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抑制近视发展用阿托品/环糊精滴眼剂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2 05:28
  近视是最常见的眼病之一,其病理特征是巩膜变薄、巩膜后局部扩张和巩膜重塑。有研究表明阿托品能抑制巩膜重塑,从而抑制近视的进展。目前市售的阿托品滴眼剂存在消除快、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无法将药物输送到巩膜。为了提高阿托品的巩膜靶向性,减少散瞳、畏光等副作用,本课题利用γ环糊精的包合作用,采用搅拌法制备了1.0%阿托品-γ环糊精混悬滴眼剂。该制剂采用配有专用溶液的冻干粉末形式以提高滴眼剂的稳定性。以包合率、渗透压、沉降体积比为指标进行处方筛选。以包合物的粒径、PDI、水分和再分散性为指标进行工艺筛选。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红外光谱法对包合物进行表征。对阿托品-γ环糊精混悬滴眼剂进行了体外释放研究和质量评价,并且对包合物和滴眼剂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通过家兔眼组织的药动学参数对其巩膜靶向性进行了评价。阿托品-γ环糊精混悬滴眼剂的最终处方为:阿托品浓度为1.0%、γ环糊精的浓度为18%、磷酸盐缓冲液浓度为0.05 mol/L、聚乙烯醇浓度为1.0%。主要工艺参数为:搅拌时间16 h,搅拌速度500 r/min,冷冻干燥制备包合物粉末。差示扫描量热法中阿托品吸热峰消失和红外光谱中特征峰变化都表明包合物的... 

【文章来源】: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抑制近视发展用阿托品/环糊精滴眼剂的研究


阿托品结构式

示意图,示意图,滴眼剂,环糊精


然而滴眼剂存在泪液消除快,易被清除,同时存在各种生物膜的屏造成滴眼剂给药后会造成药物局部浓度低,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因此以往认物很难通过滴眼剂的方式到达眼后部发挥治疗作用[29-32]。但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剂给药后也可以在使眼后部的药物浓度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Thorsteinn L 等将米松制备成 γ 环糊精包合物,制备了纳米级别的混悬型滴眼剂,在局部给药后米松 γ 环糊精混悬滴眼剂可以增强地塞米松的眼后部靶向性,增加了地塞米松部(主要是视网膜和巩膜)的药物浓度[33]。包合物1 环糊精环糊精(CD)是细菌消化淀粉形成的天然环状低聚糖。最常见的环糊精由 6 个),7 个(βCD)和 8 个(γCD)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环状低聚糖[34]。环糊精分子是环状结构,外形略成锥形。在其锥体结构中,C2 和 C3 的仲羟基在外侧上端,伯羟基在下端。环糊精分子具有亲水性,而空腔内部存在 C-H 键,由此形成了疏水区[35]。

示意图,环糊精,包合,动态平衡


环糊精分子通过较弱的分子间作用力来维持二者的包合状态,例如静电作用,华力和氢键等。在包合物的水溶液中,包合物的形成与药物释放一直处于动态。环糊精溶液具有自组装形成聚集体的倾向[36-39],但环糊精衍生物形成这种自聚集体的倾向比较小。然而 γ 环糊精的水溶液自组装形成聚集体的倾向特别高且这种聚集倾向跟环糊精浓度有关,它会随着环糊精的浓度增加而增加,而且精聚集体与游离环糊精分子及其包合物处于动态平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琥珀酸甲泼尼龙兔眼球周注射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 车松天,李旭.  国际眼科杂志. 2018(02)
[2]新型眼部外用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J]. 张松瑶,姜英子,高钟镐.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7(02)
[3]眼部给药新剂型[J]. 孙茹茹,汤湛,王俏.  中国药学杂志. 2016(23)
[4]硫酸阿托品注射液有关物质和pH值的相关性分析[J]. 陈希,张文婷.  今日药学. 2016(02)
[5]阿托品在儿童及青少年近视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韩雯婷,徐蔚,荣翱.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01)
[6]近视的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研究进展[J]. 刘畅,李颖,代丽丽,邵正波,韩城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5(19)
[7]滴眼剂人眼部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方法学探讨[J]. 武峰,赵秀丽.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5(05)
[8]联用技术鉴定与测定硫酸阿托品有关物质[J]. 徐洁,胡文卉,顾冬飞,杭太俊.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14(04)
[9]促进眼用制剂角膜渗透性的研究进展[J]. 陈菊明,王文月,庄珊珊,宋洪涛.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4(14)
[10]1%阿托品不同用药方式对控制青少年低度近视进展的远期效果[J]. 周磊,沈降.  眼科. 2014(02)

硕士论文
[1]盐酸奈必洛尔—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及其口腔黏附片的研究[D]. 周云.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7
[2]五味子包合物脂质体的药动学研究[D]. 张越.吉林大学 2016
[3]尼美舒利—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滴眼剂的研究[D]. 胡彬.华中科技大学 2008
[4]熊果酸包合物的研制及其在家兔体内生物等效性评价[D]. 张乃浩.华中科技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016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36016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1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