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多剂量注射药物启用后安全使用期限的系统评价

发布时间:2017-05-15 22:17

  本文关键词:多剂量注射药物启用后安全使用期限的系统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多剂量注射药物、单剂量注射药物启用后的安全使用期限,为多剂量注射药物、单剂量注射药物的安全、规范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美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检索时间为各库建库到2014年1月,纳入多剂量注射药物启用后的无菌性和稳定性研究以及单剂量注射药物启用后的无菌性研究,并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①纳入多剂量注射药物无菌性研究61项,稳定性研究6项,单剂量注射药物无菌性研究12项;②纳入多剂量注射药物样本总数6863瓶,污染样本数147瓶,污染率为2.14%,细菌为主要污染物;③多剂量注射药物的无菌性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启用天数10-30d比较,启用天数1-10d能显著降低药物启用后的污染率(RD=-0.07, 95%CI-0.12~-0.01,P=0.02),提示启用天数越长,多剂量注射药物被污染的风险越高;而穿刺次数下的各组污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D=-0.07,95%CI=-0.19~0.06,P=0.30),因此尚不能认定穿刺次数为多剂量注射药物无菌性影响因素;④多剂量注射药物启用后的无菌性影响因素包括无菌技术、启用天数、温度、抑菌剂特性、药物特性、储存容器的特性、共用药物等;⑤以胰岛素为代表的多剂量注射药物稳定性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启用天数1-5d与5-10d两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01,95%CI=0.64-3.37.P=0.004.),提示启用天数1-5d胰岛素含量明显高于5-10d;⑥纳入单剂量注射药物样本总数716瓶,污染样本数146瓶,污染率20.39%;⑦单剂量注射药物无菌性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启用天数≤1d与1-3d两组污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启用天数3-6d相比,1-3d能显著降低污染率(RD=-0.21, 95%CI=00.34~-0.07,0=0.003);与启用天数6-9d相比,3-6d能显著降低污染率(RR==0.46,95%CI=0.22-0.97.P=0.04),由此可知,启用天数≤3d药物污染率较低,使用药物较安全。结论:在严格按照无菌技术的要求操作下,建议多剂量注射药物的最大安全使用期限为10d;单剂量注射药物的安全使用期限最长不能超过3d,但单剂量生物制品除外。
【关键词】:多剂量 单剂量 启用 无菌性 稳定性 注射药物 系统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96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10
  • 前言10-13
  • 第一部分 多剂量注射药物启用后无菌性安全使用期限13-27
  • 1 资料与方法13-16
  • 2 结果16-24
  • 3 讨论24-26
  • 小结26-27
  • 第二部分 以胰岛素注射液为代表的多剂量注射药物启用后稳定性安全使用期限27-35
  • 1 资料与方法27-28
  • 2 结果28-32
  • 3 讨论32-34
  • 小结34-35
  • 第三部分 单剂量注射药物启用后无菌性安全使用期限35-44
  • 1 资料与方法35-36
  • 2 结果36-41
  • 3 讨论41-43
  • 小结43-44
  • 全文总结44-46
  • 参考文献46-52
  • 文献综述52-65
  • 参考文献58-65
  • 致谢65-66
  •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的文章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泳,李良寿;循证医学(二)——系统评价[J];疑难病杂志;2004年06期

2 张小年;医学科研中的系统评价[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年01期

3 苏茜;王维利;李惠萍;;国内有关系统评价的护理文献分析[J];护理学报;2008年06期

4 屈会起,林珊,邱明才;循证医学的最佳证据——系统评价[J];循证医学;2001年01期

5 Paul Chinnock,Nandi Siegfried,Mike Clarke,杜亮;循证医学与发展中国家相关吗?——系统评价尚需被发展中国家的医护人员有效利用[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5年09期

6 吴泰相,刘关键,李静;影响系统评价质量的主要因素浅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5年01期

7 刘宇,莫胜丹,李瑛;中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系统评价[J];海南医学;2005年02期

8 Hannes Karin;吴泰相;;科学进展:系统评价填补空白(英文)[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7年11期

9 陈耀龙;王梦书;张文娟;刘婷兰;王紫薇;赵宇;赫万佳;伍媛媛;张玉婷;李幼平;;如何阅读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年09期

10 高晨光;马宝英;高照艳;李树森;向鸿梅;;医院信息系统评价分类及方法[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秀琴;王艳国;张琪;;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系统评价[A];第十二次全国推拿学术年会暨推拿手法调治亚健康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集[C];2011年

2 李倩;杨小波;;中医药临床研究系统评价时文献检索与利用的分析[A];循证医学方法在中西医结合皮肤病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论文集[C];2012年

3 袁胜军;黄立平;;基于知识管理的信息系统评价研究[A];全国第十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白艳;王东;张勇;王瑾;王睿;;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与系统评价[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5 熊鸿燕;;自然灾害现场饮用水处理技术的系统评价[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卢一平;王显丁;;肾移植术中常规安置双J管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卢一平;黄小柯;罗顺文;王锋;解志远;;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早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陈静;张京春;;中药对高血压患者炎症反应干预效应的系统评价[A];2012·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第三次会议论文集[C];2012年

9 熊俊;杜元灏;;加强国内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报告质量的思考[A];2010年中国针灸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中国针灸学会循证针灸专业委员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欧阳净;刘松青;杨佳丹;;中药和中西药结合与化学药比较治疗糖尿病随机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A];2008年成渝药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濵;口服中药治疗舒张性心衰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2 王志国;肾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中医证治规律及其计算机辅助诊疗系统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3 徐季超;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降低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系统评价[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元朝波;托伐普坦治疗心力衰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D];兰州大学;2015年

2 周立昕;伊马替尼维持治疗对Allo-HSCT后Ph+ALL疗效的Cochrane系统评价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3 陈峰;系统评价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4 郭忠鹏;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系统评价[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叶海涛;鸦胆子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系统评价[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6 徐琳琳;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系统评价[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胡乾配;奈西立肽对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影响的系统评价[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8 张丽君;多剂量注射药物启用后安全使用期限的系统评价[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9 唐灏;软件工程中基于系统评价的实证研究分析[D];南京大学;2015年

10 谢朝霞;中药治疗房颤的系统评价[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多剂量注射药物启用后安全使用期限的系统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90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3690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d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