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聚PMMA多孔微球的制备及其对蛋白质的吸附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31 07:07

  本文关键词:聚PMMA多孔微球的制备及其对蛋白质的吸附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多孔微球具有密度低、比表面积大、稳定性好、表面渗透能力强和多孔结构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医药、色谱柱填料、生物、化妆品等领域,通过选择不同的单体、致孔剂和聚合方法可制备出符合实际需要的多孔聚合物微球。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采用悬浮聚合法,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甲苯为致孔剂制备PMMA微球,并对其进行表征。通过改变交联剂二乙烯基苯(DVB)及致孔剂甲苯的用量合成出一系列微球,利用这些微球为载体对BSA进行吸附固定化,研究微球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当DVB的用量为0.1 m L,甲苯的用量为0.2 m L时,所制备的微球对蛋白质的固定化率最高,因此选用该微球作为载体来吸附BSA。进一步,实验考察了平衡吸附时间对该微球固定化BSA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吸附时间为4 h的时候达到吸附平衡。实验比较了该微球与商品大孔树脂微球(D101)的吸附性能,并利用朗缪尔等温吸附模型和弗兰德里希等温吸附模型对微球的吸附进行了拟合,实验结果显示,该PMMA微球对蛋白质的吸附性能要优于大孔树脂微球。第二部分,在碱性条件下对PMMA微球进行酯解,酯解分别进行了1 h,12 h和24 h。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可知,PMMA微球在碱性条件下成功得到了水解。实验分别考察了酯解12和24 h的微球对BSA的吸附性能,结果显示,随着酯解时间延长,微球的吸附固定化率呈上升趋势,表明酯解改变了微球的表面性能,增加了亲水带电基团-羧基的数量,有利于微球对BSA的吸附。同时,实验还比较了酯解12和24 h后PMMA微球和商品大孔树脂微球的吸附性能,并利用朗缪尔等温吸附模型和弗兰德里希等温吸附模型对微球的吸附进行了拟合,计算得到了吸附模型的特征参数。结果显示,酯解后的PMMA微球的吸附性能不如商品大孔树脂的好。
【关键词】:微球 吸附性能 平衡吸附时间 酯解 等温吸附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94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前言9-17
  • 1.1 高分子聚合物微球的概述9-13
  • 1.1.1 高分子聚合物微球的定义9
  • 1.1.2 高分子聚合物微球的分类9
  • 1.1.3 高分子多孔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9-12
  • 1.1.4 高分子多孔微球的应用12-13
  • 1.2 吸附等温式13-16
  • 1.2.1 吸附的定义13-14
  • 1.2.2 常用的吸附等温式14
  • 1.2.3 朗缪尔(Langmuir)吸附等温式14-15
  • 1.2.4 弗兰德里希(Freundich)吸附等温式15-16
  • 1.3 本文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16-17
  • 第2章 PMMA微球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17-30
  • 2.1 实验部分17-21
  • 2.1.1 实验试剂及仪器17-19
  • 2.1.2 实验方法19-21
  • 2.2 结果与讨论21-29
  • 2.2.1 DVB和甲苯用量对微球吸附BSA的影响21-22
  • 2.2.2 PMMA微球的SEM22-23
  • 2.2.3 PMMA微球的红外光谱分析23
  • 2.2.4 绘制标准浓度曲线23-24
  • 2.2.5 吸附时间对PMMA微球吸附BSA的影响24-25
  • 2.2.6 PMMA微球的吸附等温线25-27
  • 2.2.7 大孔树脂微球的吸附等温线27-28
  • 2.2.8 PMMA微球和大孔树脂微球的吸附性能的比较28-29
  • 2.3 本章小结29-30
  • 第3章 酯解PMMA微球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30-40
  • 3.1 实验部分30-33
  • 3.1.1 实验试剂及仪器30-31
  • 3.1.2 实验方法31-33
  • 3.2 结果与讨论33-39
  • 3.2.1 酯解时间对酯解PMMA微球吸附BSA的影响33
  • 3.2.2 PMMA微球酯解前后的红外光谱分析33-34
  • 3.2.3 酯解 12 h的PMMA微球的吸附等温曲线34-35
  • 3.2.4 酯解 12 h的PMMA微球和大孔树脂微球的吸附性能的比较35-36
  • 3.2.5 酯解 24 h的PMMA微球的吸附等温曲线36-38
  • 3.2.6 酯解 24 h的PMMA微球和大孔树脂微球的吸附性能的比较38-39
  • 3.3 本章小结39-40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40-41
  • 4.1 主要结论40
  • 4.2 工作展望40-41
  • 参考文献41-46
  • 致谢46-47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建强;包覆技术在化妆品中的应用[J];日用化学工业;1994年05期

2 李璐;文秀芳;皮丕辉;程江;杨卓如;;多孔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进展[J];日用化学工业;2006年02期

3 李璐;程江;杨卓如;;载药多孔微球的吸附及缓释性能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2009年05期

4 余晓,赵睿,方梅,熊少祥,郭予含,苏天升,刘国诠;单分散非多孔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微球作为亲和色谱载体的研究[J];分析化学;2000年05期

5 范云鸽;王蓓蕾;史作清;;硅油为致孔剂合成的St-DVB大孔共聚物[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8年02期

6 崔燕南;李榕龙;邓伟;阚成友;;多孔聚合物微球研究进展[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8年08期

7 王群,钱瑜,府寿宽,童克锦;不同尺寸(0.02~0.5μm)单分散聚苯乙烯乳液微球的制备[J];功能高分子学报;1993年01期

8 张凯,雷毅,王宇光,江璐霞;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及影响因素研究[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2年02期

9 邓澧儒;吴其辉;胡喜章;;聚二乙烯苯多孔微球液相色谱性能的研究[J];分析化学;1985年02期

10 陶维红;杨立荣;徐刚;邰玉蕾;王立;吴坚平;;磁性多孔微粒对脂肪酶的固定化[J];化工进展;2011年07期


  本文关键词:聚PMMA多孔微球的制备及其对蛋白质的吸附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91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791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f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