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吡啶胺双膦酸酯铂配合物的制备和生物学性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7 17:18

  本文关键词:吡啶胺双膦酸酯铂配合物的制备和生物学性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众所周知,全球癌症发病率每年都在呈不断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现有的金属类抗癌药物主要以铂类化合物为主,但它们因具有胃肠道毒性、肝毒性、肾毒性和神经毒性等毒副作用以及内源性耐药和获得性耐药等缺点,严重影响了药物的作用效果,进而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进一步应用。这主要与铂类化合物对肿瘤缺乏靶向特异性有关。双膦酸类化合物因其亲骨性高而作为骨靶向类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代谢性骨病和骨肿瘤等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相关研究表明,含氮杂环的单功能铂类配合物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并且作用机制与临床常用的抗癌药物顺铂不同。为了得到一种高效低毒的新型铂类抗癌药物,本文设计合成了具有抗癌活性基团和骨靶向基团的系列含氮杂环的吡啶胺双膦酸酯铂配合物,并对其骨靶向性、抗癌活性和肝毒性进行了系统研究,旨在通过提高药物的骨靶向性和改变其作用方式来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和耐药性。本文分别以帕米膦酸和阿伦膦酸与2-氯甲基吡啶盐酸盐作原料,以水做溶剂,在碱性条件下成功合成了吡啶胺帕米膦酸和吡啶胺阿伦膦酸;将吡啶胺双膦酸和三甲基硅烷基重氮甲烷进一步反应,分别得到吡啶胺帕米膦酸酯和吡啶胺阿伦膦酸酯;再将吡啶胺双膦酸酯类配体与铂配位,分别得到吡啶胺帕米膦酸酯-铂配合物和吡啶胺阿伦膦酸酯-铂配合物,对合成条件和分离提纯方法进行了探讨。通过质谱、核磁共振氢谱/碳谱/磷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确证了目标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利用量子化学中密度泛函方法对目标化合物的几何结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进行了理论计算研究。并对其生物学性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先,对吡啶胺双膦酸酯-铂配合物的骨靶向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羟基磷灰石吸附实验考察了吡啶胺双膦酸酯-铂配合物的体外亲骨性,结果表明羟基磷灰石对吡啶胺帕米膦酸酯-铂配合物和吡啶胺阿伦膦酸酯-铂配合物均有一定的吸附作用。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吸附率不断增加。当t24 h,吸附达到平衡,羟基磷灰石对吡啶胺帕米膦酸酯-铂配合物和吡啶胺阿伦膦酸酯-铂配合物的最大吸附率分别为64%和60%。根据测定的吡啶胺帕米膦酸酯-铂配合物和吡啶胺阿伦膦酸酯-铂配合物的脂水分配系数,表明其亲水性较好,有利于靶向骨组织。其次,通过MTT实验、PI/Hoechst 33342双染实验及流式细胞术实验,研究了吡啶胺双膦酸酯-铂配合物对五种肿瘤细胞(人骨肉瘤细胞U2OS、人肺癌细胞A549、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人肝癌细胞Hep G2)的抑制活性、诱导细胞凋亡、影响细胞周期以及对正常肝细胞L02的毒副作用。MTT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五种细胞均有一定的生长增殖抑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增大和作用时间增长,细胞存活率均逐渐降低。其中吡啶胺帕米膦酸酯-铂配合物对Hep G2和A549的作用效果相对较好,对Hep G2作用72 h和48 h的IC50值分别为139.79μmol/L和170.72μmol/L,对A549作用72 h和48 h的IC50值为108.72μmol/L和180.23μmol/L。PI/Hoechst 33342双染实验发现给药组中有呈亮蓝色凝集的细胞核及凋亡小体等典型的凋亡现象;细胞周期实验表明,该类药物可使细胞阻滞在G2/M期,表明该类化合物是通过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此外,还研究了吡啶胺双膦酸酯-铂配合物对正常肝细胞的毒副作用,并以顺铂为对照作相应的比较,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吡啶胺双膦酸酯-铂配合物对正常肝细胞L02的抑制活性明显低于对人肝癌细胞Hep G2的抑制活性,用400μmol/L吡啶胺帕米膦酸酯-铂配合物对Hep G2和L02细胞分别作用72 h后,Hep G2和L02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4.15%和42.72%。(2)该类化合物对正常肝细胞的抑制作用小于顺铂,即对肝的毒副作用较顺铂小。顺铂在给药浓度为25μmol/L时,对L02作用48 h后细胞存活率为52.01%,作用72 h后存活率仅为25.02%。最后,通过圆二色谱法及紫外光谱法初步研究了吡啶胺双膦酸酯铂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吡啶胺帕米膦酸酯铂配合物及吡啶胺阿伦膦酸酯铂配合物与CT-DNA的结合强度(Kb值)分别为1.11×105 M-1及9.48×104 M-1,CT-DNA与配合物作用后其碱基堆积作用增强,DNA双螺旋结构变的松散,该类化合物通过与DNA发生作用,进而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
【关键词】:吡啶胺双膦酸酯-铂配合物 骨靶向性 抗癌活性 肝毒性 作用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943;O641.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21
  • 1.1 骨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10-14
  • 1.1.1 双膦酸类骨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11-12
  • 1.1.2 四环素类骨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12-13
  • 1.1.3 聚丙二酸酯类骨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13
  • 1.1.4 小分子杂环类骨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13-14
  • 1.1.5 小肽类骨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14
  • 1.2 抗癌药物的研究进展14-19
  • 1.2.1 铂配合物类抗癌药物的研究进展14-18
  • 1.2.2 铜配合物类抗癌药物的研究进展18
  • 1.2.3 有机锗类抗癌药物的研究进展18-19
  • 1.2.4 稀土配合物类抗癌药物的研究进展19
  • 1.2.5 烃基锡类抗癌药物的研究进展19
  • 1.3 立题依据19-21
  • 第二章 吡啶胺双膦酸酯配体及其铂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21-34
  • 2.1 引言21-22
  • 2.2 试剂与仪器22
  • 2.2.1 试剂22
  • 2.2.2 仪器22
  • 2.3 实验方法22-26
  • 2.3.1 吡啶胺帕米膦酸/吡啶胺阿伦膦酸的合成22-24
  • 2.3.2 吡啶胺帕米膦酸酯/吡啶胺阿伦膦酸酯的合成24-25
  • 2.3.3 吡啶胺帕米膦酸酯-铂配合物/吡啶胺阿伦膦酸酯-铂配合物的合成25-26
  • 2.4 结果与讨论26-33
  • 2.4.1 合成及分离提纯条件分析与讨论26-29
  • 2.4.2 结构表征分析与讨论29-33
  • 2.5 本章小结33-34
  • 第三章 吡啶胺双膦酸酯-铂配合物的骨靶向性研究34-42
  • 3.1 引言34-35
  • 3.2 试剂与仪器35-36
  • 3.2.1 试剂35-36
  • 3.2.2 仪器36
  • 3.3 实验方法36
  • 3.3.1 流动相的配置36
  • 3.3.2 标准曲线测定实验36
  • 3.3.3 吸附实验36
  • 3.3.4 脂水分配系数实验36
  • 3.4 结果与讨论36-40
  • 3.4.1 骨靶向性研究36-39
  • 3.4.2 脂水分配系数39-40
  • 3.5 本章小结40-42
  • 第四章 吡啶胺双膦酸酯-铂配合物的抗癌活性研究42-61
  • 4.1 引言42-43
  • 4.2 试剂与仪器43-44
  • 4.2.1 试剂与用品43
  • 4.2.2 仪器43
  • 4.2.3 细胞株43-44
  • 4.3 实验方法44-45
  • 4.3.1 细胞培养与处理44
  • 4.3.2 MTT实验44
  • 4.3.3 PI/Hoechst 33342双染实验44
  • 4.3.4 PI单染流式细胞术实验44-45
  • 4.4 结果与讨论45-60
  • 4.4.1 吡啶胺双膦酸酯-铂配合物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45-48
  • 4.4.2 吡啶胺双膦酸酯-铂配合物对肿瘤细胞形态的影响48-50
  • 4.4.3 吡啶胺双膦酸酯-铂配合物对肿瘤细胞诱导凋亡的作用50-52
  • 4.4.4 吡啶胺双膦酸酯-铂配合物对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52-59
  • 4.4.5 吡啶胺双膦酸酯-铂配合物的肝毒性59-60
  • 4.5 本章小结60-61
  • 第五章 吡啶胺双膦酸酯-铂配合物与CT-DNA的作用研究61-66
  • 5.1 引言61
  • 5.2 试剂与仪器61
  • 5.2.1 试剂与用品61
  • 5.2.2 仪器61
  • 5.3 实验方法61-62
  • 5.3.1 圆二色谱实验61-62
  • 5.3.2 紫外光谱实验62
  • 5.4 结果与讨论62-65
  • 5.4.1 吡啶胺双膦酸酯与CT-DNA作用的圆二色谱分析62-63
  • 5.4.2 吡啶胺双膦酸酯与CT-DNA作用的紫外光谱分析63-65
  • 5.5 本章小结65-66
  • 第六章 总结66-68
  • 参考文献68-76
  • 附录一: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76-77
  • 附录二:相关化合物的表征图谱和计算结果77-94
  • 致谢9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鹏飞,赵元弟,庞代文,陈远荫;DNA与水溶性C_(60)衍生物的相互作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2 杨铭;以DNA为靶的小分子药物研究中的分子识别[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3 普绍平,高文桂,余尧,刘祝东,刘伟平,杨一昆;新型铂族金属抗肿瘤药物赛特铂的研究现状[J];贵金属;2002年04期

4 郭建阳,郑念耿;铂类金属抗癌药物的研究进展[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5 胡明月;李义军;陈芳;;有机锗化合物的抗癌活性与机理研究进展[J];黑龙江医药;2010年01期

6 吴振,高国辉;稀土丙二酸类配合物的合成和体外抗癌活性的初步研究[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3年04期

7 余邦良,马亚平,刘全忠,苏照英,白威,周宗贞,杨柳;铂类抗癌药物研究进展[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8 王立勤;邱玲;林建国;南蓓蓓;罗世能;马海霞;黄洁;;新型骨显像剂~(99)Tc~m-HBIDP的制备与初步生物学性质[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12年02期

9 尹富玲,申佳,邹佳嘉,李荣昌;2,2′-联吡啶和去甲基斑蝥酸根桥联双核铜(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及抗癌活性的研究[J];化学学报;2003年04期

10 卢文贯,陶家洵,王大奇;二正丁基锡(Ⅳ)双(二茂铁硫代甲酸酯)配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及其体外抗癌活性研究[J];化学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立勤;系列唑来膦酸衍生物的合成、亲骨性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吡啶胺双膦酸酯铂配合物的制备和生物学性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40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3740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b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