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收入对中老年人健康变化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2 21:29
【摘要】:我国是首个在低收入阶段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人口结构的变化给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健康老龄化对于缓解医疗卫生投入压力及解决劳动力供给难题具有重要意义。收入一直是健康生产函数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老年人的健康劣势往往与收入低有所联系;以往通常研究绝对收入与健康的关系,但随着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贫富差距的扩大,这种分析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本文选择研究相对收入对健康的影响,将相对收入分为主观相对收入和客观相对收入两个层次,研究其对中老年人健康改善或健康恶化的影响,并探讨主、客观相对收入之间的差异对中老年人健康变化的影响。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相对收入、贫困、健康及健康变化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分别分析了客观、主观相对收入及相对收入差异对中老年人健康变化的影响机理。其次,本文分别从宏、微观角度分析了我国中老年人的相对收入与健康现状。接着,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2014、2015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第一,分析主观及客观相对收入对健康变化的影响发现:主观相对收入对健康变化的影响始终显著,主观相对收入越高,其健康改善的概率越高,健康恶化的概率越低;以人均家庭财富衡量的客观相对收入对自评健康及心理健康变化的影响具有较强的显著性;以人均家庭总收入衡量的客观相对收入对ADL变化的影响较为显著。具体来看,主观非贫困的样本与主观贫困的样本相比,其健康改善的概率高出5.2%;客观非贫困的样本与客观贫困(以人均家庭财富衡量)的样本相比,其健康改善的概率高出4.97%。分城乡来看,主观相对收入对城镇中老年人健康改善的影响更明显;分年龄段来看,主观相对收入对60岁以上老人健康改善的影响更明显。第二,分析相对收入差异对健康变化的影响发现:将主观相对收入与客观相对收入分为九类组合,与“主观贫困-客观贫困”样本相比,其他各组自评健康改善的概率均较高;其中“主观富有-客观富有”样本自评健康改善的概率最大,较“主观贫困-客观贫困”样本高出了66.1%。第三,对比主、客观相对收入和相对收入差异的影响发现:单独分析主、客观相对收入的影响时,对于农村及45-60岁的中老年人而言,客观相对收入对健康改善的影响比主观相对收入的影响更明显;但分析相对收入差异的影响时,若主、客观相对收入间存在差异,则这些主观相对收入高于客观相对收入的样本健康改善的概率更大。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图文】:
逻辑框架图
年人的相对收入情况。3.1.1 我国居民的相对收入现状表 3.1 和图 3.1 是 2013-2016 年全国居民按收入五等份分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收入最低的 20%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2013 年的 4402.4 元增长至 2016年的 5528.7 元,,增加了 25.58%,考虑价格变化后的增长率为 2.21%。收入最高的20%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2013 年的 47456.6 元增长至 2016 年的 59259.5 元,增加了 24.87%,考虑价格变化后的增长率为 1.63%。2013 年,高收入户(收入最高的 20%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低收入户(收入最低的 20%的居民)的 10.78倍;2016 年这一倍数为 10.72。总体来看,高收入户与低收入户之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明显,且这一差距在 2013-2016 年间保持在 10 倍以上。表 3.1 2013-2016 年全国居民按收入五等份分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 2014 2015 2016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195;F126.2
本文编号:2595650
【图文】:
逻辑框架图
年人的相对收入情况。3.1.1 我国居民的相对收入现状表 3.1 和图 3.1 是 2013-2016 年全国居民按收入五等份分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收入最低的 20%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2013 年的 4402.4 元增长至 2016年的 5528.7 元,,增加了 25.58%,考虑价格变化后的增长率为 2.21%。收入最高的20%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2013 年的 47456.6 元增长至 2016 年的 59259.5 元,增加了 24.87%,考虑价格变化后的增长率为 1.63%。2013 年,高收入户(收入最高的 20%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低收入户(收入最低的 20%的居民)的 10.78倍;2016 年这一倍数为 10.72。总体来看,高收入户与低收入户之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明显,且这一差距在 2013-2016 年间保持在 10 倍以上。表 3.1 2013-2016 年全国居民按收入五等份分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 2014 2015 2016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195;F12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岩;杨沫;;居民收入与主观幸福感:影响机理与实证研究[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2 小盐隆士;野崎华世;小林美树;和军;陈路;;亚洲的相对收入和幸福感:来自中国、日本和韩国的全国性调查证据[J];国外理论动态;2014年06期
3 张川川;;健康变化对劳动供给和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评论;2011年04期
4 杨默;;中国农村收入、收入差距和健康[J];人口与经济;2011年01期
5 官皓;;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研究:绝对水平和相对地位[J];南开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6 Davina C.Ling;刘续棵;;经济增长的不平衡对中国老年人健康的影响[J];中国劳动经济学;2009年02期
7 李亚慧;刘华;;健康人力资本研究文献综述[J];生产力研究;2009年20期
8 杜雯雯;曹乾;;贫困、收入差距与城镇居民健康[J];人口与经济;2009年04期
9 李忠斌;谭宇;程广帅;;非自愿迁移、相对收入与移民健康[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封进;余央央;;中国农村的收入差距与健康[J];经济研究;200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仲亚琴;儿童期社会经济地位与中老年健康状况的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娜;不同收入测量方法与健康和卫生服务利用关系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956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uanguanlilunwen/2595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