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2,4-三唑的二硫醚衍生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7 14:23
本文关键词:基于1,2,4-三唑的二硫醚衍生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人们通过对二硫醚类化合物的研究发现,其显示出多方面良好的生物活性,如抗菌、抗真菌、抗肿瘤、抗HIV活性等,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研究认为,该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机制与人体内的硫氧还蛋白/硫氧还蛋白还原酶系统有关。1,2,4三唑环为五元芳香氮杂环化合物,其在抗菌,抗高血压,止痛,抗氧化,抗炎,杀虫剂,除草剂,抗病毒,抗癌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我们以目前进入临床II期的硫氧还蛋白(Trx)抑制剂PX-12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了1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型有机三唑二硫醚化合物。以5-氟尿嘧啶为对照物,采用CCK-8法测定了其对人体肺癌(A549)、人体宫颈癌(Hela)、人体肝癌(SMMC-7721)三种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对于A549细胞,除化合物14g外,其它化合物均表现出了较好的增殖抑制活性,IC50值的范围从2.79μmol/L到13.38μmol/L,其中12个化合物的活性优于对照物5-氟尿嘧啶(IC50值为8.13μmol/L)。特别是化合物13d表现出了最好的增殖抑制效果,其IC50值为2.79μmol/L。对于Hela细胞,除了化合物13a、14f和14g外,其它化合物均表现出了较好的抗癌活性,IC50值的范围从3.51μmol/L到7.75μmol/L。其中15个化合物的活性优于对照物5-氟尿嘧啶(其IC50值为17.21μmol/L)。尤其是化合物13f表现了显著的抗癌效果,其IC50值达到3.51μmol/L。对于SMMC-7721细胞,所有目标化合物均表现了较好的增殖抑制活性,IC50值范围从2.97μmol/L到6.62μmol/L,其中17个化合物的活性优于对照物5-氟尿嘧啶(其IC50值为5.62μmol/L)。尤其是化合物14c,显示了高效的生物活性,其IC50值为2.97μmol/L。综上所述,我们将二硫醚基团与1,2,4三唑环拼接后,设计合成的18个化合物对三种肿瘤细胞均显示了一定的增殖抑制效果。其中部分化合物的活性明显优于对照物5-氟尿嘧啶,上述结果对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二硫醚 合成 1 2 4-三唑 抗癌活性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914;O621.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文献综述9-20
- 1.1 三唑类化合物研究进展9-16
- 1.1.1 三唑类化合物简介9-10
- 1.1.2 具有生物活性的 1,2,4-三唑化合物10-13
- 1.1.3 具有抗癌活性的 1,2,4-三唑化合物研究进展13-16
- 1.2 二硫醚类化合物研究进展16-18
- 1.2.1 二硫醚类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16-18
- 1.2.2 硫氧还蛋白系统18
-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18-20
- 第二章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20-29
- 2.1 实验仪器及试剂20-21
- 2.2 合成路线21-22
- 2.3 实验步骤22-25
- 2.3.1 苯甲酸乙酯及对氯苯甲酸乙酯的合成22
- 2.3.2 苯甲酰肼及对氯苯甲酰肼的合成22-23
- 2.3.3 化合物4及化合物9的合成23
- 2.3.4 化合物5和化合物10的合成23-24
- 2.3.5 烷基(芳基)二硫代异硫脲盐酸盐的合成24
- 2.3.6 化合物 13a-13i及化合物 14a-14i的合成24-25
- 2.4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表征25-29
- 第三章 目标化合物体外抗癌活性测试29-50
- 3.1 实验仪器29
- 3.2 实验方法29-31
- 3.3 抗癌活性测试实验结果31-50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50-58
- 4.1 目标化合物合成中的分析与讨论50-51
- 4.2 二硫醚类化合物的合成机理51-52
- 4.3 细胞实验中的分析与讨论52-53
- 4.4 目标化合物的波谱分析53-54
- 4.5 关于目标化合物抗癌活性的探讨54-58
- 第五章 结论58-59
- 参考文献59-64
- 论文发表情况和科研情况64-65
- 致谢65-66
- 附录66-9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恒励,袁承业,周莉影,曹戁蓉,骆瑞,
本文编号:2906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9065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