新兴的代谢组学(metabonomics)是主要研 究机体内源性小分子的代谢产物的定性和定量分 析,而中药药动学主要是研究机体内外源性小分子 中药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因而对中药药动学研 究有极重要的借鉴意义。能否将代谢组学的研究理 念推广至中药复方药动学?能否在中药药动学的分 析技术、数据处理中借鉴和应用代谢组学的方法?能 否将中药药动学与代谢组学相结合形成基于中药复 方的“中药药动一代谢组合学”以建立治疗条件下外 源性中药成分与内源性小分子的同时定量和定性分 析,实现体内小分子的动态与转化“网络”?能否利用 “中药药动一代谢组合学”辅助鉴定和确证复方的药 效物质基础?这都是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综上所述,中药药动学研究从理论上,可以以经 典的药动学模型为基础,结合中药自身的特点与规 律,结合生命科学研究的新理念和新思维,建立适合 于表征中药的药动学模型;从实践上,可以从经典的 小复方、药对等人手,以药效物质基础的测定为目 的,以先进的分析仪器为手段,借鉴代谢组学等新学 科的研究策略和方法,实现中药药动学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l郝海平,郑超浦,王广基.多组分、多靶点中药整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的思考与探索.药学学报.2009,44f3):27睢275. 2刘莹莹,马越鸣.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新进展.上海中医药大学
学报,2008.22(I):76—78.

10郭立玮.中药药物动力学方法与应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1l张良.徐立,袁冬萍,等.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进展.南京中医药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8(4):254—256

12房方.李祥,陈建伟.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进展.亚太传统医药。
2009,5(1):143一145.

13葛金文,朱惠斌.王宇红,等.关于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的再思考.世 界科学技术一中医药现代化,2008,10(6):1“23.
14

HopI【im AL Network

phamIacology:tlle啦I paradigm in

drIIlg discov—

ery.f‰蕊em口以,2008,4(11):682—6吣
15张英丰,董宇,朱晓新.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方法与思考.中
国天然药物.2008,6(5):32l一324.

16李伟东,蔡宝昌.中药复方化学研究思路与方法.美中医学,2006,3 (4):08. 17罗世英.钟志国。林坚涛.等.丹参水提物在灌胃大鼠血浆和脑组织中
浓度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中药药理与lI缶床,2009。25(4):4扣47. 18宋敏,杭太俊.张正行.丹参提取物有效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 学和相互影响研究.药学学报,20cr7.42(3):30l一307.

19蒋哑萍.胡小鹰.丹七注射液中丹参素钠在Beagle犬体内药代动力
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安徽医药.2009.13(1):17—18.

20郑晓晖,赵欣,房敏峰,等.复方丹参方中使药冰片对君药丹参药代 动力学的影响.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r7。28(2):17∞173.
2l林力,刘建勋,张颖。等.复方丹参制剂不同配伍对丹酚酸B在大鼠血

浆中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中国中药杂志,2008,3郫2):2683以687.
22范菲,王世祥.房敏峰,等.降香对丹参素兔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 的影响.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2吼24):228和2287. 23郑晓晖.张丽,陈林。等.活血化瘀方中使药郁金对君药丹参药代动 力学的影响研究.药物分析杂志,2006。26(12):1748—1750. 24陈林。张丽,戴云,等.使药郁金对君药丹参药代动力学的影响研究.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7,13(7):55~57.

25付志玲,刘春芝,房敏峰.等.双丹方中丹皮对丹参药代动力学的影

响.中成药.2010,32(1):62稚.
26唐一梅,李仲谨,王世祥.等.檀香对丹参药代动力学的影响研究.中
国药科大学学报.2007,38(2):149一152. ”吴晓霞,彭娟。范斌,等.Lc—MS~Ms测定黄连解毒汤中3种生物碱

3沈群.罗佳波.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特殊性.中成药。2004.26 (8):65石6.
4 DeIlg

在大鼠血清的含量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0)

Y,“∞Q,u S,“以.si肌dtane眦s dete册inati∞of berbeIim,

paImati北蛐d 8pect咖豫Ⅱy in

j咖仃IIizi鹏by
rat

liqIIid
its

chmmlography—t肌dem III嘲
in


:1276一12∞.
28肖学风,乔晓莉,高岚,等.黄连解毒汤中三种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

pla8眦柚d

appIication

ph蚰mcokinetic
29

代动力学研究.中国医药导报,2008。5(3):13一16.
Lu

gtIIdy a矗ef oral adrninist瑚止ion of coptis—evodia herb coupIe._,C7trD一

哪8 A,咖死c船“B函眦d£咖&L
杂,2004.2l(6):457—460.

T,U肌g Y,S帆g
ral

J,“af.SimIlltan删s
pl删m by
IIlediciIl矗l

detem血lati∞0f berberine

2008,863(2):195~205.

皿d paImatine j,l

HPI£一ESI—Ms

an盯。剃adJlliJlis岫一

5沈群.罗佳波.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中围现代应用药学 6黄熙,臧益民,夏天,等.试论“证治药动学”新假说.中药药理与临 床.1994.10(6)4344. 7黄熙.陈町冀.“证治药动学”新假说的理论与实践.中医杂志,
1997.8(12)刀45—747.

ti伽ofⅡ硐i“佣_al C托n∞e
d∞∞ti∞肌d the
B豇口r”d

prel珈.ali∞HuaIlg~b她qie~Du

ph锄∞ol【inetic印pIic砒i∞0f tIle

metllod..,f‰哪

A,Iaf,2006。40(5):1218—24.

30万琳琳,张振秋。刘文君。等.黄连、木香药对提取物中盐酸小檗碱

443舶

在大鼠血浆中的药动学研究.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9.26f6):

8黄熙。陈可冀。任平.“复方效应成分动力学”新假说的科学证据、要 素、意义与前景.中国中药杂志.199r7,22(4):25叽252. 9周丽娟.许利平.陈慧娟.等.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常用研究方法评
价.中华中医药学刊,200r7,25(5):1041.1043.

3l王静,袁子民,张振秋.黄连,吴茱萸药对中盐酸小檗碱在大鼠体内 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分析杂志,2009,29(5):755—759.
32焉巧娜,张朔,张振秋.黄连及其与肉桂药对配伍中盐酸小檗碱在大

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中药材,2∞9,32(4):575.578.

J4J

(形D蒯5c如聊e

md死cIII肿锄棚诎m妇溉旷‰出幻,lⅡf吼妇se胁如妇田迸朋锄砌胁如口]

万方数据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讨论与商榷

33孟斌,张振秋.黄连与厚朴配伍对盐酸小檗碱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 影响.中成药.2009.3l(6):943—945. 34王晓强,杨明炜,刘芳芳,等.黄连与生地黄不同比例配伍对小檗碱 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7):1795一1797. 35潘璐琳.欧阳臻,杨雨,等.葛根及复方中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

48辛颖.耿慧春,张嵩,等.三黄泻心汤及大黄中大黄酸在大鼠体内的

药代动力学.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9,15(3):5“59.
49周慧。马越鸣,石荣.等.大鼠体内泻心汤及其不同配伍黄酮类成分

药代动力学的变化规律研究.时珍国医围药.2009,20(9):2153~2156. 50闫晶超。刘兆明,王天明,等.泻心汤黄酮类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
动力学研究.药学学报,200r7.42(7):722~729.

学研究.中国药学杂志.2009.州9):703—705.
36吴艳萍.谭晓梅.邢学峰,等.葛根芩连煎剂中小檗碱在犬体内药动
学研究.中国药房,2006,17(11):8ll一813.

5l吴艳萍.谭晓梅,邢学峰.葛根芩连汤配伍黄芩苷在犬体内药动学研
究.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6,26(8):1239—1240. 52郭慧娟。任淑萌.李艳荣,等.功劳去火片中黄芩苷和小檗碱在大鼠 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华西药学杂志.2009。24 f1):56—58. 53李云,张亚军,李江英.黄芩汤中黄芩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

37吴燕红.苏子仁,赖小平,等.愈风宁心片中葛根素在Be科e犬体内
药动学研究.中成药,2006。28(2):215~218.

38李力,翟学佳。陈东。等.通脉方中葛根素和大豆苷元在大鼠体内药
动学研究.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29(15):1258一1261. 39贺福元,刘文龙.贺庆平,等.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 补阳还五汤总生物碱中川芎嗪的含量及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国药物

究.陕西中医。2007,28(10):1枷~1400.
54闵志强.张怀莉,罗晓莉,等.黄芩提取物胶囊在BeagIe犬体内的药 代动力学研究.中药药理与I临床,2009,25(2):59。6l
55石万贞,姚金成,粱玉格.银黄颗粒剂中黄芩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

与临床,2005,5f12):92叽922.
40张壮.刘楠.陈可冀,等.川芎赤芍配伍比例对阿魏酸在麻醉犬体内 药代动力学的影响.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5.1l(3):28.31.

力学研究.中医药导报.2005.1l(11):10一12.
56万海同,郭莹.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北京:化学T业出版社,2009.

4l马传香。张文生.田蓉.等.川芍郁金不同配伍比例对阿魏酸在家兔 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影响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79∽:
474一n478

57陈修平,王一涛.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系统药理学评价.中草 药,2010,41(1):l一5.
58刘德麟.梁菊生,康旭亮.等.中药分子方剂一医药科学的新生长点. 自然杂志,2006,28(6):337—340.

42王世祥,苗文莉,骆凯,等.sPE~HPLc研究冰片对三七皂苷Rl药代
动力学影响.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9(1):79—82. 43周威,石任兵,孙建宁,等.不同模型下清脑宣窍方有效组分药代动 力学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l(4):265—268.

”S吼Y,X岫l('W跚g

Y.ef d.A Ilatural

systeln砒ic review

of

the锄“c锄cer

pl啊i∞0f k曲面ne'a

c帆cer嘶,2009,20哆):757—769.
6l Ba抬basi

product细哪Chine∞herbs.A,lIi—

“刘奕明.杨柳,曾星,等.参麦注射液中人参皂苷Rgl和Re药代动力
学研究.药学学报。2005.40(41:365—368. 45林力,刘建勋,张颖,等.从药代参数AuC值探讨中药复方双参通冠 的配伍.药学学报。2009,44(9):1029一1033.

60卢宏。李敏,邢东明,等.对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中血药浓度测定

方法的评述与思考.世界科学技术一中医药现代化。2000.2(4):22—26.
AL GIlmahce N。LD∞al∞J.Network medicine:a mII_¨rk—
to

based叩p哪ch
62 covery.^k 63

huII瑚di∞a靶.№如口侥耻I,2011,12(1):56—68.

46石蓓佳,吴莉.生脉注射液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中成药。
2009,3l(4):653~655. 47马越鸣,赵阳,谢华,等.大鼠体内桃核承气汤蒽醌类药代动力学研 究.中国药理学通报。2005。2l《lO):1267一1270.

Hopkim AL.Network p-lam珊colo影:tlIe n既t pa培digm in由ug dip Ckm历“,2008,4(11):682~690.
systemB

B函f哪棚面s,2009,25(19):2|4156—2472.

Be瑁盱SI,Iyeng盯R.Netwod【allalys∞in

plmml蒯ogy.

MateriaI Basis—ba辨d ckn

PhamacokiIletic

IIIvestigation of CMne∞Memcim

2.加够^i榭n日却如以,例妇d幻&巧i昭如西ers酊矿∞i凇se胁如i,le,&驴孵,DD7∞吼i叫
Abstract:The

xi叩i,∥,2b昭历删驴,∥,工M历,够∞7,’,∞尺Ⅱ。,血忍,移∞2,形帆g y如∞。 口.加砌蹴矿醌i船se肌d幻以sc据聊es,咖劫ers蚵矿jIZ∞觚,J]l氟∞傩999D碱傩i,蟛

pha聊acokinetic

study of Chinese medicine

(CM)is



new


research direction in recent yea瑙.The

pha丌nacokinetics of some CM aIld its
8es

fomula

have been investigated and

number of related theories and h卵10the一

h{lve been proposed,which provide some

insights

into this area.However,the overall studies in this aspect were
are

still at the early exploratory

stage锄d funher studies

needed.This p印er

summ商zes

the recent adVances,inte卜

pI.ets the definition,characteristics and dif右culties of CM

pha咖acokinetic

study.The authoI暑pI.oposed the Inaterial

b鹊is—b鹅ed evaluation model for CM Keywo“b:Chinese

pha珊acokinetic

study.

medicine,Ph咖acokinetics,Material

b酗is for e历cacy of Chinese herb

(责任编辑:李沙沙张志华,责任译审:王一涛)

[%蒯sc如,lce帆d死c^加如彰舭庇眦罐洳矿‰出面利佻Mse胁掘i,le nrld朋蕊砌胁缸口]
万方数据

J铊

基于药效物质基础的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
作者: 作者单位: 陈修平, 钟章锋, 徐曾涛, 燕茹, 李澎涛, 王一涛, Zhangfeng, Xu Zengtao, Yan Ru, Li Pengtao, Wang 陈修平,钟章锋,徐曾涛,燕茹,王一涛,Chen Xiuping,Zhong Ru,Wang Yitao(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澳门,999078), 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 Chen Xiuping, Zhong Yitao Zhangfeng,Xu Zengtao,Yan 李澎涛,Li Pengtao(北京中医药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1,13(1)

参考文献(63条) 1.Sun Y;Xun K;Wang Y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anticancer properties of berberine,a natural product from Chinese herbs 2009(09) 2.周威;石任兵;孙建宁 不同模型下清脑宣窍方有效组分药代动力学研究[期刊论文]-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04) 3.王世祥;苗文莉;骆凯 SPE-HPLC研究冰片对三七皂苷RI药代动力学影响 2009(l) 4.马传香;张文生;田蓉 川芍郁金不同配伍比例对阿魏酸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影响研究[期刊论文]-北京中医药 大学学报 2006(07) 5.张壮;刘楠;陈可冀 川芎赤芍配伍比例对阿魏酸在麻醉犬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5(03) 6.贺福元;刘文龙;贺庆平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补阳还五汤总生物碱中川芎嗪的含量及药代动力学 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药物与临床 2005(12) 7.李力;翟学佳;陈东 通脉方中葛根素和大豆苷元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9(15) 8.孟斌;张振秋 黄连与厚朴配伍对盐酸小檗碱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期刊论文]-中成药 2009(06) 9.焉巧娜;张朔;张振秋 黄连及其与肉桂药对配伍中盐酸小檗碱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期刊论文]-中药材 2009(04) 10.王静;袁子民;张振秋 黄连、吴茱萸药对中盐酸小檗碱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期刊论文]-药物分析杂志 2009(05) 11.万琳琳;张振秋;刘文君 黄连、木香药对提取物中盐酸小檗碱在大鼠血浆中的药动学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现代 应用药学 2009(06) 12.Lu T;Liang Y;Song l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berberine and palmatine in rat plasma by HPLC~FSI~MS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preparation Huang~Lian~Jie~Du decoction and the pharmacokinetic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2006(05) 13.范菲;王世祥;房敏峰 降香对丹参素兔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的影响[期刊论文]-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8(24) 14.林力;刘建勋;张颖 复方丹参制剂不同配伍对丹酚酸B在大鼠血浆中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中药 杂志 2008(22) 15.郑晓晖;赵欣;房敏峰 复方丹参方中使药冰片对君药丹参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期刊论文]-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 学版) 2007(02) 16.Berger S1;lyengar R Network analyses in systems pharmacology[外文期刊] 2009(19) 17.Hopkins AL Network pharmacology:the next paradigm in drug discovery[外文期刊] 2008(11) 18.Barabasi AL;Gulbahce N;Loscalzo J Network medicine:a networkbased approach to human disease[外文

期刊] 2011(01) 19.卢宏;李敏;邢东明 对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中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的评述与思考[期刊论文]-世界科学技术-中 医药现代化 2000(04) 20.蒋亚萍;胡小鹰 丹七注射液中丹参素钠在Beagle犬体内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期刊论文]-安徽医药 2009(01) 21.刘德麟;梁菊生;康旭亮 中药分子方剂-医药科学的新生长点[期刊论文]-自然杂志 2006(06) 22.陈修平;王一涛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系统药理学评价[期刊论文]-中草药 2010(01) 23.石万贞;姚金成;梁玉格 银黄颗粒剂中黄岑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期刊论文]-中医药导报 2005(11) 24.闵志强;张怀莉;罗晓莉 黄苓提取物胶囊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期刊论文]-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9(02) 25.李云;张亚军;李江英 黄苓汤中黄苓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2007(10) 26.郭慧娟;任淑萌;李艳荣 功劳去火片中黄苓苷和小檗碱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期刊论文]-华西药学杂志 2009(01) 27.吴艳萍;谭晓梅;邢学峰 葛根岑连汤配伍黄苓苷在犬体内药动学研究[期刊论文]-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6(08) 28.闫晶超;刘兆明;王天明 泻心汤黄酮类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期刊论文]-药学学报 2007(07) 29.周慧;马越鸣;石荣 大鼠体内泻心汤及其不同配伍黄酮类成分药代动力学的变化规律研究[期刊论文]-时珍国医 国药 2009(09) 30.辛颖;耿慧春;张嵩 三黄泻心汤及大黄中大黄酸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期刊论文]-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9(03) 31.马越鸣;赵阳;谢华 大鼠体内桃核承气汤蒽醌类药代动力学研究 2005(10) 32.石蓓佳;吴莉 生脉注射液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期刊论文]-中成药 2009(04) 33.林力;刘建勋;张颖 从药代参数AUC值探讨中药复方双参通冠的配伍[期刊论文]-药学学报 2009(09) 34.刘奕明;杨柳;曾星 参麦注射液中人参皂苷Rg1和Re药代动力学研究[期刊论文]-药学学报 2005(04) 35.宋敏;杭太俊;张正行 丹参提取物有效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相互影响研究[期刊论文]-药学学报 2007(03) 36.肖学凤;乔晓莉;高岚 黄连解毒汤中三种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医药导报 2008(03) 37.吴晓霞;彭娟;范斌 LC-MS-MS测定黄连解毒汤中3种生物碱在大鼠血清的含量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期刊论文]-中 国中药杂志 2009(10) 38.唐一梅;李仲谨;王世祥 檀香对丹参药代动力学的影响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07(02) 39.付志玲;刘春芝;房敏峰 双丹方中丹皮对丹参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期刊论文]-中成药 2010(l) 40.陈林;张丽;戴云 使药郁金对君药丹参药代动力学的影响研究[期刊论文]-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07(07) 41.吴燕红;苏子仁;赖小平 愈风宁心片中葛根素在Beagle犬体内药动学研究[期刊论文]-中成药 2006(02) 42.吴艳萍;谭晓梅;邢学峰 葛根苓连煎剂中小檗碱在犬体内药动学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药房 2006(11) 43.潘璐琳;欧阳臻;杨雨 葛根及复方中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药学杂志 2009(09) 44.王晓强;杨明炜;刘芳芳 黄连与生地黄不同比例配伍对小檗碱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 志 2007(17) 45.郑晓晖;张丽;陈林 活血化瘀方中使药郁金对君药丹参药代动力学的影响研究[期刊论文]-药物分析杂志 2006(12)

46.张良;徐立;袁冬萍 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4) 47.周丽娟;许利平;陈慧娟 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常用研究方法评价[期刊论文]-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7(05) 48.黄熙;陈可冀;任平 "复方效应成分动力学"新假说的科学证据、要素、意义与前景 1997(04) 49.黄熙;陈可冀 "证治药动学"新假说的理论与实践 1997(12) 50.黄熙;臧益民;夏天 试论"证治药动学"新假说 1994(06) 51.沈群;罗佳波 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04(06) 52.Deng Y;Liao Q;Li S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berberine,palmatine and jatrorrhizine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in rat plasma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 pharmacokinetic study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coptis~evodia herb couple 2008(02) 53.沈群;罗佳波 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特殊性[期刊论文]-中成药 2004(08) 54.刘莹莹;马越鸣 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新进展[期刊论文]-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01) 55.郝海平;郑超湳;王广基 多组分、多靶点中药整体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思考与探索[期刊论文]-药学学报 2009(03) 56.罗世英;钟志国;林坚涛 丹参水提物在灌胃大鼠血浆和脑组织中浓度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期刊论文]-中药药 理与临床 2009(04) 57.李伟东;蔡宝昌 中药复方化学研究思路与方法 2006(04) 58.张英丰;董宇;朱晓新 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方法与思考[期刊论文]-中国天然药物 2008(05) 59.Hopkins AL Network pharmacology:the next paradigm in drug discovery[外文期刊] 2008(11) 60.葛金文;朱惠斌;王宇红 关于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的再思考[期刊论文]-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8(06) 61.房方;李祥;陈建伟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亚太传统医药 2009(01) 62.郭立玮 中药药物动力学方法与应用 2002 63.万海同;郭莹 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 2009

本文链接:


更多相关文档:

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

开展中药药物代谢动力 学研究对阐明和揭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 作用机制, 设计及优选中药给药方案, 促进中药新药研发、剂型改进及质量控制,均具有重 要意义。 1 ...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学科概述:1、定义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理论,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药化学 成分的学科。 2、掌握内容: 中药学成分(活性成分)...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系统方法学

的生物学本质,发现证候<病的生物标记物,建立临床疗效 的生物评价体系是评价方剂临床疗效进而发现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基本前提, 也是基于中医 临床经验创新药物的决定性...

药学概论

[8]并据此考察中药胃肠动力学、血清药化学等有效组分动态 变化的主要过程 , ...代谢过程及作用机理,最终阐明治病原 理,创 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现代研究体系。...

LC-MS在中药中的应用综述

代谢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以及中药...指纹图谱的分析是基于由负离 子电喷雾电离 QTOF-MS...

019药学院y

019药学院y_理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药学院简介河南大学药学院始建于 1956 年...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与新药 开发 03 药物代谢动力学 04 拉曼光谱在药学中的应用 ...

019药学院

药学院招生专业目录(学术型)单位代码:019 联系人:王老师 张老师 考试科目 咨询...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与新药 开发 03 药物代谢动力学 04 拉曼光谱在药学中的应用 ...

2012沈阳药科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04 中药 69 ③ 306 西医...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04 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在药物 学...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药 药代动力学研究 100800 ...

毕业论文

开展中药药物 代谢动力学研究对阐明和揭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5]。 1.3 本课题主要讨论问题本选题将介绍分析动力学的发展历史并且初步的介绍分析动力学在最近这...

生物色谱法及其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

基于整体观的中药药效物质... 暂无评价 5页 2.00...生物色谱法及其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 生物...在药代动力学研究中主要应用 HPLC1-3,但成本昂 ...

更多相关标签:

药物代谢动力学 | 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 | 药物代谢动力学 ppt | 药物代谢动力学 pdf |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 药物代谢动力学就业 | 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 | 药物代谢动力学招聘 |


  本文关键词:基于药效物质基础的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37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837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3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