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医卫管理论文 >

生物医学PhD培养模式的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1 02:21
【摘要】: 为了探讨PhD培养模式系统的规律,提出优化我国生物医学PhD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的对策建议,本研究阐述了PhD培养模式以及各组成要素的概念与内涵;进行了国内外生物医学PhD培养模式的历史与现状的比较研究和国内外案例调查和分析;深入探讨了PhD培养模式系统的结构、功能、环境、演化特征和发展趋势;分析了生物医学PhD培养模式的特点,提出若干优化我国生物医学PhD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 培养模式是由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培养主体、培养客体和培养方式五个要素通过自组织作用,自发产生在时间、空间和功能上稳定的有序结构。国内外生物医学PhD培养模式的历史沿革大体经历教学型、研究型和复合型三个阶段;法、英、德、美、俄是原生型国家,日、中(包括大陆、台湾和香港)是继生型国家;培养模式各要素呈现如下的共性特征:培养理念均起主导作用、培养目标基本一致、培养主客体均受重视并加强互动和培养方式内在趋同形式多样。 培养模式系统处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之中,形成多元素、多层次的有序结构。其中,理念子系统具有导向功能,主体子系统具有实体功能,运作子系统具有实现功能;系统整体涌现出认识主体、教育实体和文化载体功能。其演化具有分形特征,自组织与他组织特征以及线性与非线性特征。 我国生物医学PhD培养模式的优化建议,包括培养理念由知识传授型转变为研究创新型;培养目标是成为复合型人才;导师资格应坚守学术水准,放宽职称限制,指导方式以小组制为宜;生源背景不应限于生物学或医学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式注重科研素质和潜力;课程设置应针对生物医学PhD的特点,提倡研讨会教学,学制弹性范围为3~6年,论文要求坚持创新性,,在不同阶段实施淘汰制。同时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氛围,以促进培养模式系统的自组织作用。
【图文】:

示意图,培养模式,生物医学,示意图


研究和获得创新性成果为前提和必要条件的。如果把上文提及的国家和地区的生物医学PhD培养模式的历史沿革看作是一个总体的、连续的历史发展过程的话,那么,这个过程大体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图2一l)。研究型成长期图2一1生物医学PhD培养模式的历史转型示意图.教学型阶段(雏形期)这一阶段时间跨度为中世纪至18世纪,主要以法、英为代表。博士学位作为加入教师行会的一种资格证书出现。后来,随着学者行会和博士学位获得者地位的提升,教皇和世俗王权介入其中,使得博士学位逐渐成为学术和社会地位的一种标志。无论从其培养理念、目标还是培养方式来看,教学都是其基本特征。现代意义上的生物医学PhD培养模式尚未形成,只是初具雏形,但为后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研究型阶段(成长期)这一阶段时间跨度为19世纪至20世纪80年代,主要以德、美为代表。19世纪初德国柏林大学的创立标志着通过科学研究训练培养学术人刁‘的教育观正式确,’此处及后文提及培养模式即生物医学PhD培养模式的简称。(笔者注)

示意图,培养模式,生物医学,分型


(二)不同国家(地区)的原生型和继生型培养模式上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生物医学PhD培养模式可以大致归为原生型和继生型两类(图2一2)。前者是法、英、德、美、俄五国,后者是日、中(包括大陆、台湾和香港地区)两国。由此可见,原生型国家属于欧美发达国家,继生型属于亚洲国家。至于为什么欧美国家能够成为生物医学PhD培养模式的原生地,显然无法就模式论模式,只有跳出模式系统,站在更高层次分析,才能有清晰全面的认识,这将在本文的第四部分系统的环境和演化特征中进行深入探讨。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R318-4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平;赵岩;;博士生培养模式研究文献综述[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9期

2 赵迎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模式探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平;我国研究型大学博士生培养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史苗;研究型大学交叉学科博士生培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杨敏;美国专科护士培养模式的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230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uanguanlilunwen/26230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1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